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姜凤英)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姜凤英)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身疾病。
二.应激反应机制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精神神经系统
N C
N H C
N:神经传导物质、C:细胞因子、H:激素

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

应激直接抑制免疫功能: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激活下丘脑一垂
体一肾上腺(HPA)轴,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浓度上升,后
者对所有免疫细胞都有抑制作用。

应激间接抑制免疫功能:应激使血浆中的生长激素含量下降,从

以弗洛伊德为首的许多专家指出,由情绪障碍而引起的躯体障碍是广泛 存在的事实,是不容怀疑的,而这些病态如果没有心理学的乃至心理生
理学的理解,至少到现在为止是无法使其治愈的。对这样的躯体异常赋
以心身疾病的名称而区别对待,当然是必要的了。
#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心身疾病”命名与分类的演变
从心身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的现有研究成果可 知,心身疾病无精神病性症状,因此不应纳入精神病范 畴,但在习惯上,还是把心身疾病纳入精神病分类中。
的统一性。
塞理对应激的适应性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
认为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刺激,均可产生类似的应
激反应,机体会出现“全身适应综合征”。该征 可分为警觉、抵抗和衰竭三个期,前两个期是动 员全身系统的机能以进行适应,但若抵抗期太长, 某些系统的功能难以适应了,就进入崩溃状态(衰
竭期),并出现病理变化,这就是由应激而导致心

(麻木、发冷、 发热、疼痛等)
黛力新对临床各科疾病的疗效
应用科室 疾病名称 神经症 顽固性失眠 脑卒中后抑郁 伴焦虑抑郁的偏头疼 消化科 心血管科 妇产科 其他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伴有心理障碍的心血管病 心脏神经症 更年期综合征 躯体化障碍 酒中毒焦虑抑郁症状 治愈数/病例数 375/397 25/28 共 162 例 共 68 例 155/160 112/114 56/62 20/22 27/30 43/46 61/62 总有效率 94% 89%
心身相关的应激 反应机制
一.心理与生理活动相互关系
——心身疾病的可获得性
巴甫洛夫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塞理的应激反应说


巴甫洛夫及贝柯夫等以可重复的科学实验证明, 机体的某种反应、器官或系统的机能(包括代谢、内分 泌活动等全身性机能)是受大脑皮层活动影响的,而大 脑皮层的机能也受内感受器影响,这种双向联系完全 按条件反射规律进行,从而形成机体对内外环境反应
管病占1/3强,其它神经系统疾病占1/3弱,心身疾病(包括非精神病性精神
障碍)占1/3。

在我国,由于受文化、历史和人们头脑中的某些习惯观念的影响,与 应激相
关的疾病患者中有90%就医于综合性医院。这些患者往往以躯体症状为主诉,
不愿主动诉说心理症状及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还可能受社会偏见的影响而 隐瞒病情、不愿或拒绝去精神专科就诊。
心身疾病的 诊断与治疗
北京宣武医院 神经内科姜凤英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心身医学理论发 展的两个里程碑
一. 心理-生理学派理论

沃尔夫(Wolff)是心理生理学方面的杰出代表 采用了精细的实验设计,用实验造成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可以严密地观察和比较, 研究对象是可观察到的心理因 素,该实验具有可重复性,他的研究为心身医学开创了 心理生理学实验研究的先河。
二.脑科学研究阐明了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麦根(Magoun)确定了大脑皮质、边缘系统、间脑、
下丘脑、网状结构和脊髓的解剖生理,从而阐明了心身 相关的物质基础:正如在研究物种发展史中所证实的, 神经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是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因此,心身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必然与神经医学紧 密相连。近年来,神经内分泌理论(包括神经免疫学)及 神经生化学、神经递质学说、行为科学、操作条件反射 的理论、生物反馈学说,均为心身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更 多的依据。
口 (口渴、味觉
异常等)
呼吸系统 (气喘、憋闷、气 消化系统
(恶心、腹胀、腹泻、胃部 不适等) 短等)
肌肉。关节
肩酸、疼痛等

肤 手、腕 (麻木、疼、冷、热等) 泌尿系统
尿频、尿急
多汗、无汗、冷 汗、瘙痒等
生殖系统(男性)阳痿 (女性)月经不调、外阴瘙痒等 全身症状
乏力、倦怠感、 头晕、僵硬、食 欲下降、失眠 (易惊醒、起不 了床)等
疾病、心理障碍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

在轻型精神障碍中,神经症患病率最高,北京地区
为25.18%(1991年)。
我国综合医院的就诊者中 心身疾病约占1/3

据中华行为医学会主任委员杨菊贤教授估计,在综合性医院就诊者中,躯体 疾病、心身疾病和心理障碍者约各占1/3。

我们曾对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者所患的病种作过一个月时间段内的统计,脑血


心身疾病(1952)
心理生理性植物神经与内脏反应(1968) —— 影响躯体 情况的心理因素(1982,1987)

影响医学情况的心理因素(PFAMC,1997)
国际疾病分类(ICD)
ICD也曾有过“心理生理障碍”、“精神因素引起生理功能”等分 类,在ICD—10(1996)中,明确建议不使用“心身的”、“心因的”专
神经科
P <0.01* p <0.01*
97% 98% 90% 90% 90% 93% 98%
* 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或焦虑量表评分显著降低
综合医院的焦虑 /抑郁问题
综合性医院的社会心理问题

符合心身疾病诊断(ICD-10)—44. 3% 有社会心理问题(SCL-9 0) —43% 需要干预(专家意见) —41%
同一刺激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生理和神经内分泌反应在个
体之间差异很大;

社会支持在减少应激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应急(心理压力)导致心身疾病
心理压力或应急
理性部位 大脑皮质
心身疾病 长期反复压力 影响器官功能
情感、本能的部位 大脑边缘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
下丘脑 消化系统
各种主诉

心血管系统
心身医疗:12月号(1996)

他用实验室和临床观察方法,观察心理应激与胃肠分 泌和运动的关联。

发现:愤怒、仇恨时胃液分泌活动亢进, 抑郁或孤独 时则抑制。


生理及病理改变是心身疾病结构性改变的前驱。
不同的心理刺激能激发全身性应激反应,赞同应激是 非特异性反应的理论。

以客观方法把生活中的应激与生理学的反应联系起来, 认为持久的生理变化可导致结构的改变, 并提出了生 活情境和情绪对躯体疾病有重要影响。
竞争加剧的“不良反应”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经济高速增长,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日益
深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 力,各种心理应急因素急剧增加。

儿童的行为问题:独子问题、依赖性强,自我为中 心… 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应试教育的怪胎,为入重点 幼儿园、小学、中学,付出巨额赞助费;为入名牌
提示1: 综合性医院的社会心理问题广泛,严重,医生相对缺乏技术 和认识,会诊联络落后,降低工作效率。 提示2: 综合医院要重视心身疾病的诊断治疗问题
抑郁的定义



定义: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 床特征的一类心境及情感障碍。 精神科:抑郁症 恶劣心境 其他精神障碍伴发的抑郁 综合科:抑郁综合征
高血压) ;

再从广义来说(2)虽是由于躯体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但因心理 因素作为第二位因素也参与了 (例如心脑血管病、癌症) ;

以及(3)是因心理因素而引起的心理疾病,但表现为躯体症状的
疾病 (例如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脏神经症)。
心身医学所处的位置

神 病

经 症 ③
① 心 身 疾 病


心身疾病的定 义及范围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是随着对医学、 疾病病因研究的深化而发展的

在20世纪中叶,亚历山大对当时认为病因不明(从生物医学观点出发)而 又有典型躯体症状的“神圣的七种病”进行了重点研究,发现这是一些 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而有躯体病理形态变化的疾病, 后来被称为经
典的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表 现及诊断
心身疾病的影响
据国内统计,在综合性医院内科初诊病人 分类中

略高于1/3的病人是躯体疾病 不足1/3的病人是心理疾病 其余的1/3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即心身 疾病。
吴文源 上海精神医学 2003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心-身同治原则
心身疾病应采取心、身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但对于具体病例,则应各 有侧重。
压 力
大脑皮质.大脑边缘系统 下丘脑 副交感神经活动亢进 交感神经活动亢进 胃血管收缩 血流恶化 促进胃酸分泌 抑制粘液分泌
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躯体表现
(疲劳) 眼

(异物感、干咳、 阻塞感) 心血管系统 (心悸、胸闷、头晕、 发冷、体位性低血压)
头(头痛、头重等) 耳(耳鸣等)
中华医学会05年4月公布: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城市三级综合医院中2400名就诊者的访谈和分析 抑郁焦虑症状普遍存在于神经内科,心血管科和消化内科病人中, 发生率 高达 25% 经精神科医生测评后发现,其中39-73%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尤其在帕 金森病,中风,冠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和产后,更年期综合症病人患有抑郁 /焦虑的比例较其他病人更高,但未诊断率高于90%;仅有1/6病人的抑郁/ 焦虑患者得到相应治疗

心理干预目标
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消除心理学病因 消除生物学症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