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学》讲义第1章总论学习目标:1.理解成本的内涵,以及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了解成本会计演进发展的几个阶段,理解成本会计的学科定位。
3.明确成本会计的职能和成本会计的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之间、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职能和各项具体任务。
4.理解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含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对象,并区分成本会计的对象与成本对象,理解成本对象对成本会计的重要性。
5.掌握成本会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明确成本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了解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和成本会计制度所包括的内容。
1.1 成本的内涵和作用1.1.1 成本的内涵成本的内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
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成本概念与理论成本有一定的差别。
1.1.2 成本的作用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1.2 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与学科定位1.2.1 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1.2.2 成本会计的学科定位1.3 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1.3.1 成本会计的职能1.3.2 成本会计的任务1.4 成本会计的对象与成本对象1.4.1 成本会计的对象基本含义:成本会计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狭义含义: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
广义含义:成本会计对象包括企业的财务成本(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所计算的成本)和管理成本(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所计算的成本)。
1.4.2 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分配成本的客体。
产品是我们最熟悉也最为常见的成本对象,但是成本对象绝不仅仅局限于产品。
随着成本对象的不断丰富,成本会计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宽。
1.5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1.5.1 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的原则1.5.2 成本会计机构1.5.3 成本会计人员成本会计人员应在企业总会计师和会计主管人员的领导下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完成成本会计的各项任务。
1.5.4 成本会计制度第2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学习目标1.理解成本核算的要求。
2.掌握费用按各种标准的分类,以及这些分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了解费用的各种分类在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3.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需要设置的主要会计科目及其用途和结构,以及明细账的设置口径、账页格式和登记方法。
2.1 成本核算的要求2.1.1 算管结合,算为管用2.1.2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2.1.3 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2.1.4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2.1.5 按照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不同,所采用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应该有所不同。
还应根据管理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2.2 费用的分类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生产费用的其他分类2.3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科目2.3.1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2.3.2 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科目第3章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学习目标1.理解选择费用横向分配标准时应遵循的原则,掌握各项要素费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分配的方法以及账务处理过程。
2.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各种分配方法的适用情况及优缺点、具体应用,以及在不同方法下的账务处理过程。
3.掌握制造费用的特点以及制造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
4.掌握可修复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方法及账务处理过程;了解停工损失的会计核算过程。
3.1 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3.1.1 要素费用分配概述常见的分配标准有:成果类,如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等;消耗类,如生产工时、原材料消耗量等;定额类,如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等。
3.1.2 材料费用的分配1.原材料费用的分配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按照产品品种(或成本计算对象)分别领用的,直接记入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不能分别领用、而是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记入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可以采用产品重量、体积、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进行分配。
2.燃料费用的分配按照产品品种(或成本计算对象)分别领用的,直接记入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
不能分别领用、而是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记入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
可以采用产品重量、体积、燃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进行分配。
3.低值易耗品摊销用于生产、计入产品成本的低值易耗品摊销,应计入制造费用;用于组织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低值易耗品摊销,应计入管理费用;用于产品销售的低值易耗品摊销,应计入销售费用。
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一次摊销法:领用时将其全部价值一次计入当月(领用月份)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等。
分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3.1.3 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在有计量仪器记录的情况下,直接根据仪器所示的耗用数量和单价计算;在没有计量仪器记录的情况下,按照生产工时比例、机器功率时数比例、定额消耗量比例等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3.1.4 职工薪酬的分配职工薪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工资费用的分配(1)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计算1)工资计算的原始记录包括工资卡、考勤记录、产量记录等2)计时工资的计算:计时工资有按月计算的月薪、按日计算的日薪和按小时计算的小时工资。
月薪制计时工资的计算有四种方法:a.按每月30日计算日工资率,按缺勤日数扣月工资;b.按每月30日计算日工资率,按出勤日数计算月工资;c.按每月20.83日计算日工资率,按缺勤日数扣月工资;d.按每月20.83日计算日工资率,按出勤日数计算月工资。
3)计件工资的计算a.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b.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集体计件工资要在集体内部各工人之间按照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通常按每人所属级别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数(或工时数)乘积进行分配。
3.1.5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分配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记入制造费用科目。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别记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科目。
3.1.5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分配3.1.6 利息费用3.1.7 税金3.1.8 其他费用3.2 跨期摊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3.3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1.直接分配法2.顺序分配法3.交互分配法4.代数分配法5.计划成本分配法3.4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1.生产工时比例法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3.机器工时比例法4.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3.5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3.5.1 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2.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3.5.2 停工损失的归集和分配3.6 期间费用的核算第4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学习目标1.了解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和在产品清查核算的基本内容。
2.理解在选择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方法时应考虑的具体条件。
3.掌握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各种方法的特点、适用情况、优缺点以及具体的分配计算过程。
重点掌握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和定额比例法。
4.1 在产品数量的核算4.1.1 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4.1.2 在产品清查的核算4.2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4.2.4 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测定,对于费用分配的正确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通常针对直接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分别确定完工程度(投料率和完工率),并在此基础上分配各项费用。
1.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直接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投料率为100%。
直接材料随着加工进度分工序投入:按工序分别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投料率。
(1)直接材料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且投料程度与加工进度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各工序投料率可以采用分配加工费用的完工率。
(2)直接材料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且投料程度与加工进度不一致:一般以各工序直接材料消耗定额为依据,各工序投料率按完成本工序投料的50%折算。
(3)直接材料在每一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在确定各工序投料率时,应以各工序直接材料消耗定额为依据,投料率按完成本工序投料的100%计算。
2.加工费用的分配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律按50%作为在产品的完工率。
适用于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和单位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量都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采用。
按工序分别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
在确定各工序完工率时,一般以各工序工时定额为依据,完工率按完成本工序工时的50%折算。
4.3 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学习目标5.1 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5.1.1 生产按工艺过程特点分类单步骤生产:亦称简单生产,是指生产工艺过程不能间断,不可能或不需要划分为几个生产步骤的生产。
多步骤生产:亦称复杂生产,是指生产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可以间断的、分散在不同地点、分别在不同时间进行的生产步骤所组成的生产。
按产品的加工方式,又可分为连续式生产和装配式生产。
连续式生产是指原材料投入生产后,要依次经过若干个生产步骤的连续加工,才能成为产品的生产。
装配式生产是指先将原材料分别在各个加工车间平行加工为零件、部件,然后再将零件、部件装配为产品的生产。
5.1.2 生产按生产组织特点分类大量生产:不断地重复生产相同产品大生产。
在进行这种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中,产品的品种较少,而且比较稳定。
成批生产:按照事先规定的产品批别和数量进行的生产。
在进行这种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中,产品的品种较多,而且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成批生产按照批量的大小又可以分为大批生产和小批生产,前者性质近似于大量生产,后者性质近似于单件生产。
单件生产:根据订货单位的要求,进行个别的、特殊产品的生产。
在进行这种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中,产品的品种很多,而且很少重复。
单步骤生产和连续加工式的多步骤生产的生产组织多为大量生产。
装配式的多步骤生产的生产组织则有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的区别。
5.1.3 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对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对产品成本计算期的影响对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的影响5.2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5.2.1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