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民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 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为了推动革命进程,他于20世纪20年代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含义是( )A. “耕者有其田”B. 主张平等的民权C. 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D. 节制资本【答案】C【解析】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即包含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内容,故答案为C项。
“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是民生主义的内容,主张平等的民权是民权主义的内容,排除A、B、D项。
2. 为应对30年代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其举措不包括()A. 整顿财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B.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劳资关系C. 实行自由主义,推行自由贸易D. 加强政府救济,实行“以工代赈”【答案】C【解析】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包括实行自由主义和推行自由贸易的内容。
C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
其他三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3. 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有众多的革命老区,这些地区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事件中,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的是()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北伐战争③工农红军长征④淞沪会战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的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从广西(位于珠江流域)开始起义到定都天京(即南京,位于长江流域),故①正确;北伐战争从广州(位于珠江流域)出师北伐到国民政府占领武汉并迁到武汉(位于长江流域),故②正确;工农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不位于珠江流域)出发,淞沪会战(淞沪位于长江流域),故③④错误。
因此A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北伐战争4. 日本的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
”在此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A. “殖产兴业”政策B. 废除了旧体制C. “文明开化”政策D. 进行军事改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理解。
由“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求学问为急务。
”得知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
所以选C。
5. 在公元286年的某一天,定居小亚细亚(属罗马帝国)的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
艾哈迈德立即投诉于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了严惩。
这不能表明当时罗马法律( )A. 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 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C. 商人艾哈迈德受到公民法的保护D. 通行于整个帝国范围之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时为罗马帝国时期,联系史实可知A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D通行于整个帝国范围之内,这些说法是符合史实的;C.商人艾哈迈德受到公民法的保护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此时是万民法而非公民法。
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万民法【名师点睛】正确理解万民法对公民法的发展。
(1)在适用范围上,打破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的差别,对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居民一视同仁;(2)在适用灵活性上,突破原有公民法过于程式化的限制,变得简洁、共用;(3)在法律条文的某些具体内容上,万民法注重调节涉及个人关系和财产关系的私法内容,这样就突破了原有公民法只注重国家行政和诉讼程序等公法范畴的局限。
6. 毛泽东说,自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理念的大杂烩。
这反映了()A. 毛泽东最早接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B. 早期毛泽东的思想中传统思想占主流C. 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原有思想D. 早期毛泽东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五四运动之后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题干中“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都是新文化运动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
根据材料可知A、B、C三项的表述均不正确。
考点:新文化运动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通过宣传新思想,启发民众的觉醒。
7.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以下哪种对东南互保事件的评价更符合当今史学观点()A.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最终酿成北洋军阀割据的局面B. 列强在华势力空前膨胀,清廷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 张之洞等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境安民,为国家保存实力的作用D. 地方势力从此不再听从中央调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900年6月清中央政府宣战后,地方实力派与列强签订互保约款,C项正确;A项是史实性错误,清朝灭亡后,才出现了北洋军阀割据的局面;《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廷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B项不对;材料表明地方实力派势力强大,清中央集权面临危机,D项“不再听从”夸大事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易错警示】本题考查近代侵华战争,但是重点考查对材料的应变能力。
做材料型选择题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意材料阅读,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
二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考生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
8. “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
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A.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局势趋于缓和B.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重要因素C.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快捷D. 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表述的是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即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多极化趋势,题干要求是“最全面”所以得两方面都要有。
A项只是说了缓和,所以排除A项。
B项是论述了和平的原因,与材料不符。
C项为无关项。
所以答案选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当今政治格局的特点【名师点睛】和平和动荡并存表现:①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A、巴以冲突;B、波黑战争;C、卢旺达种族屠杀。
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A、2003,伊拉克战争;B、1999,北约轰炸南联盟。
③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我们感受恐怖主义最震撼的一件大事就是“911事件”。
9. 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她”是( )A. 北方民歌B. 骚体C. 宋词D. 明清小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是指宋词。
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词【名师点睛】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10. 16世纪,欧洲掀起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 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 一场反对天主教的运动C. 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 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答案】D【解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故答案为D项。
新教是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的教派,并不是反对天主教,而是要求对教会和教义进行改革,排除AB项;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并非只为建立资产阶级教会,排除C项。
11. 读19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
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 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和诱导B. 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C.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 “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90年代,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排除A项;B项发生于一战期间,D项实施于国民革命期间,均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排除;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得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导致“1899——1911年间,私人资本总额和厂矿企业大幅度增加”,故本题应选C项。
12.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
对这一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B. 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C. 置三公,事归台阁D. 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实行内外朝制,有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机构——内朝,故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