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阅读批注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示例)景公身为一国之主,却善于听取意见。

烛邹看管鸟却不慎丢失,景公能够冷静下来听取晏子的意见,不能因为小小的事故而失去一位人才。

并且能听懂晏子的言外之意。

可见他没有因为位高权重就做事武断,而且善用人才。

(乙)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

公作色太息,播弓矢。

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年有七,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

”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

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

夫尺蠖食黄则身黄,食苍则其身苍。

君其犹有谄人言乎?”公曰:“善。

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2)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多种解释,请选出正确的义项,并根据文章前后内容说明选择的原因。

①数之公前(数:①数目,数量;②几,几个;③计算;④天命,命运;⑤道术,方法)我选第________个义项,原因:________②则臣服之(服:①衣服,服装②穿(衣服)③从事,做④服从⑤敬佩,信服)我选第________个义项,原因:________(3)(甲)(乙)两篇文章中的人物都在个人修养方面都有自己的优点。

请仿照示例,用批注的方法分别对下面两位人物进行点评。

晏子:________弦章:________【答案】(1)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2)③;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把晏子召来并在景公面前计算烛邹的罪状”;②;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听说,君主喜欢什么颜色,那么大臣就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3)晏子借指责烛邹来劝谏景公,列举烛邹的三条“罪状”,其实是希望景公不要因为丢失鸟而随便杀人,失去人才,导致失去民心。

晏子敢于进谏,善于进谏。

;弦章善谏。

他借生活事例委婉劝说景公,如大臣以君主的喜好为自己的喜好,尺蠖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就变成什么颜色等,希望景公能明辨是非。

【解析】【分析】(1)语句“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的意思是:晏子死了有十七年,齐景公请诸大夫饮酒。

景公射箭脱靶,堂上的百官叫好。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

(2)①句“于是召而数之公前”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把晏子召来并在景公面前计算烛邹的罪状。

所以“数”是“计算”。

②句“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的意思是:我听说,君主喜欢什么颜色,那么大臣就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据此,这里的“服”是“穿(衣服)”。

据此可选择作答。

(3)【甲】文叙写齐景公因烛邹没有管好鸟而要杀他,晏子向齐景公委婉地列举了烛邹的三条罪状,本意并不是让齐景公杀了他,而是婉转地提醒他,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改变了主意,没有杀烛邹。

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思维敏捷、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人。

【乙】文叙写齐景公射箭脱靶而群臣齐声喝彩的故事,引出了弦章对景公的劝谏。

他借生活中“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

夫尺蠖食黄则身黄,食苍则其身苍”的事例委婉劝说景公,希望景公能明辨是非。

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⑵③;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把晏子召来并在景公面前计算烛邹的罪状”;②;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听说,君主喜欢什么颜色,那么大臣就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⑶①晏子借指责烛邹来劝谏景公,列举烛邹的三条“罪状”,其实是希望景公不要因为丢失鸟而随便杀人,失去人才,导致失去民心。

晏子敢于进谏,善于进谏。

②弦章善谏。

他借生活事例委婉劝说景公,如大臣以君主的喜好为自己的喜好,尺蠖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就变成什么颜色等,希望景公能明辨是非。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文言语句的意思的理解,根据其现代汉语的意思进行断句。

⑵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积累,同时要求考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人物形象描写的语句的理解。

【参考译文】齐景公喜欢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鸟却飞走了。

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杀了他。

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行,请让我将他的罪行一一列出加以斥责然后杀掉他。

齐景公说“好。

”于是齐景公就召见了烛邹。

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因为了一只鸟的缘故而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说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是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罪状列完了,请杀了他。

”齐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现在明白你的指教了。

”晏子死了有十七年,齐景公请诸大夫饮酒。

景公射箭脱靶,堂上的百官叫好如出于一人之口。

景公变了脸色叹息,丢掉了弓箭。

弦章进来。

景公说:“弦章!自从我失去晏子,已经有十七年了,没有听到过我不对的地方。

今天射箭偏离了靶子,但是还是一致叫好。

”弦章回答说:“这是各位臣子没有才能啊:(他们的)智慧不足以知道你的不对,(他们的)勇气不足以触犯你的威严。

但是有一点,我听说国君喜好的(颜色),那么臣子就会穿那颜色的服装;国君喜欢吃什么,那么臣子就会吃什么。

'正如尺蠖吃黄色的植物身子会是黄色,吃青色的植物身子会是青色,国君您可能还有食小人谄言的嗜好吧! ”景公说:“好!今天的对话,弦章是国君,我是臣子。

”2.根据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 ②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③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 ④传不习乎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②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1)回头看;迷惑,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改变;老师传授的知识(2)①广博地学习并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之中了。

②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呀?”【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罔”是“迷惑,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夺”是古今异义词,“改变”的意思。

(2)①句中的“笃志(坚定志向)、切(恳切)、仁(仁德)”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俄而(一会儿)、骤(大,急)、欣然(高兴的样子)”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故答案为:⑴回头看;迷惑,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改变;老师传授的知识⑵①广博地学习并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之中了。

②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呀?”【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①身亡所寄________②因往晓之________③若屈伸呼吸________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3)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答案】(1)无,没有;告知,开导;你;通“释”,解除,消除(2)①即使坠落,也不会伤害到人。

②你跨步、跳跃(或踩在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3)怕天会塌下来。

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解析】【分析】(1)注意:①自己无处存身。

亡:通“无”,没有。

④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

舍:通“释”,解除,消除。

(2)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坠:掉下。

终日:整天;奈何:怎么。

(3)根据重点句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和“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明确杞人怕天会塌下来而忧天,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故答案为:⑴无,没有;告知,开导;你;通“释”,解除,消除;⑵①即使坠落,也不会伤害到人。

②你跨步、跳跃(或踩在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⑶怕天会塌下来。

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⑵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附参考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