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常识普及课件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
• 感染牙髓的治疗方法
• 一、应急处理1、开髓引流
•
2、切开排脓
•
3、安抚治疗
•
4、调牙合磨改
•
5、消炎止痛
• 二、根管治疗
• 三、牙髓塑化治疗
• 四、根管外科 包括:1、建立引流通道(1)切开引流(2)根尖周开窗术(3)囊肿减
•
压引流术
• 2、根尖手术(1)根尖刮治术(2)根尖切除术(3)根尖倒充填术(4)折断根尖摘
染
•
(3)、患牙经过盖髓治疗后出现自发痛、夜间痛等症状,表明病情已向不可复性牙髓炎发展
,应去除充填物,立即改行根管治疗。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
• 间接盖髓术 • 操作步骤: • 1、去龋 局麻下尽可能去除所有龋坏组织 • 2、放置盖髓剂 用消毒棉球拭干窝洞后,放置氢
氧化钙盖髓剂于近髓处,用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 暂封窝洞,或直接在窝洞中放入氧化锌丁香油粘 固剂暂封 • 3、充填 观察1-2周后,如没有任何症状,且牙髓 活力正常这,可保留部分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垫 底,在进行永久性充填
• 粘膜病学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
• 牙髓病与根尖周病
• 牙髓的功能:1、形成功能:形成牙本质 2、营养功能:血管系统向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提供营养成分 3、感觉功能:感觉神经纤维传导痛觉 4、防御功能:成牙本质细胞及结缔组织成分对外界刺激的保护性 反应
牙髓的增龄性变化:1、体积改变:髓室变小,髓角变低或消失,根管变细,根 管走向复杂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
• 牙髓病的临床分类: • 1、可复性牙髓炎 • 2、不可复性牙髓炎 • (1)、急性牙髓炎 • (2)、慢性牙髓炎 • (3)、逆行性牙髓炎 • 3、牙髓坏死 • 性牙髓炎
• 临床表现:1、症状 当患牙受到冷、热温度刺激或甜、酸化学刺激时,立即出现瞬间的
解剖图
口腔分类及服务项目
• 口腔内科:
• 牙体牙髓病学 • 牙周病学 • 粘膜病学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
龋病
浅龋 中龋 深龋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
牙体牙髓病的发展过程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
龋病的治疗
浅龋:1、窝洞制备 去净腐质 制备洞型{树脂充填不需要} 2、术区隔离 棉卷隔离、吸唾器、橡皮障隔离 3、窝洞消毒 常用的消毒药有樟脑酚、75%酒精 4、充填 材料有:银汞合金、复合树脂、玻璃离子
•
方面是为了对照;一方面是让患者能体验测试的感受,从而
•
感受减轻患者的紧张和不安
•
3、测验开始前应将待测牙所在的区域隔湿,用棉球擦干牙面,并放置吸
•
唾器
• 一、冷诊法 可选用冷水、小冰棒、二氧化碳、雪、氯乙烷,最可靠的是氯乙烷
•
步骤:1、用镊子夹持一小棉球,将氯乙烷喷于其上,挤去多余的液体
•
2、迅速将氯乙烷小棉球置于待测牙唇(颊)面颈1/3或中1/3处,紧贴数秒钟
•
疼痛反应,尤其对冷刺激更敏感,刺激一去除,疼痛立刻消失,没
•
有自发痛。
•
2、检查 (1)患牙常有接近髓腔的牙体硬组织病损
•
(2)患牙对温度测验表现为一过性敏感,锲反应速度,尤其对冷
•
刺激反映强烈
•
(3)叩诊反应同正常对照牙,即叩痛(-)
• 治疗:1、盖髓术:是一种保存活髓的方法,即在接近牙髓的牙本质表面或已暴露的牙
2、结构变化:牙髓内成纤维细胞的大小数目逐渐减小:成 牙本质细胞从高柱状变为立方状或扁平状, 神经血管数目明显减少
3、功能变化:各个功能均减低,牙髓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 降低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
根尖周组织组成:
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
功能:
形成和重建根尖部牙骨质,牙槽骨 承受咀嚼力和缓冲外来力量 维持牙槽骨的代谢活动 对外来刺激产生相应的组织学反应
口腔医院常识
口腔门诊部科室分类
• 口腔内科 • 口腔外科 • 口腔修复 • 口腔正畸 • 儿童口腔
各科室的疾病诊疗范围
• 牙体牙髓科:治疗各类龋齿 • 修复科:修复牙列缺失,牙体缺损 • 正畸科:矫治各类错合畸形 • 牙周科:牙周炎、牙龈炎 • 粘膜科:粘膜溃疡 • 外科门诊:拔出阻生牙 • 儿童牙科:治疗儿童龋坏
中龋:浅龋治疗1、2、3步 4、垫底:材料有:磷酸锌 玻璃离子 5、充填 材料有:银汞合金、复合树脂、玻璃离子
深龋:浅龋治疗1、2、3步 4、垫底:一层垫底用氢氧化钙,二层垫底用氧化锌丁香油 三层垫底用磷酸锌、玻璃离子 5、充填 材料可用银汞合金、复合树脂、玻璃离子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
牙慢性损伤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
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细菌因素: 细菌:卟啉单胞菌和普氏菌、消化链球菌、真杆菌 感染途径:牙本质小管、牙髓暴露、牙周途径、血缘感
染 二、物理因素:
1、创伤 2、温度 3、电流 4、激光 三、化学因素:
1、充填材料的刺激 2、酸试剂和粘结剂的刺激 3、消毒药物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
•
2、均衡全口牙合力负担 治疗和拔出全口其他患牙,修复缺失牙齿
•
3、表浅者用釉质粘结法,深达牙本质浅层的用树脂充填法,深至牙髓
者根管治疗后冠修复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
• 牙本质敏感症 • 概念:是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刺激),化
学(酸,甜)以及机械刺激(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 酸痛症状。 • 病因:能引起牙本质暴露的各种疾病,如:磨耗、楔状缺 损、牙折、龋病以及牙周萎缩致牙颈部暴露等均可发生牙 本质过敏症。 •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刺激痛,当刷牙,吃硬物,酸、甜 、冷、热等刺激时均可发生酸痛,尤其对机械刺激最敏感 。 • 治疗:表面药物脱敏(氟化物,氯化锶,氟化铵银,碘化 银),修复治疗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
牙髓病
牙髓的功能:1、形成功能:形成牙本质 2、营养功能:血管系统向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提供营养成分 3、感觉功能:感觉神经纤维传导痛觉 4、防御功能:成牙本质细胞及结缔组织成分对外界刺激的保护性 反应
牙髓的增龄性变化:1、体积改变:髓室变小,髓角变低或消失,根管变细,根 管走向复杂
• 一、收集资料:主诉:患病的部位、主要症状、持续时间
•
现病史:疼痛的发作方式、部位、程度
•
加重或减轻疼痛的因素、治疗疼痛的影响
•
系统病史
二、临床检查:牙髓活力温度测试、牙髓活力电测验、咬
诊、染色法、透照法、选择性麻醉、实验
性备洞、X线检查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
• 牙本质敏感症
• 概念:是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刺激),化 学(酸,甜)以及机械刺激(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 酸痛症状。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
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细菌因素: 细菌:卟啉单胞菌和普氏菌、消化链球菌、真杆菌 感染途径:牙本质小管、牙髓暴露、牙周途径、血缘感染 物理因素: 创伤 温度 电流 激光 化学因素: 充填材料的刺激 酸试剂和粘结剂的刺激 消毒药物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
• 检查和诊断方法
• 病因:能引起牙本质暴露的各种疾病,如:磨耗、楔状缺 损、牙折、龋病以及牙周萎缩致牙颈部暴露等均可发生牙 本质过敏症。
•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刺激痛,当刷牙,吃硬物,酸、甜 、冷、热等刺激时均可发生酸痛,尤其对机械刺激最敏感 。
• 治疗:表面药物脱敏(氟化物,氯化锶,氟化铵银,碘化 银),修复治疗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
• 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的临床意义: • 1、无反应,提示牙髓已坏死 • 2、出现短暂的轻度或中度的不适或疼痛, • 表示牙髓正常 • 3、产生疼痛但刺激源去除后疼痛即刻消失 • ,表明可复性牙髓炎的存在 • 4、疼痛反应在去除刺激源后仍然持续一段 • 时间,表示牙髓存在着不可复性炎症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
牙髓切断术 操作步骤: 1、隔湿患牙 对患牙进行局部麻醉,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无菌
操作 2、除去龋坏组织 以温水清洗龋洞,除去食物残渣和表面腐
质。 3、揭髓室顶 4、确定髓腔入口的部位 5、切除冠髓 6、放置盖髓剂 将氢氧化钙等盖髓剂覆盖于牙髓断面上,其
厚度约1mm 7、永久充填
•
3、观察患者的反应
• 二、热诊法 可用热水、热牙胶或加热的金属器械,临床上一般用热牙胶
•
步骤:1、在待测牙的牙面上涂一层凡士林,以免牙胶粘于牙面
•
2、将牙胶棒的一端于酒精灯上烤软但不使其冒烟,此时温度为65℃左右,也可将烤
•
热的牙胶置于粘
•
固粉充填器上再次烤热
•
3、立即将加热的牙胶置于待测牙的唇(颊)面颊1/3或中1/3
•
(2)、对于深龋近髓患牙,可在局麻下以球钻或挖匙先取出洞壁的龋坏
•
组织,然后去除洞底的龋坏组织,近牙髓处的软龋应最后清除,
•
一旦牙髓暴露应立即清洗窝洞,置盖髓剂并封洞口,尽量减少细
•
菌污染暴露牙髓的机会
• 2、放置盖髓剂
•
(1)、用生理盐水缓慢冲洗窝洞,隔湿,消毒棉球拭干窝洞
•
(2)、选用氢氧化钙或其他直接盖髓剂覆盖于暴露的牙髓上,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暂封窝洞
• 牙瘾裂
• 概念:又称不全牙裂或牙微裂,指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
•
小裂纹,常不易发现
• 病因:1、牙结构的薄弱环节 沟、裂
•
2、牙尖斜度愈大,所产生的水平分力愈大,瘾裂
•
机会愈大
•
3、创伤性牙合力
• 临床表现:1、表面有细小裂纹,与窝沟重叠
•
2、咬硬物时出现短暂的撕裂样疼痛
•
3、温度刺激痛
• 治疗:1、调合
2、浅形、深形、穿髓形 3、好发于前磨牙 4、随年龄增长而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