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引言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欲望而使用物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点。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需求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支出强劲增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类消费品和服务支出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消费结构既反映了居民的消费偏好以及对收入、价格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又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消费结构就越趋向于追求安逸享受的消费结构。

在这样的消费结构中,奢侈品支出如精神文化消费、服务性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

反之,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中,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日益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对过去而言,居民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在逐渐下降,而在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越来越大。

消费结构的变化,反映居民需求的变化。

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对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是经济学家Luch(1973年)在Stone(1954年)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需求函数系统。

其经济涵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消费者首先满足其基本需求支出,扣除基本需求支出之后则按比例在各消费支出和储蓄之间分配。

称为消费者选择理论。

它不仅考虑了收入和价格因素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而且把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看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行为。

同时,它还将居民各项支出区分为基本消费支出和非基本消费支出。

并认为基本消费支出与收入无关,居民在基本消费需求首先得到满足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

该方法具有分析比较科学合理、全面和方便实用,是当前进行消费结构分析的较为先进的经济计量方法。

扩展线性模型为:(=1,2,3…,n) (1.1)其中,为消费者对第类消费品的支出额,为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商品需求量,为第种商品的市场价格,Y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第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

所谓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所引起的消费额的变动。

边际消费倾向通常是一个0~1之间的系数,系数越大,表示增加的收入用来消费的比例越大,相反则表示增加的收入用于储蓄的比例较大。

(1.1)式可解释为消费者对第种商品的支出额可分解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消费者为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最少支出,后一部分为可支配收入减去对所有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的剩余中用于第种商品的支出额。

在采用截面数据作为样本时,可以假设在同一截面上。

商品价格是定值,这样可使ELES的参数估计较为简单。

我们可以设:(=1,2,……,n)(1.2)则有:(=1,2,……,n)(1.3)(1.3)式中,为随机差项,并以收入Y为自变量,第种消费品的支出额为应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计量经济学模型。

对于横截面数据,利用最小平方法(OLS)可以得到(1.3)式中的参数和。

又由(2)式可得:将上式代入(1.2)式,得:(=1,2,……,n) (1.4) 从而可得到的估计。

通过上述模型(1.3)求得消费倾向进而分析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各项消费支出的影响,而基本需求的估计可以为国家对低保户进行界定和制定相关的最低保障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2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2.1恩格尔系数分析恩格尔系数最能反映消费结构的层次性,它是居民用于食品支出在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因而选取了1996年-2005年的恩格尔系数,(见表2.1)并将其绘制折线图如下:表2.1 恩格尔系数表(城镇)年份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恩格尔系数48.8 46.6 44.7 42.1 39.4 38.2 37.7 37.1 37.7 36.7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统计数据库 图2-1 恩格尔系数折线图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完成了从解决温饱——达到小康——向富裕迈进的转变历程。

根据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标准(国际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国民生活阶段,通常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表示贫困;50-60%表示温饱;40-50%表示小康;30-40%表示富裕;30%以下表示是最富裕)。

从表2.1看出,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经过八年的发展,到2005年已降至36.7%,按照这一标志衡量,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已经开始向富裕迈近。

当然也不能排除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是存在的差异。

例如:根据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的数据,在杂项商品与服务所占消费的比重中,中国大大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美国人收入的1/5用于娱乐休闲,而中国城镇人口平均仅有3.5%的收入用于服务娱乐等杂项。

2.2参数估计及其分析根据模型(1.3),利用我国城镇居民2005年按收人水平分组的平均每人全年生活费支出及构成的截面资料(见表2.2),采用最小平方法可以求得、和的估计值。

表2.2 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情况[1] (单位:元/年)组别可支配收入总消费支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娱居住杂项A 3134.88 3111.47 1475.67 243.66 109.21 232.5 228.37 363.61 384.08 58.28B 4885.32 4295.35 1926.01 408.63 171.6 308.13 375.86 518.77 472.21 114.14C 6710.58 5574.32 2336.3 565.13 268.81 408.12 536.22 720.4 580.01 159.32D 9190.05 7308.06 2838.83 784.56 397.17 561.82 764.7 985.68 745.49 229.81E 12603.37 9410.77 3425.91 1010.63 546.06 764.91 1074.9 1336.77 921.67 329.92F 17202.93 12102.51 4151.09 1255.95 754.85 997.59 1590.28 1700.23 1195.48 4151.09G 28773.11 19153.73 5367.27 1757.59 1287.53 1287.67 3769.58 2907.99 1897.91 878.19数据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统计数据库根据2005年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情况,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进行分析得到结果如下:表2.3 2005年各项消费支出需求函数系数表 (城镇)指标t Sig. t Sig. F Sig.食品0.971 1302.79 7.86 0.001 0.15 13.034 0.000 169.886 0.000 1848.09 衣着0.972 172.58 2.715 0.042 0.0584 13.202 0.000 174.299 0.000 384.89 设备0.9996 -39.62 -6.762 0.001 0.0462 113.359 0.000 12850.36 0.000 128.37 医疗保健0.963 147.87 2.744 0.041 0.0427 11.398 0.000 129.916 0.000 303.24 交通通讯0.966 -407.78 -2.50 0.050 0.136 11.954 0.000 142.898 0.000 86.62教育文娱0.999 55.19 2.572 0.050 0.0988 66.131 0.000 4373.305 0.000 414.17 居住0.9996 188.12 24.825 0.000 0.0592 112.189 0.000 12586.45 0.000 403.36 杂项0.994 -48.65 -3.101 0.027 0.0313 28.685 0.000 822.81 0.000 65.13总消费支出0.999 1370.51 11.588 0.000 0.623 75.657 0.000 5724.023 0.000 3635.29同样我们可以得到2002,2003,2004年的消费需求函数系数表如下表2.4 2002-2004年消费需求函数系数表[2] (城镇)年份指标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居住杂项总消费支出2002 870.32 157.24 -49.50 64.95 -101.71 40.57 72.34 -21.20 1033.01(7.869) (2.67) (-4.668) (3.62) (-5.42) (3.13) (2.51) (-4.2) (6.904)0.1794 (15.82) 0.0544(9.016)0.0569(52.301)0.047(25.7)0.095(49.40)0.1116(85.2)0.0725(24.5)0.0283(54.3)0.6455(14.72)1393.09 315.76 116.31 202.49 175.12 388.35 283.61 61.27 2914.002003 1034.22(8.71) 154.77(2.80)-68.35(-4.35)70.99(2.78)-107.95(-2.91)88.43(2.38)54.76(1.07)-14.98(-2.7)1211.89(7.785)0.16 (15.18) 0.0552(11.59)0.0568(37.93)0.0976(21.9)0.0981(27.66)0.0997(32.7)0.0767(18.2)0.0272(49.3)0.0621(46.66)1546.18 331.40 113.40 233.30 205.83 407.45 300.18 72.05 3199.802004 1234.96(8.99) 155.11(2.63)-55.90(-10.25)87.07(2.96)-232.22(-2.61)38.80(2.05)111.63(8.51)-25.39(-3.5)1314.13(10.33)0.1532 (14.12) 0.055(11.81)0.049(114.34)0.046(19.9)0.115(16.30)0.1058(70.9)0.0664(63.9)0.0283(49.9)0.6192(61.59)1763.58 345.232、114.11 246.82 163.89 403.87 340.77 72.23 3450.51注:除2003年居住项的常数项不能通过检验外,其他项的和均通过T检验;()内为T值表2.5 可支配收入和各项消费支出增量表 (城镇)可支配收入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居住杂项总消费2004 9421.60 2709.60 686.79 47.37528.15 843.62 1032.80 733.53 240.24 7182.12005 10493.03 2914.39 8.446.600.85 996.72 1097.46 808.66 277.75 7942.885 1 5 2增量1071.43 204.79 113.72 39.1572.70 153.10 64.92 75.13 38.12 760.78各消费增量占总消费增量的比重26.92% 14.95% 5.15%9.56% 20.12% 8.53% 9.88% 5.01% 100%注:表中数据由中国经济信息网经计算得来通过截面数据分析,不难看出消费支出与人们的家庭收入密切相关,从最低收入家庭到最高收人家庭各项基本需求的支出均相差很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