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贵州省谭长坤摘要本文主要是对贵州省清镇市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的特征进行研究,在本次研究中完成了对贵州省清镇市地层、构造及岩浆的研究。

并且对区域地层、玄武岩和花岗岩以及岩石学、地球化学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

分析了玄武岩、花岗岩以及矿产特征,岩石的微量元素是地球中常见的化学元素,其特征在贵州省清镇市锡多金属矿床地质中被很多地质专家勘测出来,这些微量元素是很多地质科学家研究的对象,运用这些岩石的特征来分析贵州省清镇市矿区地质构造的情况和演化情况有着重要帮助,比如成矿时代、矿床地球化的成因、成矿大地构造演化的具体情况,对各个矿体的形态产生原因分析的比较透彻,并给出了矿体产生的具体位置和矿床的特征。

指出在贵州省清镇市矿区进行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研究,不仅可以取得矿床成因理论上的突破,而且对于指导矿山的矿勘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绪言1.1区域位置、交通、自然地理、经济概况贵州省清镇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贵州省的南部,从整个中国地形来看,位于云贵高原南部、滇中湖盆高原的南部,贵州“山”字型构造弧顶端的东南部。

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多系喀斯特溶岩地貌,多暗河、溶洞,地面缺水。

清镇面积较大达到一千多平方公里,据2014年人口普查清镇市人口达到40万之多,清镇生产锡量较大,是中外闻名的"锡都"。

开采锡矿历史源远流长,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产锡基地。

清镇市境内共有276条公路,形成了一张很大的交通网。

有高等级公路和窄轨铁路直达贵阳,南至紧邻越南的边境重镇河口。

但清镇市的交通总体还不发达,有些地方地势偏僻、公路等级较低、交通条件差。

清镇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有色金属储量在600万吨以上,其中锡储量在90万吨以上,占中国锡储量的33%左右。

另外稀贵金属如铍、铋、镓、锗、镉、银、金等,霞石储量在30亿吨以上,为全国霞石储量之冠。

清镇不仅锡矿储量丰富,其它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

清镇的已探明资源种类达到28种之多。

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清镇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工业经济在困难中实现了稳中有进;消费市场平稳运行,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升级,随着城乡消费力增长,保证了消费市场的平稳运行;矿产资源为财政收入作了极大贡献。

但当前资源情况吃紧,能够满足开采的矿产山不断减少,只有不断深入研究出新的方法、采用先进技术才能不断探明深部矿资源才能拉动经济增长。

2区域矿区地质背景清镇锡矿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已探明的大型锡矿之冠,包括老厂、松树脚、卡房等几大著名的矿田。

2.1大地构造位置清镇锡矿位于我国华南地槽褶皱区,处于东南亚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板块三大板块交接处附近。

根据已有的区域资料,已探明滇东南地区的莫霍面等深线大致呈北东向状平行分布, 其北西以师宗一弥勒深大断裂为界,与扬子克拉通的石屏一曲靖台褶带相接;其南西以红河断裂为界,与主要由扬子克拉通结晶基底构成的哀牢山变质地体相毗邻;其东侧为屏边—西畴山弧构造,它以蒙自一砚山弧形断裂带及屏建石断裂为界与南盘江凹断褶束为邻。

地层、构造、岩浆岩三者有机结合控制形成了清镇矿区控矿模式。

2.2 区域地层区内80%以上为沉积岩。

地层发育完整,除白垩系有缺失外,前寒武系至第四系都有出露,最厚的可达29 600 m以上。

上三叠世以前的地层以海相沉积为主,上三叠世之后的地层以陆相沉积为主。

元古界主要分布于清镇外围金平—元阳地区及石屏—建水地区,屏边也有少量出露。

古生界广泛发育。

寒武系分布于石屏、建水、蒙自、文山麻栗坡等地,蒙自到麻栗坡一带出露较全。

由一套页岩与砂岩互层、白云岩与砂岩互层、砂岩与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灰岩互层组成。

奥陶系下统发育较好,中、上统除元阳地区外,区内基本缺失。

主要由一套砂岩夹灰岩、页岩、泥岩、板岩组成。

志留系出露零星。

泥盆系除石屏、建水地区外普遍下统缺失,中、上统广泛发育。

主要由浅灰色灰岩组成,灰岩夹白云岩和硅质岩。

产珊瑚、腕足类化石。

石炭系分布广泛。

主要由块状灰岩、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组成。

局部具鲕状及硅质。

二迭系下统碳酸盐岩发育,上统玄武岩分布广泛。

中生界以三叠系出露最为完整。

清镇,遵义,贵阳一带缺失上统地层,红河以南出露较全。

主要由暗紫、灰绿色粉砂质、泥质页岩、灰色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灰黄色砂岩组成。

是主要的赋矿层位。

侏罗系除中下统在绿春及石屏有出露外,普遍缺失。

主要由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组成。

白垩系均已缺失。

第三系分布于金平、清镇、建水、开远、蒙自、马关、文山等盆地中,以及元江—红河沿岸。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下第三系主要由砾岩、紫红色砂、泥岩组成,局部夹石膏层。

上第三系主要由砂、页岩夹煤层组成。

第四系分布于各新生代盆地及现代湖泊、河流及山麓、洞穴内,以湖积、坡积、残积、洞穴堆积为主,与下伏地层均为不整合接触。

总体上看,该去位于右江西—印支地槽去西端,三叠系较为独特,为一套非常厚的碳酸盐岩、砂泥质复理石沉积,生物群与欧洲及西藏可进行对比,许多沉积特征与中甸地区的表现出许多相似的特点。

印支期,全区处在张裂和沉降过程,而后产生了一系列基性火山活动沉积了许多火山碎屑及厚度在数千米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建造,显示出强烈凹陷的地槽沉积特征。

2.3 区域构造本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地壳断裂。

它们控制着区内的构造格局、盆地结构、沉积作用演化及沉积体系的类型与展布,对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有重要控制作用,与滇东南盆区的裂陷作用及发展演化紧密相关。

区内构造运动发生多次,经历漫长地质年代,然而各大型构造体系仍保持各自特点,只有当它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构造奇迹出现在同一地区是才会发生重合,滇东南地区的构造层划分及其特征如图穿插、干扰等构造复合现象。

其中滇藏歹字型构造和云南山字形构造在地壳活动中沿红河一线反接复合、叠加改造,这也说明山字形构造形成是早于歹字形构造的;同样,清镇区内发育的红河断裂以及北西向白沙冲断裂在构造运动中切割矿区北东向构造,呈现出反接复合的特征,说明北东向构造的最后运动期是早于北西向构造的,这也与区域上的构造活动特征相吻合。

同时区内岩浆活动受北东向构造控制,燕山早期辉长-二长岩的岩浆侵入时期约为140百万年,燕山中晚期至晚期黑云母花岗岩岩浆侵入活动在64-115百万年间,燕山末期碱性侵入岩在59.5-62百万年间,这表明区内北东向构造运动时间约为140百万年前,同时经历了多次岩浆侵入,叠加成矿。

东西向构造和云南山字型构造复合叠加关系复杂,区内师宗、罗平一带东西向构造改造了山字型构造的前弧东翼,似乎前者晚于后者;东西向构造受后期干扰,典型剖面位于在五子山背斜,东西向构造运动将背斜分为几段,并严重破坏背斜轴向,清镇矿集区内东西向断裂、褶皱受到南北向断裂切割。

总结区内四个构造体系,其形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早期为山字型构造,中期为南北向构造、东西向构造,最终是歹字形构造。

这说明矿区构造复合关系复杂,是长期的、多期多次的。

贵州山字形构造生成,由于地壳向南不均匀水平滑动结果,而自北向南方向滑动的不平衡,势必产生南北相对扭动,前弧东翼是西侧向南,东侧是南北的扭动,区内的北东向构造(以及配套构造)就是在这种扭应力作用下形成,纵贯区内的南北向清镇断裂时在东西向的挤压作用形成,但又受到南北向扭力,东盘北移,西盘南移,水平错距达2km,从区域作用力来看,川滇南北向构造是由东向西的推力产生,而清镇南北向断裂表现的南北向扭动可能是受山字形构造东翼干扰结果,东西向构造的区域应力无疑是南北向的挤压力,同云南山字形的受力情况是一致的,滇藏歹字形构造是在南北向的挤压力和东向西推覆力的联合作用下产生。

2.4区域矿产清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地质构造活动复杂对成矿极为有利。

现今已探明的矿种达50多种,在这些矿种中发育较好的有色金属矿产有铜、锌、钼等矿产;稀有金属矿产有锂、钽、铌等以及其它稀土金属;黑色金属矿产包括铁、铬、锰等;放射性元素矿产有铀、钍等;分散元素矿产有锗、镓、铟、镉等;非金属材料有滑石、水晶、石膏、云母、石棉、冰洲石等;燃料矿产有煤;还有石英砂、萤石、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粘土等冶金辅助原料的矿产;并且区内广泛分布着热泉,热量资源也非常丰富。

3 矿床地质特征3.1 地层曾经有人根据岩性和岩相的特征很详细地把中三叠统清镇组地层研究明白了,并且把清镇组碳酸盐划分成了3段13层,对全区各地的锡储存量技术做了初步的调查分析。

根据现有资料,清镇已知原生锡多金属矿体,都是分布在清镇组地层当中(清镇组地层柱状图如表3-1)。

为了能够更加了解清镇锡多金属的特征,我们对清镇东区麒麟山寨一代做了具体的低层地球化学标本研究,主要测定了三叠统清镇组下段的低层剖面的分析,而且测定了微量元素与主元素。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根据贵州有色地质局308队分别对马拉格尹家铜剖面、卡房鸡心脑—陡牛坡剖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资料研究分析,最后了解了地层岩性和岩相组合、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和含矿特性。

一般把清镇组含矿建造从下而上主要分成了3个大段,一个是马拉格段,一个是白泥洞段,总体厚度大概在1442-4200m之间。

经过层序可以知道,矿区内清镇组从北方向往南方向走,矿区从新的逐渐变成老的。

并且马拉格露层的层位看起来相对比较高一些。

岩相侧向变化较大,往往在很小范围内就有显著变化。

地层走向NNE-SSW,倾向NW或SE,倾角200-600。

因受燕山期构造运动影响,岩石已产生强烈变形和轻微变质。

3.2 构造矿区主要构造按延伸方向可分为北东组、东西组和北西组,而这些构造总体上构成以西区岩浆杂岩体为中心的圆环形构造。

清镇组地层柱状图表3-13.2.1 北西向构造红河断裂,这种断裂一般在云南滇东南成矿区的最南面的边界,并且这一代属于南盘江和哀牢山两地的分界线。

矿体形成的特征也是需要几个方向着手研究,而贵州老厂矿田东侧深部地质情况最能说明方向构造,根据相关地质学家的研究发现,该断裂层北面面临的是青岩古镇,向南方向移动一般会延伸到越南一代,总长度大概超过了1000Km。

并且断裂的方向是向东北陡倾,倾斜的角度达到了850度。

在断裂的南侧会露出哀牢山群,在北东面会出现新生地层,在经过地层的挤压才会出现动力变质的效果。

断裂带不断扩大的时候会出现2km宽的劈理化带,这会引起断裂带的发育情况。

另外断裂带和各个区域都会出现磁异常梯度分解面重合现象,这被称为重力较高的过渡带。

两侧中生代的变化,可以看出断裂一般是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活动了,印支期由于扬子地块的结晶基底向西逆冲推覆而重新活动,主要表现在大规模的向左边滑动,由于盆地地层的错位现象发生,最终大规模向左边滑动。

总之,断裂层是一条从远古时代一直走向现代的一个多期性走滑断裂,是清镇-右江海西—印支地槽南西边界断裂,对滇东南盆地的产生、发展演化及岩浆活动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