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位置教学内容:P2~3 位置教学目标: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确定位置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我们在前几年的课程中多次学习了位置与方向,说一说我们以前是怎样确定位置的。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位置,看一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位置。
2、教学例1。
(1)出示P2例1,观察主题图。
(2)问:教师是怎么知道确定张亮的位置的?(3)介绍操作台的情况。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第几列是从左往右数,第几行是从前往后数。
这是一种约定。
(4)你能指出哪个是张亮同学吗?(5)说一说其他同学的位置。
(6)张亮的位置可以用(2,3)表示出来。
张亮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3)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含义?(7)小结:可以用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8)试一试:用数对表示出其他同学的位置。
(9)张亮的位置用(3,2)表示可以吗?注意: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P3例2(1)观察动物园示意图,这幅图和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①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
②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
③方格纸的竖线(横线)从左到右(右到左)依次标注了0,1,2……。
(2)找一找动物园大门的位置,可以用数对怎样表示出大门的位置?(3)说出熊猫馆、大象馆、海洋馆、猴山的位置。
(4)比较大象馆和海洋馆的数对,第2个数都是4,说明什么?如果两个数对中的第1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场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如果用(X,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5)在图中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P4练习一第2题。
四、分课小结,提高认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应该注意些什么?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P4练习一第1题。
第二单元分数乘分数主备人:王娟娟第一课时 分数乘以整数教学内容:第1~2页内容。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展示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2、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二、自学:计算下面各题:=++636261 =++103103103 思考:103103103++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92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2、 两名学生用两种不同方法板演3、 用加法算:32969222929292==++=++(块) 用乘法算:32969329222929292392==⨯=++=++=⨯ (块) 学生思考: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数表示什么意思?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和的简便运算。
学生齐读一遍。
练习:说一说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题。
)问:那么分数乘以整数方法应该是怎样算?(通过观察例1,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三、巩固练习。
1.第2页做一做。
2.练习一第二课时分数乘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第11页例4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3、4题教学目标: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1.重难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关键: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计算下面各题。
12×3/4 5/16×32 15×3/5 3/8×122.说一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步骤。
(1)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3.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1)一袋大米,每天用去3/4千克,3天用去多少千克?(2)某修路队,每天修路3/2千米,5天修多少千米?(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全程的3/20,4小时行驶全程的几分之几?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3。
出示题目:(出示课文插图)问题一: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1)你想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5×1/4(2)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①1/5×1/4 表示什么?经过讨论,使学生理解1/5×1/4 ,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也就是说把1/5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多少?②画示意图分析。
③从图上可以看出,这面墙的1/5的1/4,是哪一块?它占整面墙的几分之几?通过观察得出:这面墙的1/5的1/4,是占整面墙的1/20。
板书:1/5×1/4=1/20④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结果,看一看其中的联系。
板书:1/5×1/4=()/()=1/20想一想: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计算过程呢?学生经过思考交流,不难发现其中的计算过程。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补充其中的计算过程。
1/5×1/4=(1×1)/(5×4)=1/20然后,联系以上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不难发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教师可不急于作出归纳,再提出问题,继续验证学生自己的发现。
问题二:3/4小时粉刷多少呢?(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5×3/4(2)你认为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5×3/4=1×3/5×4=3/20(3)画示意图加以验证。
注意:画示意图时,要紧密结合1/5×3/4的意义加以分析。
(4)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2.教学例4出示教材例题,学生简要了解蜂鸟。
(1)2/3分钟能飞行多少千米?①列出算式3/10×2/3②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完成后,选择两位不同计算过程的学生上台板演。
③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2)5分钟能飞行多少千米?①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②教师出示算式,学生判断可以不可以。
③说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约分的方法。
强调:整数约分后的结果要写在整数的上面,并与分子相乘。
三、巩固练习1、完成例题后“做一做”2、完成练习二第3、4题第三课时运算定律的应用教学内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教材第14页例5、例6,练习三的1、2、4、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乘法,并使一些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重难点、关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51.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1)1/2×1/3○1/3×1/2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2)(1/4×2/3)×3/5○1/4×(2/3×3/5)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3) (1/2+1/3)×1/5○1/2×1/5+1/3×1/5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分配律:(a+b)×c=ac+bc2、小结。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应用这些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教学例61.计算3/5×1/6×5(1)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3)汇报计算过程。
(4)想一想:不改写算式,直接进行约分行不行?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明白像这样连乘的算式,可以直接约分同时计算。
(5)试一试2/3×1/4×3学生独立计算,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计算(1/10+1/4)×4(1)观察算式,说一说你认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请两位上台板演。
(3)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板书:(4)试一试(8/9+4/27)×27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完成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计算过程。
3.计算:87×3/86(1)观察算式,说一说算式有什么特征?(2)你认为应该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3)反馈交流结果板书: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三的1、2、4、5题第四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内容: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课文第17页的例1\ “做一做”, 练习四的第1—4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的关系.使学生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的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教学过程:一、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展示学习指导: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题目:列式1、20的2倍是多少?2、15的2/3是多少?3、100的1/10是多少?4、30的3/2倍是多少?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两点第一: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第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一样的道理,用乘法计算.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几三、教学例1出示例题: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均耕地面积的2/5。
我国人均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2、题中哪一句话告知我们数量关系?3、题里的“2/5”表示什么?(把世界人均面积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面积占其中的2份)4、画线段图表示1、引导提问:求我国人均面积就是求什么?(世界人均面积的2/5)板书:我国人均面积等于世界人均面积的2/5我国人均面积==世界人均面积×2/5我国人均面积==2500×2/52、列式解答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2500×2/5=1000(平方米)答:略2.做一做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身高是鲸体长的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