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1.检验科危险因素
检验的标本具有传染性: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中含有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均具有传染性。
工作环境污染:每天频繁的接触大量标本及患者,特别是患有呼吸道疾病,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会引起环境空气污染。
标本处理不挡,如外溢、标本离心操作时形成的气溶胶等造成的空气、物表、地面污染。
2.消毒隔离、无菌操作不严。
3.工作人员防护不到位。
4.物体表面及检验仪器污染。
5.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医疗废物未按分类收集,如采血针、吸管、针头等损伤性废物未用利器盒收集,与感染性混装,患者用后的棉签随地乱扔现象,直接造成环境污染。
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
检验后废弃的标本,血、尿细菌标本,培养基、细菌鉴字条,药敏条;自动分析仪的废物是重要的传染源,若处理不当,易引起医院交叉感染。
整改措施
1、健全组织,加强管理: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健全全院感染管理三级监控网络,完善管理制度,检验科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负责,抓好医院感染管理落实工作。
每日随查,每周定期检查,感染办抽查、督导,并定期考核落实工作。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科室每月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提高认识,掌握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法规、制度、职责及工作流程,感染办定期培训,现场示教卫生洗手,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顺序,对新上岗人员要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使每位工作人员把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落实于日常工作中。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达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样必须达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皮肤消毒范围为5cm×5cm,消毒时,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由内向外旋转涂抹共2次,1个棉球只涂抹1次,检验报告单填写后经电子微波消毒后发放,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4、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加强自身防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衣帽穿戴整齐,操作时戴口罩、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严格洗手和手消毒,洗手按卫生洗手七步法,手消毒用速干手消毒液搓擦消毒,需用皂液流动水洗净。
水龙头最好选用非手动开关。
5、保持环境、物品清洁:每日坚持常规消毒,每周彻底清洁消毒1次。
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用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每日2次,每次1小时,操作台面、采血台、检验接收窗台、门把手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试每日2次。
遇污染时随时消毒,如标本外溢,器皿破裂时,应立即用含氯消毒液洒于污染物表面,作用30分钟后再擦拖,然后将擦布或拖把浸于上述消毒液之内60分钟,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6、对各种污染的仪器消毒:对直接或间接触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
显微镜、离心机、酶标仪、血细胞计数仪、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冰箱、培养箱等局部轻度污染,可用2%碱性或中性戊二醛溶化擦拭,污染严重时,可用环氧乙烷消毒
7、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实施分类收集,专人运送,登记,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运送,焚烧处理。
对废弃的标本,如:尿、胸水等液体标本按1∶100,即1ml标本加入100ml含氯消毒液,搅
拌后作用2小时入厕;各种实验室细菌标本培养基等,应高压灭菌后,装入黄色袋内专人运送焚烧处理,记录齐全。
整改时效:立即整改□限期整改□择期整改□
科室负责人:检查者: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整改措施
1、以后增强员工优质服务培训,推行文明用语热情服务,加强医患沟通及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2、认真吸取教训,积极配合医院监督职能部门调查,积极整改。
3、明确科室负责人的责任,提高科主任的综合素质及管理能力,否则应做好引咎辞职的准备。
4、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核查制度,落实医院的有关规定,规范工作行为。
整改时效:立即整改□限期整改□择期整改□
科室负责人:检查者: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