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正源学校高二年级2020年6月份地理拔高卷命题:向苏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研究表明,城市住房需求变化除受住房价格、收入以及收入中用于住房消费比例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等因素变化的影响。
下表示意我国2000年和2010年京、津、沪三市住房租全、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及其变动情况。
据此完成1~3题。
房租费用及变动(元/月) 住宅商品房价格及变动(元/m2) 地区2000年2010年增长倍数2000年2010年增长倍数北京141 745 5.28 4557 17151 3.76天津51 326 6.39 2274 7940 3.49上海110 683 6.21 3326 14290 4.30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A.天津比北京房租增长倍数小B.上海住宅商品房价格增长快C.北京住宅商品房价格高,房价增长最快D.居民收入中用于住房消费的比例增长慢2.表中三市房租增长倍数明显高于住宅商品房价格增长倍数,其主要原因是(▲)A.外来人口流动比较频繁B.居民用于住房消费的比例增加C.人口年龄结构差距扩大D.城市人口规模差距不断扩大3.京、沪两市房产价格过高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有利于吸引大量人口迁入B.带动城市服务业蓬勃发展C.出现居民消费水平升级现象D.加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迁出“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储蓄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路面相比,雨水口一定要下沉B.可将路面雨水引入树池进行消纳C.绿化带与两侧路面高程保持一致D.人行道要尽可能的采用透水铺装5.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①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②削减各季节城市河流流量③修复城市的生态环境④破解雨天“城中看海”现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埃尔埃希多地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小于300 mm,土壤贫瘠。
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
随着滴灌技术和日光温室的快速普及,埃尔埃希多地区已由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据此及埃尔埃希多地区图。
完成6~8题。
6.埃尔埃希多地区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除了夏季受副高控制外,还有(▲)A.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B.冬季受西部山地阻挡,位于西风背风坡C.深居内陆且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D.受沿岸寒流影响,减湿作用显著7.埃尔埃希多地区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的合理措施是(▲)A.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B.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C.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8.埃尔埃希多地区普及日光温室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室内温度,抵御严寒霜冻B.改善日照条件,促进光合作用C.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减轻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下图中灰色区域为植被较为稀少的农业区,方格区域为城镇,其它区域为林地。
其中甲城是美国东北部一个有10万人口的中等规模的城市。
右为甲城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完成9~10题。
9.图示农业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为(▲)A.大牧场放牧业B.商品谷物农业C.乳畜业D.地中海式农业10.图中甲城市与其它三城镇相比,规模要大许多,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A.纬度较低,气候宜人B.背山依水,地势高与水源足C.矿产丰富,地形平坦D.滨海靠湖,交通优与环境好下图为黑龙江某高速公路跨越的河谷剖面图示意图,L为桥梁路面,长约50米,甲、乙为谷坡,甲地立柱埋藏深度比乙地立柱深1米,两个立柱底部出露地面的部分堆积了2米多厚的大块碎石层。
据此完成11~12题。
11.甲、乙两地立柱埋藏深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两地(▲)A.坡度不同B.坡向不同C.土壤质地不同D.植被覆盖率不同12.甲、乙两地立柱底部堆积的碎石层,其主要作用可能是(▲)A.隔热保温B.减轻雨水冲刷C.加强立柱坚固度D.减轻洪水侵蚀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M、N为脊线或槽线。
读图,完成13~14题。
13.根据M、N两侧气流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A.虚线M、N 均为槽线B.虚线M 为槽线,虚线N 为脊线C.虚线M 为脊线,虚线N 为槽线D.虚线M、N 均为脊线14.图中出现阴雨天气的是(▲)A.①②两处B.③④两处C.①④两处D.②③两处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海、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它是河流与海、湖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湖泊扇三角洲前缘地带的地层垂直剖面示意(下图)。
据此完成15~16题。
15.若河流搬运作用较稳定,则K1~K4期间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A.湖泊水位B.流域内植被C.湖水温度D.流域降水量16.与K2时期相比,K3时期(▲)A.沉积体坡度更陡峻B.沉积时间更短C.沉积物颗粒更均匀D.沉积体体积更小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
多数地方的雾凇,只是达到形成雾凇的基本条件,但吉林雾凇的形成具备了充分有利的特殊条件。
丰满大坝1942年开始蓄水,2007年底国家电监会发文将丰满大坝定为病坝。
围绕着这座大坝的安全等级评价和重建与否,争议之声未绝。
其中有学者提出:若拆除大坝,吉林市雾凇景观或将消失。
读吉林市雾凇观测景点图(甲乙丙三地为重要观测景点)和丰满水电站剖面示意图。
完成17~19题。
17.乙、丙、丁三处表层水温高低比较正确的是(▲)A.乙>丙>丁B.丁>丙>乙C.丙>乙>丁D.丙>丁>乙18.下列不属于吉林雾凇形成的充分有利特殊条件的是(▲)A.吉林冬季寒冷期漫长,低温日数多B.江面向空中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湿度大,空气水汽易饱和C.冬夜漫长,辐射降温快,气温日较差小D.晴天多、微风天气多,气象条件好19.雾凇景观或将消失的原因是(▲)A.河流封冻,水汽减少B.河流水位下降,流速减缓,水汽减少C.松花湖消失,调节气温能力下降D.水温与气温温差减少,不易过饱和冷凝结晶在山地苔原带,植物的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据此完成20~22题。
20.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是(▲)A.阳坡2000-2300B.阴坡2000-2300C.阳坡2200-2600D.阴坡2200-240021.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及原因正确的是(▲)A.阳坡高温度高,热量条件好B.阴坡高蒸发弱,水分条件好C.阳坡高冰雪融化多,水分条件好D.阴坡高降水多,水分条件好22.24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说法正确的是(▲)A.随海拔升高,阴、阳坡的坡度差异越来越小B.随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增强C.随海拔升高,阴、阳坡之间水分、热量交换增强,差异变小D.随海拔升高,人类活动干扰越来越小下图a为我国某地(40°N,112°E)南坡的植树造林整地模式示意图,下图b为沿图a中PM 一线所作的剖面图。
该模式是先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挖沟,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埂(图b中A处),再用沟上沿的活土回填到沟的下方(图b中B处),最后在内斜坡一侧(图b中C 坡)栽种小树苗。
据此完成23~25题。
23.图b中A埂的作用是(▲)A.改变沟内光照B.拦蓄地表径流C.升高沟内温度D.增加地表粗糙度24.一年中正午时分,图b中沟内小树苗能全部被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黄赤交角取23.5°)(▲)A.60天B.100天C.180天D.340天25.6月22日,图b中沟内小树苗全部能被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30题各10分,共50分。
第26题——28题为必做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9题——30题,学生根据要求作答。
)①必考题部分(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答题)26.读巴基斯坦地形图和气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1)描述巴基斯坦的地形地势特点。
(3分)(2)与卡拉奇相比,伊斯兰堡的降水有何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3)简述巴基斯坦铁路干线分布的原因。
(4分)(4)巴基斯坦有东方的“水果篮”之美称。
水果种类多,从热带的香蕉、芒果到温带的桃子、柿子等均有生产。
分析巴基斯坦水果种类多、品质好的自然原因。
(4分)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2019年7月,“良渚古城”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址群距今已有5300~4300年,城内居住人口约2万,内城面积相当于四个北京故宫。
古城处于丘陵、河湖交错的浅水沼泽地带,海拔约2米,古城是整个良渚文化的核心。
良渚古城遗址由城址、外围水利系统(该水利系统由高坝、低坝、山前长堤和古城附近天然河道构成,见图丙)和与遗址有关联的自然环境组成,古城中发掘出大量来自附近山地的石料、木材等建筑遗存。
古城遗址建造的先后顺序是:水利系统→宫殿区→城墙→内城→外城。
图甲为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图,图乙为古城墙剖面图,图丙为“良渚古城”古地图。
(1)结合图文材料,简析良渚人先修建水利工程、后建城的原因。
(3分)(2)古城的大规模建造必须解决运输难题,考古专家认为良渚古代水利工程对古城的建造起了重要作用,说明这种推测的合理性。
(3分)(3)古城墙修筑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关,图乙中的古城墙最窄处20多米,最宽处150多米,采用铺石垫底技术夯筑而成。
分析良渚人用石块垫底建筑高而宽的城墙的原因。
(4分)(4)地质学家根据石块棱角分明的形态、石块的物质组成以及石块上留存的痕迹等,结合实地考察,推定良渚人建城墙用的石块不是从山地中人工开采的,而是来自附近山地滚落到山麓或沟谷中的天然石块。
请指出地质学家得出此结论的依据。
(4分)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光线在不同密度的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称为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称为折射角(图甲)。
许多有趣的光学现象都与折射引起的光线弯曲有关。
某些时候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会看到不远的前方路面上好像有一滩积水,车开过去后却发现路面干燥,没有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