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论文终稿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论文终稿

技师专业论文工种:汽车驾驶员题目:论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与行车安全:玉文号:2等级:技师号:培训单位:红河州红河诚信职业培训学校鉴定单位:省第105职业技能鉴定所日期:2016年6月15日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与行车安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一种奢侈品也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同时带来的还有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给人们的行车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行车安全与驾驶员的素质紧密相连,驾驶员素质的高低,严重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本文从驾驶员的生理、心理、驾驶技术、职业道德等方面入手,分析了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的关系及影响,从而从驾驶员的角度降低行车的安全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关键字:驾驶员素质技术行车安全一、引言作为一名汽车驾驶员,在确保所驾驶车辆的技术性能完好的前提下,我认为自己最主要的使命不是确保每天都做到行车安全。

那么对于一个机动车驾驶员来说,究竟有哪些要求才能保证安全行车、不出事故和少出事故呢?我在几十年驾驶车辆的实践中认为,作为一个机动车驾驶员,首先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过硬的道路驾驶技术和准确判断机械故障的能力。

驾驶员的素质有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性格、情绪、能力、意志、注意力等心里特征与安全行车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性格是一个人个性的心里特征对事物的反应。

人的性格有:急躁型、温和型、开朗型、沉静型、懦弱型。

经验证明,急躁型和胆小怕事懦弱型性格的人,在从事特殊工种的工作中,出现的差错频率要比温和型沉静人员高一些。

这是因为脾气急燥容易冲动,驾车不能自我控制,是行车安全的隐患,胆小怕事的人他的弱点是与事处理不果断,反映迟钝,这也是行车安全的隐患。

驾驶员的性格与安全行车关系、与其他工种比较更为密切,驾驶汽车,天南地北,流动性强,接触的外部环境复杂而多变,外部环境的刺激必然会引起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的反应。

在道路上处理超车、让车,性格好强的人往往横冲直撞,争道抢行,开快速车,强行超车,遇行人违章则破口大骂。

性格温和的人则是:“宁让三分,不抢一秒”。

就是别人错了,也能够先慢、先让、先停。

对行人违章也能以“强者让弱者”的胸怀,主动避让。

则性格懦弱的人,胆小怕事,处理情况犹豫不决,往往失去了行车中选择超、让、避的最佳时机,同样增加了行车不安全因素。

什么样的性格最适合机动车驾驶工作呢?我认为,最理想的性格是:脾气温和,胆大心细,反应敏捷,有坚强的毅力和自控能力。

但是性格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当你受到刺激,比如说:在开车中发生了大的交通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想必你那火爆脾气会降温,尤其是目前的市场经济时代,当你发生了事故,经济上受到了大的损失或者说此次事故使你到了破产的边缘,这时你的性格会发生变化。

总的说来,根据职业需要,加强修养,扬长避短,使自己性格更适应于驾驶车辆。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人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

由于汽车驾驶是一项连续、单独、时间长,对人体精力和体力消耗较大的工作,要求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操纵的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等,同时还要求驾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汽车驾驶员在汽车驾驶操作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它是影响安全行车的另一个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心理素质更具有天赋性,是一个人固有的特性且较难改变和提高。

但是心理素质对其身体素质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心理素质好,其身体素质的水平就高,维持的时间较长,工作效果好,反之亦然。

因此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和熟练而准确地动用汽车驾驶操作技术的能力。

克服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麻痹心理、急躁心理、紧心理、刺激心理、在行车过程中遇到问题能适时地采取措施,需要立即决定时,应当机立断,毫不犹豫。

在无法避免事故了生的,应以最小损失为前提进行处理。

二、驾驶员素质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证,主要是指驾驶员的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性的态度和方式,是生活、工作方式的反映。

性格与驾驶员的行车安全也有紧密的联系,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会对驾驶行为、行车环境表现出自己的性格。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不同性格的人在面对驾驶中出现的问题时会出现不同的反应,性格大大咧咧的驾驶员可能会缺乏安全意识和谨慎意识,处理事情鲁莽、粗枝大叶。

性格懦弱的驾驶员则安全意识会比较强,处理问题可能优柔寡断,但考虑的方面就比较多,会采取最稳妥的办法。

不良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恐慌和急躁情绪,面对交通拥挤、堵车、交通事故等紧急情况是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注意交通安全,超车现象严重,遇到问题不冷静,只有恐慌,而不是努力思考解决的办法。

不良心理素质还表现为对驾驶行业的厌倦心理,长时间的驾驶使得驾驶员对行车丧失了兴趣,产生了厌倦心理,情绪低沉,行车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反应缓慢,动作迟钝等。

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驾驶员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警惕意外情况的发生,增强事故防意识,集中精力行车,用心行车,自觉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

1、驾驶技术素质驾驶员的技术素质是在长期的行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

技术素质不仅包括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能力,还包括驾驶员的基本驾驶知识掌握能力。

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能力包括操作的熟练程度、正确使用灯光等装置、正确处理行车过程中路况判断失误、速度过快等情况的能力。

驾驶员的基本驾驶知识掌握能力是指驾驶员应当深入掌握驾车行车的基本常识,熟知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了解各种交通标志的意思等。

2、职业道德素质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应当遵守职业道德,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主要是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明行车、礼让驾车,遵章守纪,不抢道,不酗酒驾车。

职业道德素质较低的驾驶员经常会出现乱停乱放、抢道、占领人行道等现象。

职业道德的维护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与人员的自觉遵守。

影响驾驶员职业道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驾驶员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和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培养行车安全的责任感,时刻谨记行车安全。

三、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的关系驾驶员素质是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驾驶员只有能够准确地感知、判断路况等信息。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对道路状况的准确判断和感知以及对交通意外情况的处理情况主要依靠驾驶员的素质状况。

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路况的准确判断对驾驶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交通事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都与驾驶员有关,驾驶员素质的不过硬是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驾驶员素质直接制约着行车安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驾驶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驾驶员的素质能力,是预防交通事故、构建交通行车安全环境的重要手段。

四、驾驶员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1、生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驾驶是一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共同作用的种综合性作业,生理素质是安全行车的必备条件,良好的生理素质的驾驶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1)疲劳驾驶健康的体魄是驾驶员生理素质的关键,拥有良好的身体机能,才能保证对信息做出准确而迅速的反应,保证行车的安全。

而睡眠不足、连续长时间驾驶,再加上外在环境如气候、气温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驾驶员的身体状况,比如单调的交通环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感,长时间疲劳驾驶,会影响驾驶员的听觉、视觉等对外界的敏锐度和反应能力、行为能力,从而造成驾驶员容易犯困或对道路情况误断,发生交通事故。

(2)身体健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众所周知,我们的身体跟我们的情绪一样也有周期,人的体力、情绪状态呈周期性的变化,当驾驶员的体力、情绪、智力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时,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判断、反应处理能力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再者人食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作为特殊人员,驾驶员由于疾病不得不服药,但是这些药物会不同程度的引发不良反应,比如困乏,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这样很有可能影响到行车的安全。

2、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驾驶员除了应当拥有了健康的身体素质外,还需要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这样就能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行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1)麻痹大意的心理有的驾驶员对行车安全总是抛之脑后,总是存在侥幸心理,对一些必要的安全教育、行车规定、车辆检修等容易轻视,产生习以为常,对他人的事故,总是认为事不关己,自以为技术高超,麻痹大意,导致行车警惕性放松、注意力不集中,对行车安全造成不好的影响,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紧与恐惧心理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心理素质差的话,情绪荣誉过于紧和恐惧往往会导致心里混乱,行为失调,操作失误,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3)环境因素行车环境中各种不同的特征也会影响到个体的行为表现。

在驾驶研究中,影响驾驶员安全驾驶的因素中,直接的环境因素如乘客,时间压力,交通堵塞;间接的因素如驾驶行为相关的文化因素[3]。

行车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驾驶员的心理变化,给驾驶员的心理造成一种负担。

3、驾驶技术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驾驶员熟练的驾驶技术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驶员要熟练掌握驾车基础知识,避免不当操作,减少或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1)缺乏安全行车知识驾驶员首先对车辆本身不了解,对车辆不能做到及时修检,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其次不了解道路安全状况,尤其是道路行车安全,碰到复杂的路面情况不能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从而酿成交通事故,影响了行车安全。

(2)驾驶低龄化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也逐渐走入寻常人家,再加上驾驶证考核的简单化,促使驾驶员也趋向于低龄化,年轻人技术不娴熟,加上易冲动,遇到险情采取措施不当极易影响行车安全。

(3)无证驾驶现在无证驾驶的不在少数,众所周知,无证是不能开车的,而有些人总是心存侥幸,总觉得自己技术很好,殊不知这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他人不负责,无疑增加了行车的安全。

4、职业道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是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驾驶员最起码的行车准则。

行车途中是否遵纪守法,不超车、不超速、不酒后驾车、文明驾车,这严重影响到行车的安全。

如果驾驶员注意自身职业道德的提高和修养这样就能相对减少行车安全,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能为行车创造一个良好交通环境,而且也是确保人们行车、走路安全的重要保障。

驾驶员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高超的技术素质和过硬的职业道德素质,真正做到行车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1、左雷,维平,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汽车。

2、段亚丽,驾驶员的驾驶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大学。

3、丽、永娟、马峻峰,不安全驾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人类工效学。

4、汽车驾驶员安全操作技术,,机械工业。

作者签名:点评人:职务:点评容:综上所述,汽车驾驶同素质的高低与行车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