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控的基本措施
一、我国首次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需要高度关注
1、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危害
已在全球养猪业搅起血雨腥风的非洲猪瘟,病程极短、死亡率极高,已对发病国家的养猪业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
2、非洲猪瘟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猪主要通过接触病毒或者污染物或被感染的蜱叮咬后而感染,潜伏期为15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重点防控的外来病。
3、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
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
近年来,非洲猪瘟在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持续流行,之前国内尚未有病例报告。
4、我国报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在沈阳市沈北新区
据农业农村部新闻网站通报,这起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
截至2018年8月3日15时,疫点913头生猪全部扑杀和无害化。
5、我国第二起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在郑州双汇
2018年8月16日,一份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封锁非洲猪瘟疫区的命令在网络上传播。
根据封锁令显示,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
学中心检测确认,河南省郑州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场从黑龙江佳木斯汤原县鹤丽镇交易市场运到的260头生猪中有30头死亡原因为非洲猪瘟疫情。
6、我国第三起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在江苏连云港
据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2018年8月19日发布,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发生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
从2018年8月15日起,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某养殖场的生猪出现不明原因死亡,截至目前,发病615头,死亡88头。
2018年8月19日,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该起疫情为非洲猪瘟疫情。
第四起疫情出现在浙江乐清……可能还有非洲猪疫情将会发生……
7、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得到完全有效控制
为防止疫情蔓延,自2018年8月16日起,将郑州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厂划定为疫点并实施封锁,封锁时间为6周。
以屠宰厂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为疫区,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10公里为受威胁区。
禁止所有生猪,易感动物及产品运入或流出封锁区。
对所有病死猪,被扑杀的进行无害化处理。
据了解,我国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疫情是2018年8月初,该疫
情事件发生在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街道五五社区。
当时沈北新区政府在第一时间发布封锁令,设置8个消毒检查站,对疫点、疫区内存栏的8116头生猪全部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截至2018年8月14日,沈阳市已经将非洲猪瘟疫情稳定控制,沈阳市内没有再新发疫情,辽宁省内其他地区也未发现异常。
国家农业部门高度关注邻国的疫情。
原国家农业部先后印发了《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和《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在北方边境省份等高风险地区多次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并连续多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监测。
然而,最终非洲猪瘟还是突破了防线,进入了我
国。
8、非洲猪瘟对国内养猪业潜在的影响
农业农村部兽医局负责人表示,我国是生猪养殖和产品消费大国,生猪的养殖量和存栏量均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同时猪肉是居民
主要肉品蛋白质来源,猪肉消费占到总肉类消费60%以上,加之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低,生猪调运频次高、数量多,若在国内扩散蔓延,将对我国的生猪养殖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9、国内非洲猪瘟防控的难点
随着全球非洲猪瘟疫情的不断蔓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上中国边境线长,接壤的国家众多,尤其与俄罗斯有着漫长的边境线,非洲猪瘟再次流入或者爆发的风险依然存在。
这给大型农牧企业工厂化养猪在向北布局,南猪北养带来严重挑战!
10、南方各地防范非洲猪瘟形势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陆地边境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国家疫情形势复杂,生猪、猪产品调运、贸易涵盖区域较广,极易引发输入型动物疫情,本次非洲猪瘟疫大概率为外源输入,突发程度高;同时,我国南方各地是传统的生猪养殖密集区,生猪养殖体量大且中小养殖场户防疫水平不高,生猪及其产品、饲料跨省调运频繁。
一旦非洲猪瘟由北向南蔓延,疫情突发,排查、处置措施贯彻耗时较长,防控难度大。
二、非洲猪瘟防控的基本原则
1、建立、健全各级特别是基层动物防疫机构,以保证动物防疫措施的贯彻落实
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是一项与农业、商业、外贸、卫生、交通等部门都在密切关系的重要工作,只有各有并部门密切配合,从全局出发,大力合作,统一部署,全面安排,建立、健全各级动物防疫机构,特别是基层动物防疫机构,拥有稳定的防疫、检疫、监督队伍和懂业务的高素质技术人员,才能保证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贯彻落实,把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做好。
2、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兽医法律法规
兽医法规是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是我国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和研究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有效依据,认真贯彻实施这些法律法规将能有效地提高我国非洲猪瘟防控灭病工作的水平。
3、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搞好饲养管理、防疫卫生、预防接种、检疫、隔离、消毒等综合性防控措施,以提高生猪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控制和杜绝非洲猪瘟的由北向南传播蔓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实践证明,只要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非洲猪瘟的发生都可以避免;即或发生,也能在短时间及时得到控制。
在大规模养殖生猪地区和野猪活动出没的地带,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杜绝非洲猪瘟的传播和蔓延防控方面,而不只是忙于个别疫点的扑杀、封锁,否则会使防控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
三、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基本内容
消除或切断非洲猪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环节,就可以阻止非洲猪瘟发生和传播。
因此,在采取防控措施时,要根据非洲猪瘟三个基本环节上表现的不同特点,分别轻重缓急,找出针对性强的重点措施,以达到在较短时间内,以最少的人力、物力防控非洲猪瘟的流行。
而像非洲猪瘟这样一类的烈性传染病,目前尚无可用的疫苗用于预防接种,也无有效的药物可用于治疗,仅用一项单独的防控措施是不够的,必须采取包括“养、防、检、扑”4个方面
的综合措施。
1、平时性防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养猪场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强生猪机体的抗病能力,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减少疫病传播。
(2)拟订和执行定期预防接种和补种计划,做好常规生猪疫病的预防工作。
(3)定期杀虫、灭鼠、防鸟,进行粪便与病死生猪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4)认真贯彻执行国境检疫、交通检疫、市场检疫和屠宰检疫等各项工作,以及时发现并消灭非洲猪瘟的传染源。
(5)各地动物防疫机构应调查研究当前非洲猪瘟疫情的分布,蔓延与流行趋势,组织相邻地区尤其是南方各地对非洲猪瘟的联防协作,有计划地进行消灭和控制,并防止北方非洲猪瘟疫情向南方蔓延。
(6)在当前气候条件、蜱虫活动和野猪出没的情况下,应尽快出台禁止生猪及其产品的跨省运输的政令,从而有效阻击非洲猪瘟的传播与蔓延态势。
(7)据了解,非洲猪瘟的发病率通常在40%—85%之间,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
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达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动物的死亡率在20%—40%之间,在幼年动物的死亡率在70%—80%之间;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10%—30%之间。
农业农村部提醒生猪养殖者,要严禁从疫区调运生猪,注意做好
日常消毒工作,尽可能封闭饲养生猪,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尽量避免与野猪、钝缘软蜱接触,严禁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或餐余垃圾饲喂生猪
2、发生非洲猪瘟的扑灭措施
(1)一旦出现不明原因死亡异常增多且有猪瘟类似症状的,应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
兽医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及时现场诊断和上报疫情,并通知邻近地区做好防控工作。
(2)迅速隔离病猪,污染的地方进行紧急消毒,对疫区、疫点采取封锁等综合措施。
(3)严格落实扑杀措施,对发病猪和同群猪一律扑杀,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