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药分类

农药分类

例如:灭瘟素、春雷霉素等。
3、除草剂
除草剂,是用以消灭或控制杂草生长的农药被称 为除草剂。除草剂可按作用方式、施药部位、化合物 来源等多方面分类。
作用方式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
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分为触杀型除 草剂、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和内吸传导、触杀综合型除 草剂。
根据化学结构分为无机化合物除草剂和有机化合 物除草剂。
a、有机合成杀虫剂 b、天然有机杀虫剂
化学合成杀虫剂
是以人工合成的方法制造的各种药剂。 这类杀虫剂品种繁多,发展快,剂型、作 用方式多样,是当前杀虫剂中的主要品种。
(1) 有机氯杀虫剂:一般是以苯为合成原 料的氯化苯类,包括六六六、滴滴涕(DDT) 等。这类杀虫剂毒性高,残留高,对人体 危害大,有致癌性。
种,其证号分别以GB或Q等开头。
农药的分类
按用途分类: 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线虫剂、 杀鼠剂等
按来源分类: 矿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和化学合成农药
按化学结构分类: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脂、酰胺类、三 唑类、杂环类等
按毒性分类:
剧毒、高毒、中毒和低毒
按制剂分类:
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
适用作物
冬小麦、春小麦、大麦、元麦、燕麦等。
使用方式
小麦2叶期至拔节期,杂草苗前或苗后早期施药。一般 用药量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20g/亩,对水量15-30kg, 均匀喷雾杂草茎叶。杂草较小时,低剂量即可取得较好的 防效,杂草较大时,应用高剂量。
草甘膦
用途: 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主要抑制植物体内的
缺点:1.杀伤害虫的天敌和有益微生物 2.是有害生物产生抗性 3.造成人畜中毒 4.易产生药害 5.污染环境
农药产品的三证
凡是不包含以下述LS、PD、XK、Q等英文字母开头的三证号 ,往往是擅自编写的,不受法律保护,其质量值得怀疑。
1.农药登记证 临时登记证号以 LS,如LS20090415(美农二代) 。 正式品种登记证号以PD开头,如PD20083583(金品单打)。 2.生产许可(批准)证 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格式如XK13-067009等。 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格式如嘉和绿金HNP32171-D3697D等。 3.质量标准证 我国农药质量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三
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是当前生物农药市场中最受欢迎和具激烈竞争性 的新产品。它是一种新型抗生素类,具有结构新颖、农畜两用 的特点。 作用方式 1.对昆虫和螨类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 2.对叶片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且残效期长。 作用机理
干扰神经生理活动,刺激释放r-氨基丁酸,抑制神经传导。 防治对象 超广谱:杀虫杀螨杀线虫
(2)内吸性杀菌剂 能通过植物叶、茎、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在
植物体内输导至作用部位的杀菌剂。 按药剂的运行方向又分可分为向顶性内吸输导
作用和向基性内吸输导作用。 此类杀菌剂本身或其代谢物可抑制已侵染的病
原菌生长发育和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重复侵染,在 植物发病后施药有治疗作用。
可直接喷施、拌种或土壤处理(灌浇、沟施等 )。在实际使用中,因其作用点单一,病原菌易产 生抗药性,而往往与其他多作用点的非内吸性杀菌 剂混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有些药剂能被植物 吸入体内,但不能在体内输导,则称为渗透作用或 内渗作用,以有别于内吸作用。
按使用方法分为茎叶处理剂、土壤处理剂和茎叶 、土壤处理剂等。
苯磺隆
内吸传导选择性麦类作物高效磺酰脲类除草剂。通过 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后,迅速传导,抑制乙酰乳酸合成 酶(ALS)的活性,阻碍缬氨酸与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造成生 长受抑制,植株在1-3周内死亡。在正常情况下,施药后经 60天,可以安全种植各种作物,因而适于在多熟地区的麦 田应用。
毒死蜱
高效、广谱性杀虫杀螨剂,对害虫具有触杀、 胃毒和 熏蒸作用
防治对象
对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茶树上多 种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均具有较好防效。
[1]磷酸酯 磷酸是三元酸,其中的三个氢原子被有机团置换。
HO O P OH
HO
磷酸
例如:敌敌畏
R1O O
P R2O
OR3
磷酸酯
[2]、硫代和二硫代磷酸酯
磷酸酯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被硫原子所取 代的称为硫代磷酸酯,有二个氧被取代的 称为二硫代磷酸酯
例如:对硫磷、乐果。
[3]、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
磷酸分子中一个羟基被胺基取代称为磷酰 胺。如果其中的氧被硫原子替换,称为硫 代磷酰胺。
例如:甲胺磷、棉安磷
[4]、焦磷酸酯 主要是磷酸分子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焦磷酸 ,其中的氢、氧或羟基都可分别被有机基 、硫或氨基取代。 例如:治螟磷
• 色带:标签底部有一条与下部边缘平行的 色带,其颜色表示:
• 红色为杀虫剂; • 黑色为杀菌剂; • 绿色为除草剂; • 黄色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 蓝色为杀鼠剂。
1、杀虫剂
按来源分: (1)植物性杀虫剂 如,除虫菊、烟草等。 (2)微生物杀虫剂 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 (3)无机杀虫剂 如,砷酸铅、白砒等。 (4)有机杀虫剂
按其作用方式分类:
• 1、胃毒作用 • 是指药剂通过害虫的口器和消化道进入虫体使害虫中毒死亡。 • 2、触杀作用 • 是指害虫接触到药剂时,药剂通过虫体的表皮进入虫体内使害虫中毒
死亡。 • 3、内吸作用 • 杀虫剂能被植物根、茎、叶或种子吸收,并输导至各部分组织内,使
害虫取食植物汁液时,中毒死亡的一种作用。 这种作用常能维持一 定时间,而对植物无害。 • 4、熏蒸作用 • 就是某些药剂在一般气温下即能挥发成有毒的气体,或是经过一定化 学作用而产生有毒的气体,然后经由害虫的呼吸系统如气孔(气门)进 入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
(2)有机磷类杀虫剂
磷酸酯类杀虫剂,是一类最常用的农用杀虫剂, 包括三唑磷、辛硫磷、毒死蜱、敌敌畏、丙溴磷、氧 乐果等,这类杀虫剂属于中低毒性杀虫剂,杀虫谱广、 效果较好,价格较低 作用机理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害虫中毒。
大多数品种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有些品种具有内吸 作用或渗透作用,个别品种具有熏蒸作用 抗性产生较慢,对作物较安全。 绝大多数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5]、膦酸酯和硫代膦酸酯 磷酸分子中一个羟基被有机基置换。 例如:敌百虫、苯硫磷
(3)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这类杀虫剂是在研究毒扁豆碱生物活性与化学结构关系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中低毒性杀虫剂,杀虫效果较好, 低残留;包括灭多威、速灭威、残杀威等。
毒扁豆的有毒成分是生物碱——毒扁豆碱,1925年确定 了其分子结构式,这就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天然氨基甲酸酯 类化合物。 作用机理
能抑制昆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阻断正常神经传导,使 昆虫中毒死亡。
灭多威
触杀和胃毒、熏蒸、内吸作用,有一定的杀卵效果, 对有机磷和菊酯类已经产生抗性的害虫也有较好防 效。
防治对象
适用于棉花、蔬菜、烟草上防治鳞翅目、同翅目、 鞘翅目及其他螨类害虫。
(4)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一类仿生合成的杀虫剂,是改变天然除虫菊酯的化学结 构衍生的合成酯类。是防治多种害虫的广谱杀虫剂,触杀、 胃毒作用,击倒力强。包括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功 夫)、高效氯氰菊酯(高氯)等,这类杀虫剂属于微毒性, 杀虫效果好,对人体无害。
期长
康宽
作用机理 高效激活昆虫细胞内的鱼尼丁受体,与之结合,
导致该受体通道非正常长时间开放,从而过度释放 细胞内的钙离子,导致昆虫肌肉麻痹,最后瘫痪死 亡。 作用方式
胃毒、触杀,有较强的渗透性 防治对象
对二、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小菜蛾、棉铃虫、 菜青虫,夜蛾类等害虫防治效果显著
吡虫啉
作用机理 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
天然除虫菊酯是古老的植物性杀虫剂,是除虫菊花的有 效成分,其化学结构到20世纪40年代才被研究确定,此后, 开始了类似物质的合成研究。1949年,美国的M.S.谢克特等 合成了第一个商品化的类似物丙烯菊酯。在50~60年代,又 有一些类似化合物陆续研制成功,通称为合成拟除虫菊酯。
(5)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广谱性杀虫杀螨剂,触 杀、胃毒、内吸,如氟虫腈、虫螨腈,与现有杀 虫剂无交互抗性。
农药的分类
目录
1、农药的定义 2、农药的分类 3、农药剂型加工和应用
农药的定义
广义:指所有在农业上使用的化学品。 狭义:指用于防治为害农、林、牧、渔业生
产的有害生物(虫、螨、线虫、病菌、杂 草及鼠害等)和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 学药品及生物药品。
化学防止的优缺点
优点:1.适用范围广 2.防治对象多 3.生产成本低 4.防治效果高 5.经济效益高
辛硫磷
杀虫谱广,击倒力强,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对磷翅 目幼虫很有效。在田间因对光不稳定,很快分解,所以残留 期短,残留危险小;但该药施入土中,残留期很长,适合于 防治地下害虫。 防治对象
对危害花生、小麦、水稻、棉花、玉米、果树、蔬菜、 桑、茶等作物的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有良好的作用效果, 对虫卵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 农药的剂型和制剂如果选择得当,能够 降低甚至消除毒性风险.
部分农药品种同非农药用品的毒性水平
毒性分级
农药及非农 药用品名称
河豚毒素
来源或存在 的农药类型
河豚鱼中
毒性水平 LD50(毫克/千克
2、杀菌剂
(1)保护性杀菌剂
指在病原菌侵染前先在寄主表面施用, 以保护或防御农作物不受病原菌侵染的杀菌 剂。
此类杀菌剂对气流传播病菌尤为有效, 如用波尔多液防治多种作物的霜霉病;对植 物种子或幼苗进行处理,可防治种传病害的 侵染,如三唑酮拌种可防治禾谷类黑穗病; 多菌灵浸蘸甘薯幼苗防治苗期病害;福美双 、多菌灵土壤处理可防治多种作物的土传病 害,如猝倒病和立枯病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