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放线论文

测量放线论文

论测量放线基本技术摘要建筑施工放线是施工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之一。

施工测量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先导性工作和基础性工作,它贯穿施工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速度和工程质量。

由于放线错误造成的房屋错位,不能满足满足功能设施要求的现象,屡见不鲜。

施工放线是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的一环。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它主要以建筑工程、机器和设备为研究服务对象。

测绘科学和技术(或称测绘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现代发展的一级学科。

该学科无论怎样发展,服务领域无论怎样拓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无论怎样增多或加强,学科无论出现怎样的综合和细分,学科名称无论怎样改变,学科的本质和特点都不会改变。

建筑施工测量作为工程施工的基础性工作,对工程质量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测量放线测量工具目录绪论 (5)1 测量技术 (6)1.1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6)1.1.1工程定位放线方法 (6)1.2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6)1.2.1矩形网控制 (8)1.2.2多边形控制网 (8)1.3控制桩的埋设和保护 (8)1.4基础施工测量 (9)1.5土方开挖期间标高控制 (9)1.6地下室施工阶段标高测量方法 (10)1.7垂直度的控制采用吊线坠法 (10)1.8结构施工测量 (10)1.8.1上部结构标高测法 (11)1.8.2采用天顶准直法传递轴线 (11)1.8.3采用建设激光测量仪进行轴线垂直传递 (11)1.9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放线 (12)1.9.1做好开工前的测量 (12)1.9.2中线复测和边线放样 (12)1.9.3校对及增设水准点 (13)1.9.4纵横断面测量 (14)2 放线主要测量工具 (14)2.1常用测量仪器 (14)2.2测量器具 (15)3 结论 (15)绪论建筑施工测量就是在工程施工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在施工控制网点的基础上,根根据施工的需要,将设计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形状、尺寸及高程,按照设计和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测设到实地上,以指导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对工程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沉降和变形测量,随时掌握工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稳定情况,为施工和今后工程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和维护提供资料。

工程竣工后,还要进行竣工测量和编绘竣工图。

工程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是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即将实地上的地物、地貌的位置、高程测绘在图纸上,为工程设计提供资料,而施工测量主要是进行施工放样,它与测绘地形图相反,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按其设计位置标定在实地上,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在设计工程建筑物时,首先作出建筑物的总体布置,确定各建筑物的主轴线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然后在主轴线的基础上确定各辅助轴线。

根据各轴线再确定建筑物的细部位置、形状和尺寸等。

这就是工程建筑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设计过程。

施工测量也遵循亩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通常首先建立场区施工控制网、由场区施工控制网再建立建筑物控制网或建筑物的主轴线。

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几何关系,放样出辅助轴线,最后放样出建筑物的细部位置和尺寸。

采用这样的施工测量程序,就能保证各建筑物之间和建筑物各元素之间的几何关系。

1 测量技术建筑施工放线是施工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之一。

每项建筑工程施工开始就是施工定位放线,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

由于放线错误造成的房屋错位,不能满足功能设施要求的现象,屡见不鲜。

施工放线是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的一环,下面共同探讨建筑施工测量放线技术。

1.1建筑物的定位放线(1) 建筑物的定位应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占地面积大小不同而异:当以城市控制点或场区控制网定位时,应选择精度较高的点位和方向为依据;当以建筑红线桩定位时,应选择与主要街道中心线平行的建筑红线为依据,并应以较长的已知边测设较短的边;当以原有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定位时,应选择外廓(或中心线)较完整的永久性建(构)筑物为依据。

(2) 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网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

定位的方法应以建筑物的形状不同而异,矩形建筑物宜用直角坐标法定位;任意形状建筑物宜用极坐标法定位;当量距有困难时,宜选用角度交会法定位。

1.1.1工程定位放线方法(1) 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

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座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2) 现场建立控制座标网和水准点。

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见后。

水准点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3) 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1.2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控制点所组成的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的测量网。

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的基本依据,要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大面积的建筑小区、大型建筑物或创市优重点工程,必须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作为场区的整体控制,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控制,应结合建筑物平面布置的图形特点来确定这种控制网的图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筑方格网或多边形。

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平整完成后在总平面图上进行设计,其设计原则如下。

(1) 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的中心线上(宜设在主要建筑物的中心轴线上)。

其纵横轴线的端点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既便于方格网的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均匀。

(2) 方格网的顶点应布置在通视良好又能长期保存的地点。

(3) 方格网的边长不宜太长,一般小于100 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10 m的倍数。

(4) 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

(5) 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采用将所有建筑物一次性定位的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对于未进行平差的方格网是一种较好的检验方法。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后加密方格网,并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的基本依据,它是场区内的二级平面控制。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图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线(两个控制点组成的)、十字形控制网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轴线的其他图形(图1)。

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的基本依据。

高程控制网布点的密度应恰当,一般每幢楼房应设置1~2个点,主要建筑物应设置3个点。

其测量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中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或等外水准测量等。

以上各等级都可作为建筑场区的首级高程控制。

当场区长、宽大于100 m时,可在场区内布置4个以上高程起始点,与已知高程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

1.2.1矩形网控制按工程定位图,以建筑纵横两个方向为座标轴,每30m测设一条控制线,形成30m×30m的现场控制网,建筑物的定位即以控制网轴线为准。

1.2.2多边形控制网以与工程主轴线相对应的互成120°方向的三根线作为控制网的轴线,控制轴线的间距为30m,形成现场控制网。

工程定位即以该轴线为准。

1.3控制桩的埋设和保护控制桩应按照规程规定的标准进行埋设,一般应埋设在距基坑放坡线1 m以外的坚固地方,其深度应大于当地的冻土线深度,桩顶周围应砌筑20 cm高的保护台或设置其他保护措施(如图)。

图控制桩的埋设及保护(a)方格网点或轴线控制桩;(b)专用水准点1.4基础施工测量基础施工测量包括桩基施工测量、基槽开挖的抄平放线、基础放线、±0.000标高以下的抄平放线。

在这些工作中,±0.000标高线的测定对确保槽底标高无误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还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适当考虑沉降测量。

1.5土方开挖期间标高控制在土方开挖期间,对于标高的测定,采用专人负责,随挖随测的方法。

在接近基底时,应将标高点引到基坑内,可在工程桩钢筋上做记号。

作为底板施工阶段垫层浇筑、支底板模板的依据。

1.6地下室施工阶段标高测量方法为了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中就应注意准确地测设标高。

为±0.00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

采用经纬仪将现场水准点标高引测至地下室基坑内,可在基坑四周的挡土桩上画出整米数的水平线,作为地下室标高测量的依据。

标高控制线应根据施工需要画出多处,对于各条标高线,应予校测,误差较大时(>5mm)应予调整。

1.7垂直度的控制采用吊线坠法采用较重的特制线坠悬吊,以确定的轴线交点为准,直接向各施工层悬吊引测轴线。

(1)线坠的几何形体要规正,重量要适当(1~3kg)。

吊线用编织的和没有扭曲的细钢丝。

(2)悬吊时要上端固定牢固,线中间没有障碍,尤其是没有侧向抗力。

(3)线下端(或线坠尖)的投测人,视线要垂直结构面,当线左、线右投测小于3~4mm时,取其平均位置,两次平均位置之差小于2~3mm时,再取平均位置,作为投测结果。

(4)投测中要防风吹和震动,尤其是侧向风吹。

(5)在逐层引测中,要用更大的线坠(如5kg)每隔3~5层,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线,以作校测。

1.8结构施工测量(1) 一般民用建筑物±0.000标高以上的结构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包括:首层轴线放线与抄平,施工层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施工层标高的竖向传递、大型预制构件的弹线及结构安装测量等。

(2) 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弹出)在外墙立面上,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依据。

若视线不够开阔,不便架设经纬仪时,应改用激光铅直仪通过预留孔洞向上投测。

这时的控制网由外控转为内控,其图形应平行于外廓轴线。

(3) 控制轴线最好选在建筑物外廓轴线上、单元或施工流水段的分界线上、楼梯间或电梯间两侧的轴线上。

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利用这些控制线的平行线进行投测较为方便。

(4) 标高的竖向传递,可用钢尺以首层±0.000线为基准向上竖直量取。

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整尺长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

为了便于校核,每栋建筑物应由3处分别向上传递标高。

1.8.1上部结构标高测法±0.00以上的标高测法,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部向上竖直测量,在四周共设三处,以便于相互校核。

施测要点:(1) 起始标高线用水准仪根据水准点引测,必须保证精度。

(2) 由±0.00水平线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铅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3) 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

并采用铝合金直尺以硬铅笔划水平线,以确保精度。

(4) 当高度超过一尺长时,应精确地定出第二基点,由第二基点向上量测。

1.8.2采用天顶准直法传递轴线天顶准直法是使用能测设天顶方向的仪器,进行竖向投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