乡韵自多情的阅读答案【篇一:期末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姓名:座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7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慧。
(1)在文中的()中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分)(3)结合语境,解释“相形见绌”的意思。
(2分)相形见绌:(4)用“无论??还是??都??”写一句话。
(2分)2、填空 (10分)(1) ,蜡炬成灰泪始干。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悠然见南山。
(5)《登飞来峰》诗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其身处逆境仍关心社会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7)古代有很多送别诗句流传至今,请写出你喜欢的两句(课内外均可)。
,。
3、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3分)一日,大副又酗酒,船长在记事簿上写道:“大副今日酗酒。
”次日,大副值班,见船长记其酗酒,灵机一动,提起笔来也写道:“船长今天没有酗酒。
”大副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他这样说的“高明”之处是什么?答:4、请简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主要情节。
(100字左右) (5分)二、阅读(65分)(一)认真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5-9题(15分)[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臵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
(2分)(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性嗜酒...( )(3)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饮少辄醉..()6、翻译下列句子。
(3分)(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环滁皆山也。
7、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
(4分)(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句子是:(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8、五柳先生和醉翁同爱饮酒,其饮酒的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1)“五柳先生”饮酒:(2)“醉翁”饮酒:9、上述两个文段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请写在空格上。
(2分) 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二)阅读课文《藤野先生》的片段,完成10-14题。
(15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0、“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一句中“偏”字表现了作者这时怎样的心情?(2分)11、“刺耳”一词的意思是,作者觉得“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4分)1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一句写出了当时某些中国人的精神状态。
(2分)1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那时”指的是,“那地”指的是,“我的意见”指的是,“变化了”指的是。
(4分)14、请简述作者“意见变化”的根本原因。
(3分)(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5-18题。
(15分)黄鹂又名黄莺,在古代咏鸟诗篇中,是描述最多的一种。
“千里莺啼绿映红”,它的歌声美,而且总是和春连在一起。
我国产有金黄鹂、黑头黄鹂、彩色黄鹂、黑枕黄鹂、鹊色黄鹂五种,其中黑枕黄鹂分布最广。
黑枕黄鹂嘴红,自嘴基起横过眼睛到枕部都有两道黑眉,嵌在金黄色的羽毛中,翅和尾翎漆黑秀丽俊逸。
北京有个“听鹂馆”,杭州有个“柳浪闻莺”,人们都爱莺歌燕舞,源出一心,因为它象征着生机勃勃。
黄鹂是上海地区的夏候鸟,也是旅鸟。
黄莺冬天在南方直至南海等地越冬,春末夏初在上海地区营巢繁殖,还有许多经过上海继续向北,去我国中部、东部生活。
上海动物园的树林里,有时会留下黄鹂。
黄鹂很少下地,飞速极快,瞬间消逝,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特别是在繁殖期,雄鸟小叫时似行云流水,悠扬颤抖,大叫时清脆悦耳,音韵多变,有时似珍珠落玉盘,有时似雁语声声,有时似猫耳轻呼,其妙不可言,但过不了多久,黄鹂的歌声戛然而止。
它们隐匿在高大的阔叶树上,用麻、草茎、棉絮编织成一只十分精致的巢,呈吊篮式。
雌鸟在巢里产2~4枚粉红色有玫瑰斑点的卵,在摇啊摇的吊篮里孵化,雄鸟默默地在远处警戒并担任觅食工作,它们再也不想惊动谁。
雌鸟经过18天孵化,雏鸟出壳,再经过18天的哺育小鸟长成出飞,这期间双亲捕捉各种昆虫,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林木害虫。
在哺雏的18天中,据统计每天每巢要哺育喂食70次,再加上双亲自己吃的,消灭了大量的害虫。
可见黄鹂不但给人类带来春天的歌,还为人类带来幸福之果。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l段的内容。
(3分)16、第2段中划线的句子,抓住了黄鹂的特征来介绍;句中有一组排比句,其说明的是:。
(4分)17、第3段中划线的句子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4分)18、本文着重从黄鹂的和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4分)(四)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9-22题。
(20分)乡韵自多情①河南,是一块戏曲浸润的厚土,戏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
乡亲们热爱戏,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想看戏。
戏,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②日常生活中,乡亲们要找到看戏的理由很多。
逢年过节,赶会赶场,庆祝丰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搭台唱戏。
听说哪个村子“玩戏”,周围的一些村庄也像过节一样,人们不请自到,早早去争取占个好位儿,看得清楚,听得真切,过“瘾”。
戏演完了,曲终人不散,有的人还非要到后台看看自己喜欢的“角儿”。
③有些戏迷,每年农闲的腊月正月二月,都要张罗着请各地有名的戏班到本地来唱戏。
戏有了名,角儿一出名,就要“拿堂”。
有时那张罗家儿不仅白掏力,..还得往里赔本,为请一台好戏不知要跑多少趟,赔笑脸说好话送钱物,把好戏名角儿请来可是老不容易。
能看到家乡排排场场唱起了大戏,父老乡亲美美地听戏看戏,请戏的人心里别提多得劲儿了!④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
在音乐舞蹈不发达的地区,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要精神文化生活,用什么办法呢?那就唱戏。
平时,田间地头,锅台边,猪圈旁,常有人或轻吟浅唱,或放声高吼。
那声音或婉转或豪放,或悲凄或明亮,都直接地、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
⑤社会大舞台,人生一出戏。
有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剧目里,唱出了多少波澜壮阔,表达了多少情意绵绵,演出了多少慷慨悲歌。
多少年来,乡亲们在戏曲的芳香里沉醉着。
在戏里,他们认识了杨家将,结交了黑老包,知道了抓不到奸人不煞戏……正是这戏曲琼浆的滋养,使父老乡亲质朴善良,爱憎分明,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⑥唱戏,唱跑了忧愁,唱来了欢愉,激发了善良正直,唤起了浓浓乡情。
一个台湾老兵讲,他大半辈子没学会哭,可是近来一听豫剧就掉眼泪,光想哭,想娘,想家。
在美国,我遇到了一位已经是上流社会人物的河南老乡,他郑重地托我办一件事——把家乡戏的录音带寄一些给他。
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甚至还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细细看他时,发现他的眼里分明有泪花在闪……⑦乡亲乡韵自多情。
广袤的中原大地,不仅能够长出金色的小麦和稻谷,而且也成就了豫剧、曲剧和越调。
那悠悠的拖腔.那粗犷的大本嗓,能把人的思想拉回遥远的故乡。
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都在戏里……19、根据第③段内容,解释“拿堂”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20、第⑤段写到了“戏曲琼浆的滋养”,从全文看,戏曲给人们的“滋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21、第⑥段讲述台湾老兵和在美国的河南老乡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3分)22、从全文看,“乡韵自多情”的“情”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 (4分)23、第⑤段中的“黑老包”指谁,请根据平时积累对其作一简要描述。
(4分)【篇二:单元检测一】ss=txt>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0分)卷面分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婀娜瞋视惋转叹为观止b、粲然惬意徘徊参差不齐c、惆怅褶皱细腻叱诧风云d、飘缈桕树束缚戛然而之 3、根据课文填空,正确的一项是()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而又,似乎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粒地下来,在地上,到空中,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a、逼近辽远柔和铿锵滚滴溅落b、逼近辽远铿锵柔和落滚溅滴c、辽远逼近铿锵柔和滚滴溅落d、辽远逼近柔和铿锵滚滴溅落 4、下面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指实在) b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里指昏暗)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d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b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内行地赞美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是怎样地“本色当...行.”。
c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无所不为....的程度。
d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6、修辞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比喻)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反复) c. 他鼻子很灵,就像狗一样。
(比喻)d.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
(设问)7、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在海南岛,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岭。
瞧那辽阔,深邃、汪洋似的林海,,横亘在眼前,那情调是多么粗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