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洲小区U线道路软基处理—搅拌桩工程施工组织方案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广州市金沙洲,新开发小区道路的软基处理路段,里程由UKo+200~UKo+880,除里程UKo+500~UKo+600为抛石挤淤处理外,其他采用水坭搅拌桩进行软基加固处理。
据工程地质勘查资料,本场地地层结构可划分为如下的主要工程地质层:1、松软土层由填土层与淤泥层构成。
本层组力学性能强度极低,是本次地基工程的主要目的层之一。
2、粉质粘土层本层组的力学性能一般较好,是作为搅拌桩的持力层。
据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的有关设计图,本工程的主要工程量及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搅拌桩24715根,总桩长约197720米。
2、设计桩径600 mm,要求所有桩长进入持力层0.5~1.0米,桩长约4~14米。
3、每延米水泥掺入量为70kg,水灰比控制范围为0.4~0.5间。
4、采用喷浆工艺,要求四搅二拌。
5、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120KN;复合地基承载力大于120KP a。
6、中央绿化带的布桩两侧各进入1米。
快车道桩距为1.2米,人行道桩距为1.4米,若没有中央绿化带的路段按快车道桩路布置。
7、其它详见设计图号D-S2-1-09说明的相关要求。
本工程主要特点有:l、部分路线段呈弧线,容易错桩,漏桩。
2、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表现有,作为持力层的粘质层起伏变化较大。
在施工中可能会发现某些异常情况。
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本施工组织方案从实际出发,使施工组织结构能满足工程需要,使施工工艺能适应实际的地质条件并切实可行,对可能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这就是我们编制本施工方案的主要指导思想。
二、施工主要目标本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信誉第一”的指导思想,发挥本公司的岩土工程技术优势,以效能、严密的现场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成熟的施工工艺,科学地组织交叉流水作业,精心施工,严格管理,以一流的项目管理、一流的效率、一流的服务,确保完成以下四大目标:1、工期目标合理地组织施工生产,保证总工期不多于个日历天。
2、质量目标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为优良。
3、文明施工目标不污染环境或少污染环境: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不扰民或少扰民;严格民工管理,不发生任何打斗、盗窃事件,确保达到广州市文明施工工地标准。
4、安全目标用安全法规科学地管理安全施工,防止发生机械事故、工伤事故、交通事故,杜绝重伤和死亡事故,创造施工安全“六无”工程。
三、施工组织部署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和特点,为确保该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及工期,我公司拟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
1、施工组织架构本工程的施工组织架构见下图:项目经理由主持同类型岩土工程施工、施工经验丰富,具有项目经理证的资深人员担任。
项目经理对所承担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安全、成本以及文明施工等实施全面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项目主任工程师对本工程的施工质量实行全面管理。
主任工程师由具有复合地基丰富学识及经验的工程师担任,并享有独立的技术否决权。
质量、安全员是在主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进行工作,其主要职责是:(1)在施工中进一步收集分析地基资料,为主任工程师合理地确定持力层与桩深提供准确的资料;(2)对试桩与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抽查,为主任工程师确定和调整搅拌桩施工工艺提供依据;(3)布置施工安全工作,并组织实施。
项目副经理是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实施生产管理的负责人。
项目副经理由具有丰富生产管理经验的人员出任,对进度控制进行有效的管理。
施工员在项目副经理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进行生产调度。
综合组是项目部中的职能部门,主要发挥生产、生活后勤的支援作用。
综合组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工作,是对本分部工程实行项目法施工的实体,设置有效而精简的职能部门或职能人员,办公地点设在现场。
工程施工由项目部制定策略,全面组织和部署施工任务,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计划、统一调度,协调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工程施工顺利的有序的进行,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及工程进度。
2、主要施工管理、技术人员:生产负责人:郭泽民质安主管:李国强技术主管:叶树资料员:吴少娟施工主管:廖旭艺材料主管:覃福银3、施工准备计划(1)临时工棚:工地办公室15平方米宿舍100平方米水泥库100平方米材料库20平方米合计235平方米(2)劳动力设计本工程标段人力资源计划如下:①技术人员5人②搅拌桩队36人合计41人(3)主要施工机械需用量计划①搅拌桩机6台套②经纬仪1台③水准仪1台④150KW发电机2台4、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计划的安排原则:六台机24小时两班制同时作业,直至把所有搅拌桩全部施工完毕,正常施工每天每台机完成搅拌桩约45根,总工期约天。
四、搅拌桩施工工艺本工程的搅拌桩要求较高,施工质量好坏是关系到将来道路沉降的安全和耐用,应予以充分重视。
1、浆液制作(1)水泥选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矿渣水泥或火山灰水泥。
每批水泥必须有厂家的出厂证书和国家检验部门的检验报告。
并按规定进行检测,不同批次、牌号的水泥不得混合堆放和混用。
(2)每台搅拌桩机必须配置一套水泥浆制作设备,严禁两机或多机共用一套送浆设备或送浆管线。
(3)制浆时,应按每桩的需要,一次配足浆液,以保证每桩掺合比的稳定性和浆量充分。
如实际用量大于制浆量时,只能复桩时,暂停搅拌桩机后,再按原配比向浆池添加水泥和清水,经充分拌和后,再行施工;禁止在搅拌桩机用浆过程时,直接向浆池中添加水泥或清水。
(4)在制桩过程中,不宜停止浆池拌和机。
2、工艺试桩工艺试桩的目的是制定和检查测定本工地制桩的各项参数和制桩的效果,以便指导施工。
这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措施。
试桩按下列要求进行:(1)试桩桩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一般应选择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或预计不易搅拌均匀的地段。
(2)试桩时要注意观测和记录下列情况:不同深度的地层及其相应的成桩电流,浆渣消耗。
3、制桩工艺流程制桩工艺流程如下:桩机就位——泵送浆液——切削搅拌钻进——反复搅拌(提升)——复桩——停浆送清水将钻头提离地面——工后检查与记录——移机至下桩位。
施工中应按下列规定办理:(1)密切观察已配制的浆液是否足够制本桩使用,禁止在制桩过程中上料。
(2)必须用十字钻头制桩。
(3)地表以下的一米深度范围内,必须用慢速钻进。
(4)每制桩50根检查钻头直径一次,如发现钻头的直径小于设计直径时必须立即补焊。
补焊后的钻头直径比设计直径大30mm左右。
(5)制桩完毕后,观察浆池内是否有剩余的浆液,如剩余的浆液过多,须重新沉钻补喷搅拌。
4、施工流向从里程UKo+880开始施工,向UKo+200方向推进。
五、质量保证措施1、施工测量(1)测量定位:根据图纸提供的座标点和水准点建立现场测量网及高程控制网,打入钢(木)指引桩。
(2)高程测量:标高控制是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转测至场地邻近的控制桩上,以减少累计误差。
(3)施工中的桩位放样及标高控制:根据设计图的要求,使用计算机放样,绘制桩位图,送设计确认,现场按此放样定桩位,并以20米里程一段控制。
桩位轴线必须由控制桩直接测放。
桩位放样由控制轴线测放,严禁以桩放桩,减少误差积累。
当发现地面实际标高与标称标高相差大于0.2m时,应及时修改桩长设计深度并通知有关桩机作业人员。
(4)误差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①轴线位移不在于3mm。
②标高测量允许偏差<3 mm。
(5)桩位检查与复测由于本工程采用梅花型布桩,而且桩距较密,在施工中容易造成重桩、漏桩,为避免重桩、杜绝漏桩,本工程必须进行较严格的桩位检查和桩位复测制度。
具体规定如下:①每班交接班时,必须进行桩位检查与交班工作。
交班人员对本班施工的所有桩进行逐个检查,并表明在现场的施工图之上;接班人员对上班的施工记录和桩位进行逐个核对,证实确实无误后,才进行接班。
②测量人员对每工作日完成的桩,按10%的比例进行抽查复测。
复测的方法与桩位测放相同。
③对有怀疑的桩或桩位,应采用开挖检查一方法,以实物证实疑问桩是否存在。
2、搅拌桩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 规范施工:为保证施工质量,要求施工中严格按设计和有关施工规范、规程进行。
(2) 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我司从原材料进场开始至搅拌桩施工结束的每一道工序都严把质量关。
并且,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做好搅拌桩的检测工作,以确保工程质量。
搅拌桩施工中尤其要抓好以下方面:(3) 保证垂直度:设备就位后,必须平整,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要注意保证机架和钻杆的垂直度,如发现偏差过大,及时调整。
(4) 桩机就位:必须对中,对中偏差不得大于2厘米;(5) 持力层与桩深的决定施工中,必须坚持以电流为终桩标准,才能保证每一支桩都能达持力层。
具体规定如下:①正式施工前,每台桩机都必须进行工艺试验。
在试验中,准确记录空载,以及不同桩深、不同地层时的工作电流。
以便主任工程师确定终桩电流,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批准。
在确定终桩电流时,应根据每台桩机的具体情况逐一确定,平留有适量的余量,不宜采用同一指标。
②各桩机施工时,必须密切观察桩基荷载变化情况,严格根据经批准的终桩电流进行施工,并把终桩电流作为施工记录内容之一。
③质安员、生产项目副经理、主任工程师把终桩电流作为单桩验收的必达指标,随时对每桩机的实际终桩电流进行监督、抽查,对未达终桩电流的桩,不得验收、坚决推倒重来。
(6) 水灰比的调整水灰比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过浓、浆液不足,会导致部分桩段少浆或缺浆,使单桩承载力下降;过稀,浆液冒出地表过多,不但浪费材料,而且桩身强度不足,造成工程质量下降。
因此,合理地掌握浆液的水灰比,是十分重要的。
水灰比的调整按以下的原则处理:在桩口有小量冒浆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浓度较高的水泥浆。
水泥浆不得离析。
制备好的水泥浆不得有离析现象,停置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若停置时间过长,不得使用。
配制浆液:严格按照设计的水灰比配制浆液,配制好的浆液必须过筛;(7) 确保加固强度和均匀性:①、严格按设计确定的参数控制喷浆量和搅拌提升速度:为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及减少水泥浪费,应尽量连续工作。
输浆阶段必须保证足够的输浆压力,连续供浆。
一旦因故停浆,为防止断桩和缺浆,应将搅拌头下沉到停浆点0.5米以下,待恢复供浆后再喷浆搅拌;如停工40分钟以上,必须立即进行全面清洗,防止水泥在设备和管道中结块,影响施工;②、严格控制搅拌时的下沉和提升速度:以保证加固范围内每一深度均得到充分搅拌;(8) 地下障碍物处理:施工中,如因地下障碍物等原因使钻杆无法钻进时,应及时通知监理、设计人员,以便及时采取补桩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9) 对桩长的控制。
(10) 做好施工记录:施工记录必须有专人负责,深度记录误差不得大于10厘米,时间记录误差不得大于10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