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克功案件

黄克功案件

黄克功案件:
1937年10月,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生了一起震惊陕甘宁边区、影响波及全中国的重大案件。

时任红军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队队长的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学员刘茜,由一个革命的功臣堕落为杀人犯。

国民党《中央日报》将其作为“桃色事件”大肆渲染,攻击和污蔑边区政府。

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边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召开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决定将黄克功处以死刑。

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事件”。

黄克功:江西人。

少年参加红军,历井冈山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立过大功,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时,他已是身经百战的红军旅长。

在抗大学习后留校任职,1937年,他是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

“二五八团”(干部结婚条件);男女比例五比一。

刘茜:山西人,思想进步,响应党抗日号召,来到延安。

先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十五队学习。

校领导誉为“年龄最小,表现最好”的学员。

正好黄克功任队长,与其相识。

短期接触,感情尚好,经常通信往来,渐涉恋爱。

1937年9月,陕北公学成立,抗大第十五队全体人员拨归陕北公学,刘茜随队转入陕北公学学习。

不久黄克功被调回抗大任第六队队长,刘茜仍留在陕北公学。

两人接触少了,关系渐渐疏远。

黄克功见刘茜与其他男同学来往,心怀嫉妒,加之听了一些风言风语,就觉得刘茜在陕北公学另有所爱,对他不忠诚,就去信责备刘茜并要求立即结婚。

刘茜对黄克功的反复纠缠,渐生反感,屡次劝说、批评无效后表示拒绝结婚。

黄克功则认为“失恋是人生莫大的耻辱”。

刘茜给黄克功的信:“我希望这态度永远下去好了!将来的问题,将来再解决,你不要再急急地想结婚……”“我希望我的爱人变成精神上的爱我者。

”“爱情不是建立在物质上的,而是意志认识的相同,你不应把物质来供我,这是我拒绝你送我钱和用品的原因,希望你不要那般的来了,你无形中做了降低朋友的行为。

”“就是夫妻在合理的社会制度中,互相的也是各不依靠,而是帮助,你认清点!!”“我们像亲兄妹一般的过着生活来到延安,但我们是同学只[之]合,而没有和其中之一个产生什么爱的,我们一块游山玩水,一块打球,一块讨论,无形中失去了男女之界。

现在仍是那般的。

”“朋友,你的理智呢?为了一个人而失眠,值得吗?”“你简单把恋爱看成超过一切了!”“冷静点!冷静点!”
1937年10月5日傍晚,黄克功身带白朗宁手枪,到陕北公学找刘茜,约其到延河边散步。

再次与刘茜谈判,要求公开宣布结婚。

刘茜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

在激怒中,黄克功先是持枪威胁,逼婚未遂,而后失去理智开枪。

大家有很多议论,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黄克功身为老革命、老红军、老共产党员,强迫未达婚龄的少女与其结婚,已属违法,采取逼婚手段,更违犯了边区婚姻自主原则。

他不顾国难当头,个人恋爱第一,达不到目的就丧心病狂地杀害革命同志,这无异帮助民族敌人,实属革命阵营的败类。

他触犯了边区刑律,破坏了红军铁的纪律,应处极刑,以平民愤。

第二种意见认为:黄克功犯了死罪,从理论上说应该处以死刑。

不过,在这样的国难时期,应该珍惜每一个有用的人才,让其为国效劳。

黄克功资格老,少年参加红军,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参加过井冈山的斗争,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有光荣革命历史;他功劳大,流过血,为革命屡建战功。

当此民族危亡紧要关头,他杀刘茜,已经损失了一份革命力量,我们不能再杀黄克功,又失一份革命力量。

应该免除死刑,减轻刑罚,叫他上前线去,戴罪杀敌,将功赎罪,让他的最后一滴血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流。

黄克功被捕认罪后,写信给毛泽东。

罗瑞卿把抗大组织的意见和群众的反映,原原本本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作了报告。

据叶子龙回忆,毛泽东当时很愤怒,说:“这是什么问题?这是什么问题?这样的人不杀,我们还是共产党吗!?
鉴于本案案情重大,群众看法又不一致,确有典型的法制教育意义,边区政府及高等法院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于10月11日在被害人所在单位——陕北公学大操场,召开了数千
人的大会,进行公开审判。

审判长宣布开庭后,起诉人和公诉人先向大会陈述了黄克功案件的全部细节。

公诉书中提出:黄克功对刘茜实系求婚未遂以致枪杀革命青年,在黄克功的主观上属强迫求婚,自私自利无以复加。

黄克功曾系共产党员,又是抗大干部,不顾革命利益,危害国家法令,损害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实质上无异于帮助日本汉奸破坏革命,应严肃革命的纪律,处以死刑,特提向法庭公判。

黄克功提出的唯一的“理由”,只是认为“她破坏婚约是侮辱革命军人”。

当审判长与全体有关人员重新就座宣布继续开庭时,黄克功也被带了上来。

雷经天站起来,庄严地宣布了处黄克功以死刑并立即执行的判决。

判决书中指出:“刘茜今年才16岁,根据特区的婚姻法律,未达到结婚年龄。

黄克功是革命干部,要求与未达婚龄的幼女刘茜结婚,已属违法,更因逼婚未遂,以致实行枪杀泄愤,这完全是兽行不如的行为,罪无可逭。

”“黄克功实行逼婚不遂杀害人命一罪,立判处死刑。

”对判决结果,黄克功没有表示任何反抗、抵触、激动或消沉的情绪。

他只是转过身来,面向群众,举起双手,高呼了几句口号:“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后来宣读毛泽东的来信。

执行枪决后,张闻天做了讲话,题目是《民主、法制与共产主义的恋爱观》。

认为黄克功自恃有功,无视刘茜的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新社会的女性,已不是男人的奴隶、工具和私有财产。

任何领导人、干部、战士与群众,在法纪面前是平等的。

张闻天的讲话,消除分歧,统一思想。

之后,毛泽东又在抗大特意作了一场“革命与恋爱”的讲演,提出了革命青年在恋爱时应遵循的“三原则”——革命的原则、不妨碍工作和学习的原则、自愿的原则。

要求大家从“黄克功案”中吸取教训,要严肃对待恋爱、婚姻、家庭问题,要培养无产阶级的理想和情操,坚决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三个月后,在抗大的一次宴会上,毛泽东又提起此事,说:“这叫否定之否定。

黄克功一粒子弹,否定了刘茜,违反了政策,破坏了群众影响;我们的一粒子弹,又否定了黄克功,坚持了政策,挽回了群众影响,而且使得群众更拥护我们了。

”此后,毛泽东多次提到过这件事,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居功自傲、贪图享乐、欺压群众、自私自利是万万要不得的。

马锡五:1898年生,陕西省保安(今志丹县芦草沟)人。

曾用名马锡伍。

1930年参加革命。

1940年8月至1942 年12月任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副专员,1942年12月至1945年8月任专员兼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

1943年3月亲自审理了封芝琴婚姻纠纷案。

是1943年1月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受表扬和奖励的22名领导干部之一。

1943年,马锡五受到谢觉哉的接见表扬,同年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肯定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正确性。

毛泽东亲自为之题字:“一刻也不离开群众。

”在司法工作中创立了马锡五审判方式。

在一次全国司法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接见会议代表时,紧紧握住了马锡五的手。

热情风趣的说:“马锡五你来喽!来喽事情就好办喽!”1944年1月6日,林伯渠在《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报告》中指出“提倡‘马锡五审判方式’,以便教育群众”。

同年3月13日,《解放日报》以“马锡五审判方式”为题,发表了评论。

1944年6月,由李维汉执笔,经毛泽东、周恩来审阅后,发给中外记者的一个介绍材料《陕甘宁边区建设简述》中曾讲道:“提倡审判与调解、法庭与群众相结合的审判方式(马锡五方式)。

”①1945年12月29日,王子宜院长在《边区推事审判员联席会议总结》报告中对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总结为:“(1)深人农村,调查研究;(2)就地审判,不拘形式;(3)群众参加,解决问题。

”②三个特点的总精神都有群众参加,是非曲直摆在明处,然后把调查研究过的情形在群众中进行酝酿,使多数人认识上一致,觉得公平合理了,竭力求得全面正确了,再行宣判。

这便做到既合法律政策原则,又近情理,不仅使双方当事人服判,其他事外人也表示满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