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临床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整理名词解释.1、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被看作是既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更加偏重于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问题的科学研究和严重心理障碍的治疗。

2、心身医学:它以人类疾病中的心身关系问题为核心,以心身疾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探讨躯体疾病中的心理因素及其致病的机制和条件。

3、行为医学:行为医学是涉及(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科学同生物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开发与整合,以及将这些被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精神病学—精神病学—用来探讨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以及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分支学科。

4、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强调强调身体疾病的预防,主张采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变或矫正人们的有碍身体健康的生活方法、行为和习惯。

5、心理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重点研究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和不同环境中的人的特点,维护和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6、归因风格:个体惯常使用的归因方式,体现了个体的人格质.7、防御机制:人对付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的无意识的心理手段。

8、合理化机制:给自我行为或处境寻找可接受的理由.9、调节因素:是指影响两个相关事物之间联系的方向和大小的因素。

10、中介因素:是指介于两个相关事物之间、能够说明这两个事物相互联系的机制的因素。

11、应激原:向集体提出适应和应对的要求并进而导致充满紧张性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各种环境刺激物称作应激原。

12、灾难化:反复思考消极事件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13、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是一个人在察觉到或认识到自己正面临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的环境要求时产生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各式各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

14、全身适应综合症(GAS):机体对各种应激原的生理反应是“非特异性的”即各种应激原都可以引起个体同样的生理反应15、固着:在心理,性发展过程中由于遭受挫折或创伤而停止于某一阶段。

16、保存.退缩反应:英格尔的保存一退缩反应模型认为个体在应激状态下,伴随出现的犹豫、悲伤、失望、无助等情绪反应.17、信度:信度是该研究所得到的结果的可重复性。

18、效度:效度是该研究结果或推论的真实性,即研究结果同实际相符合的程度。

19、操控研究策略:研究者操控受试者环境中的一些因素或有计划地改变受试者自身的状况.以观测记录他们行为上的变化。

20、前实验设计:前测一操纵一后测”设计。

21、准实验设计:准实验研究是指那些对实验条件有控制.但又未能满足真实验设计的严格要求的操纵研究。

22、真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要求从单一总体中随机选取受试者.而后随机分派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接受不同的实验操纵或处理。

23、模拟实验研究:通过设计一个类似于真实生活的实验情境以考察心理病理如何发生和消除.这种研究策略称作模拟实验研究。

24、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考察人群中某种心理疾病的患病情况来探索病因、拟定预防对策和检验防治效果的一类研究。

25、发病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障碍在一定人群中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可以反映病因的强度和预防的效果。

26、患病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某病患者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患病率可以被用来评价预防和治疗性干预的效果。

27、临床显著性:指一种实验操纵满足由研究者、临床家萃lJ 病人所设定的效应标准的程度,二反映了从临床角度看实验操纵的效应人小。

28、描述研究:-描述研究指观察、测量和记录受试者在现实世界中所发生的行为现象的研究.这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基本途径。

29、内效度:研究结果在进行该项研究的具体条件下被证实的程度30、外效度:研究结论可以外推到其他人、其他条件、其他场合或情境的程度。

31、心理生理疾病的狭义定义:即使不是完全,至少部分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

心理生理疾病的广义定义:是心理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的总称。

32、疾病的人格特异性理论:人格类型同心理疾病有特异关系。

即某些人格类型的人易患心理生理疾病,患有同一心理生理疾病的病人常具有类似的人格特征。

33、临床心理评估:临床心理师利用观察、会谈和心理测验等方法所获得的来访者信息,对来访者的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临床心理评估。

34、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指测量个体之间在心理上的个体差异的方法与技术。

35、投射测验:是向受试者提供一些模糊的、无结构的刺激情境,让其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自由做出反应。

36、行为评估:在特定情境下对个体的思维、感知和行为进行评估的过程。

37、心理诊断:就是根据临床心理检查和评估的结果,依据临床诊断分类标准,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性质、程度做出判断,将其心理问题归入某一具体类别,并给予一个诊断学名称的过程38、情境测验:将实际情境作为测验情境,或有目的的制造一种情境,观察被试在这种情境下的行为反应。

39、阻抗:是病人抵制治疗过程的各种力量,包括:安于现状,害怕引起良心阻抗上过分的谴责,不肯放弃致病的幼稚冲动。

40、移情:是指在心理分析过程中,病人对治疗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移情病人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治疗者身上的过程。

41、心理干预:广义心理干预是指引导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改变的各种专业活动。

根据干广义心理干预预方法的不同,心理干预可分为心理疗法,包括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

(生物学方法,包括药物疗法、电痉挛疗法和精神外科疗法等。

)根据干预的目标、形式和过程的不同,心理干预可分为健康促进、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

狭义心理干预就是心理治疗,即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42、元分析法:就是对以往的研究再进行研究,把关于某一个特殊主题的现有研究结果综合起来进行统计分析,以判断心理治疗疗效的方法。

43、强化:通过采用适当的事物来增加反应的强度、概率或频度的过程。

在经强化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出现在欲增强的反应之前;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出现在欲增强的反应之后。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44、惩罚: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压抑、减少或消除某一行为的过程。

45、消退:通过终止条件作用而消除其所造成的反应的过程。

46、泛化:条件作用由条件刺激自然地转向类似刺激物的现象。

47、分化:某反应只限于针对某一特殊刺激物的现象。

48、习惯化:通过反复地暴露于某刺激物以减少对该刺激物的反应频率与强度的过程。

49、抑郁症:是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是一组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50、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51、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52、反应性抑郁:是对患病期间所蒙受的许多“丧失”的反应,是各类病人共反应性抑郁有的反应。

53、准备性抑郁:出现于病人将自己同世界分开的准备过程中,是死亡的前准备性抑郁奏,仅见于终末期或濒死病人。

通过鼓励与支持、劝导与保证,可以消除反应性抑郁,但难以消除准备性抑郁。

54、原发性获益:指由于疾病症状的出现而缓解了引起疾病的内心冲突。

55、继发性获益:指病人由于患病而享有有些特权。

问答题第一章1、临床心理学与咨询心理学的异同。

答:㈠.问题程度不同:咨询心理学偏向于正常人和日常问题,而临床心理学偏向于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㈡.训练场所不同:咨询心理学的训练大多在教育学院和教育系进行,而临床心理学的训练则在大学的心理系进行。

㈢.训练侧重点不同,虽都包括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的内容,但临床心理学更强调研究方法和人格理论。

㈣.理论基础不同,咨询心理学更多受职业指导运动和人本心理学的影响,而临床心理学主要是基于遗传学、心理动力学、心理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学原理。

2、临床心理师的工作任务。

答:(1)运用心理测量、会谈、行为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等技术评估和诊断心理健康问题:(2)通过各种心理治疗形式来处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3)参与同心理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4)制订心理健康问题和心身问题的预防方案,努力帮助人们增进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提高社会功能:(5)开展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问题的性质、原因和发病机制,改进心理评估和诊断的方法,评价新的治疗和预防方法的效果。

3、临床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答:第一类:关注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应用心理如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

第二类:医学学科,如精神病学、神经病学等。

4、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答:第一.课程学习:基础心理的学习,临床或咨询心理学领域的课程:第二、临床或咨询心理学实习:正规条件下从事心理咨询或治疗不少于100小时,案例督导不少于100小时;第三、毕业和毕业后标准:证明临床实践能力;获得学位2年内,时间实践不少于、150小时:督导时间规定。

5、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答:第一、课程学习:伦理类课心理诊断、心理评估课程,研究设计与方法学课程,高级统计课程,心理治疗领域内高级课程;第二、临床或咨询心理学实习:第三、毕业标准:证明临床实践能力。

6、我国临床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机遇。

答:(1)社会变革引发的心理压力,促成我国临床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机遇。

(2)了心理保健需求的增长。

7、中国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守则的主要内容。

答:(1)专业关系(2)隐私权与保密性(3)职业责任(4)心理测量与评估(5)教学、培训和督导(6)研究和发表(7)伦理问题处理8、美国临床心理师的培养模式。

答:(1)哲学博士培养模式(2)心理学博士培养模式。

(3)临床实践家的培养模式.侧重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

第二章l、临床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答:第一.对行为进行描述。

第二,过天估计总体参数。

第三,检验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说。

第四,推断异常行为的发展变化。

2、内效度和外效度的区别和联系。

答:内效度:研究结果在进行该项研究的具体条件下被证实的程度。

外效度:研究结论可以外推到其他人、其他条件、其他场合或情境的程度。

内效度是外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3、临床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和假设的来源。

答:(1)临床实践:对于临床个案观察、思考,从中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假设。

(2)理论:研究的问题可以基于有争议的理论而提出。

(3)以往研究的结果:在原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和假设。

4、临床心理学采用生理测量所基于的基本假设。

答:1) 刺激反应特异性2)行为型式生理反应的特异性3)症状的特异性4)一般的激活或唤起水平影响人对刺激物的生理反应的强度5、临床心理学研究中选用心理量表时应当考察的几种效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