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阶段调研(二)语文试卷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而成的节日。
②有关领导谈及市政工程建设及城管理工作问题时着重指出,城市管理要标本兼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③有的地方以山色取胜,有的地方以水色撩人,唯独在这里,水与山:水是岷江的水,山是青城的山,而我们就是这岷江水畔的山水人家。
A.融汇持之以恒相得益彰B.融汇锲而不舍相映成趣C.融合锲而不舍相得益彰D.融合持之以恒相映成趣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发改委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确保市场稳定供应。
B.曾帮助发现埃博拉病毒的科学家彼德·皮奥特表示,此次在西非暴发的埃博拉危机很可能要持续到2015年年底才能结束。
C.早在1979年,中方就提出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资源的设想,首次公开表明了中方愿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同周边邻国间领土争端的立场。
D.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大气中化学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增加了大气中的光化学氧化剂,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多。
3.将下面的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绿阴冉冉遍天涯②青草池塘独听蛙③秋庭暮雨类轻埃④林莺啼到无声处⑤门外无人问落花A.③②④⑤ B. ①②⑤④ C. ⑤①④② D.⑤③②①阅读下文,回答4—5题。
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在香山途中,发现杏子口山沟南北两崖上的三座小小佛龛,几块青石板经历了七百多年风霜,石雕的南宋风神依稀可辨,说是“虽然很小,却顶着一种超然的庄严,镶在碧澄澄的天空里,给辛苦的行人一种神秘的快感和美感。
”建筑家有这样的领会,梁思成名之为“建筑意”。
“意”,不太容易言传,等于品味、癖好之微妙,总是孕含一点“趣”的神韵,属于纯主观的爱恶,玄虚不可方物,如声色之醉人,几乎不能理喻。
袁宏道所谓“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惟会心者知之”。
这是对的。
但是,袁中郎笑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俗以为远,说这些都是趣之皮毛,未免犯了知识势利的弊病。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一心追求高级文化之神情旨趣,恐怕变得有身如桎,有心如棘,入理愈深,去趣愈远。
这一层,苏珊·桑达看得比较通透,她标举俗中求雅的享乐主义也是“高品味”,“有品味有修养的人从此得以开怀,不必日夜为杞忧所累。
”琴棋书画的最高境界讲究能收能放,与此同理。
品味跟精神境界当然分不开,可惜庸俗商业社会中把人的道德操守和文化修养都化成“交换价值”,视之如同“成品”,只认标签不认内涵,品味从此去“品”何止千里!懂得看破功利社会怪现象而发出会心微笑的人,才能洞识“现代品味”的真谛,才可以在交换价值市场上立足且自得其趣。
在这样精致的按钮时代里,没有这一点品味的人注定寂寞。
(改写自董桥《说品味》)4.依据文意,选出叙述正确的选项()A.梁思成所谓“建筑意”,是指建筑文物因历经岁月风霜而呈现的斑驳痕迹。
B.苏珊‧桑达提出“高品味”,意在讽刺现代人往往付出高价追求庸俗享乐。
C.掌握道德操守和文化修养之间的“交换价值”,才能在现代社会自得其趣。
D.能超越功利角度享受美感经验,方能在精緻的按钮时代里培养“现代品味”。
5.下列叙述,与文中论“趣”观点最相符的选项是()A.《世说新语》中“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的二句问答,双方皆欲以此明辨事理,因而“去趣愈远”。
B.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认为“月景尤不可言”,乃因月景之美“孕含一点‘趣’的神韵”,“惟会心者知之”。
C.郑愁予《错误》:“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擅写自然景物,是“夫趣,得之自然者深”的表现。
D.徐志摩《再别康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浓烈的主观爱好,属于“趣之皮毛”。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与赵韫退大参书(1)【清】王弘撰昨承执事枉驾,以贵乡诸先生之命,属为.贺相国冯公寿文,且云本之相国意,又述相国尝称弘撰文为不戾.于古法。
此虽弘撰所.惶悚不敢当,而知己之谊,则有中心藏之而不忘者。
即当欣跃操觚,竭其所蓄,直写相国硕德伟抱、辅世长民之大略,以.求得相国之欢。
然而审之于己,度之于世,皆有所不可。
故敢敬陈其愚,唯执事详察焉。
弘撰以衰病之人,谬叨荐举,尝具词控诸本省抚军;转咨吏部,不允。
嗣又奉旨严催,不得已,强勉匍匐以来京师;复具词令小儿抱呈吏部,又不允。
借居昊天寺僧舍,僵卧一榻。
两月以来,未尝出寺门一步。
即大人先生有忘贵惠顾者,皆不能答拜,特令小儿持一刺,诣门称谢而已。
须白齿危,两目昏花,不能作楷书,意欲临期尚复陈情,冀幸于万一,蒙天子之矜怜,而.放还田里。
夫贺相国之寿,非细故也。
诸先生或在翰苑,或在台省,或在部司,皆闻望素著,人人属耳目焉。
公为屏障以为相国寿,则其文必传视都下,非可以私藏巾笥者也。
弘撰进而不能应天子之诏,乃退而作贺相国之寿文,无论学疏才短、不能揄扬相国之德,即朝廷宽厚之恩,亦未必以此为罪。
而揆.之于法,既有所不合,揣之于心,亦有所.不安。
甚至使不知者,以.弘相国之门,希图录用,欺世盗名,将必有指摘撰与相国素不识面,今一旦为此文,疑为夤缘..之及。
不但文不足为相国重,而且重为相国累,此弘撰之所以逡巡而不敢承也。
即执事代为弘撰筹之,亦岂有不如是者哉!不然,操天下文章之柄,为.天子教育人才,天下之士,望之如泰山北斗,伏谒门下者,咸思得邀相国之一盼为荣。
其间负名位而擅词华者,固繁有徒,而相国独属意于贱子,身非..木石,岂不有心识此义者?而.顾推委而不为,有此人情也乎?是用直布腹心,唯执事裁之谅之。
并乞上告相国:倘邀惠于相国,得归老华山,为击壤之民(2),以遂其畎亩作息之愿,午夜一灯,晓窗万字,其不能忘相国之德,将以传之纪载而形之歌咏者,必有在矣。
燕山易水,共闻斯语。
唯执事图之。
(王文濡编《续古文观止》)【注释】(1)大参:对参政官的尊称。
王弘撰:陕西人,明末诸生。
入清后,隐于华山。
康熙十八年被推荐应博学鸿儒科考试,召至京师,托病拒不应试,后放归乡里。
(2)击壤之民:太平盛世的百姓。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弘撰文为不戾.于古法戾:违背B.揆.之于法,既有所不合揆:揣度,衡量C.而相国独属意..于贱子属意:嘱咐,托请D.疑为夤缘..相国之门夤缘:攀附权贵,拉拢关系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此虽弘撰所.惶悚不敢当②揣之于心,亦有所.不安B.①以.求得相国之欢②以.弘撰与相国素不识面C.①属为.贺相国冯公寿文②为.天子教育人才D.①蒙天子之矜怜,而.放还田里②而.顾推委而不为,有此人情也乎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弘撰以衰病之人,谬叨荐举,尝具词控诸本省抚军。
(4分)译文:②不但文不足为相国重,而且重为相国累,此弘撰之所以逡巡而不敢承也。
(3分)译文:③是用直布腹心,唯执事裁之谅之。
(3分)译文:9.请简述作者没有应赵韫退之请为冯相国撰写祝寿文章的原因。
(3分)答:三、古诗词鉴赏(9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海西头指扬州。
⑴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赞赏,请简要分析。
(2分)答:⑵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
(4分)答:⑶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内涵。
(3分)答: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以游无穷者,。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于嗟鸠兮,。
(4)蜂房水涡,。
(5),四弦一声如裂帛。
(6)。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7)知足者富,。
(8)巧言令色,。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藏在草间耿立乡村是藏在草里的。
是啊,没有草的乡村是什么乡村?不管我从外回来,是在什么时候,也不管时令节气,一踏到木镇的泥土,鼻翼里呼吸的味道就是草的味。
那种清芬令鼻翼发痒,你喷嚏的滑稽就是草香逗你的结果。
草是不用播种的,有时席地坐在满是草的田埂上,随手抓一根草,用它剔牙,或者就拿在手里,用眼睛瞄,看汁液一点点渗出。
那是草提炼的雨水的留存,还是他们自己的血液和灵魂?人的心血来潮对草不是好事,他们受到伤害,但农人和他们的关系一直复杂。
草们要做牛羊的饲料,草们要做房屋的顶盖。
但他们与农人亲昵,父亲常说:老百姓和草一个姓,叫草民。
如果说草的生长使乡村有了些诗意,草是修饰乡村和庄稼的,也许庄稼太实用,人们对庄稼多的是感恩,是庄稼养活了一个生命,又一个生命。
草也养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比如牛,比如羊,这又是低一个档次的,因这,草在乡村也是低眉顺眼,不声不张。
即使春天,那些草尖从土里探出脑壳,也是怯怯的,你凑近了,草尖就接近于乌有,草色只可遥看,距离产生美感。
但是一场雨后,你到了地里,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
草是那样的热烈,满地的青,是不是草尖和草籽都张开了小嘴,那些封闭了一冬的小生灵们,仿佛与节气与雨水有过契约击过掌,他们在雨水的搀扶下,都站立了。
木镇的草,应该登记成册,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全部说出那写草的名字:醉草,兔子酸,益母草,节节草……在水沟旁有一种草,叫茅根,秋天时候,它的穗子白白的,如满头的霜;但它的根细长洁白,拔出一节塞到嘴里,那股细细的甜就爬到舌尖直跑进肚子里了。
父亲说醉草最好,羊要是吃了,就如农人抓起小酒壶仰脖喝透了壶里的东西,那羊也醉眼朦胧地踉跄地回家。
有时我就乱想,草是农人的兄弟吧,他们都来自泥土,终归于泥土,如《圣经》上说的,人间有许多的无名氏。
草也有,草的家族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妖冶的,朴素的,秀美的,绮丽的。
有时它们像与泥土和农人有和约,庄稼占据多少地方,草占据多少地方,草总是先长出迎接庄稼,然后相伴着走一程。
实在闹矛盾了,农人就批评草们的霸道,开始用武器的批判代替批判的武器。
镰刀、铲子、手,但我说草们在这些工具下不是牺牲,而是另有任用,到了牛羊的胃里,在牛羊反刍的时候,牛羊感恩的就是给他们温饱与生命的草。
我曾思索过父亲对草的情感,也许深层就是对土地和庄稼的情感,父亲的肩上四季有一个杞柳编的粪箕子,那里总是一些草或者干柴,用来喂养生灵或烧火。
当他中风后恢复得不是十分理想,他步履蹒跚,手指不能灵活转动。
他最后还是没有把自己的一亩地交出去,他说,这地就是一个根,空闲的时候到地里走一走,听听庄稼的拔节,即使不干活,蹲在地头弯腰拽几把草,也比坐在床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