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九章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第九章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肾小管、集合管的排泌
排泌方式 选择性主动排泌和被动排泌。 排泌部位与功能 近端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都有泌H+功能,通 过H+-Na+交换,达到重吸收NaHCO3的目的,在调 节机体酸碱平衡方面起作用。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泌钾功能:K+-Na+交换。 近端小管的排泌功能:青霉素、酚红和对氨基马 尿酸等均由肾小管排泌。 排泌限量 排泌作用的最大限度,通常以Tm表示。以对氨基马 尿酸(PAH)为例,当其血浆浓度高于200mg/L时, 排泌可达极限量。
评估滤过能力的指标
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量。 其值高低取决于肾血流量、有效滤过压和 滤过分数。 滤过分数(FF) 指肾小球滤过量占流经肾小球的血流量的 比值。 FF=滤过量/肾血浆流量=0.18-0.22
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EFP) 由三种力组成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 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滤过压平衡 入球端EFP为2.0 Pa,籍此可使血 浆某些成分透过肾小球滤膜,进入肾小 囊,形成原尿;出球端EFP为0,滤过停 止,此过程称为滤过压平衡。
肾清除率
肾清除率即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血中某物质 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由肾小球、肾小 管功能和肾血流量决定。
尿液生成示意图
肾小球功能检查
肾小球过滤功能检查 (排泄能力)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血液中相关物质浓度的测定 肾小球屏障功能检查(保留能力) 肾血流量检查(主要因素之一)
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检测
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查 肾(近曲)小管排泌功能检查 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电解质调节功能检查 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尿β 2-微球蛋白、尿酶、葡萄糖、氨基酸、钠等。 重吸收率(TRS)测定 TRS指某物质的重吸收量占肾小球滤过总量的比率。 排泄分数(Fe)测定 Fe指尿排出部分(未被重吸收部分)占肾小球滤过 总量的比率,通常测定钠的排泄分数。 最大重吸收量测定 肾小管葡萄糖最高重吸收率试验(TmG)。
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临床意义
计算 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滤过率GFR=UV/P 参考值 成人男性102±20ml/min、女性95±20ml/min。 意义 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灵敏指标,较测定血浆 尿素和肌酐含量更为灵敏可靠。
CCr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
<80 ml/min 50~80 ml/min 25~50 ml/min <25 ml/min 10 ml/min
氨甲酰血红蛋白测定 代谢 血液中的尿素较易进人红细胞内而被分 解成铵(NH4+)和氰酸盐,Hb在氰酸盐的 作用下可形成氨甲酰血红蛋白。 反应为不可逆反应。 意义 血液CarHb浓度是患者近4星期左右期间 尿素的平均水平。 在鉴别急、慢性肾衰和评估血透析疗效 上,较单次血尿素、肌酐测定更有价值。
肾小球滤过膜 滤过膜的三层结构 内层为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 中间为非细胞性的基膜层。 外层是肾小囊上皮细胞。 两个滤过屏障 孔径屏障 电荷屏障 膜表面有带负电的唾液酸,带负电荷 物质不易通过 滤过屏障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孔径屏障。
二、肾脏的基本生理功能
既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作为机体一部分,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途径: 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排泄) 生成尿液。 参与物质代谢及调节 分泌和降解活性物质。 氨基酸和糖代谢。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转运方式 重吸收和排泌。 重吸收 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的水和某些溶质, 部分或全部 转运回血液的过程。 分泌或排泌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将其产生的或 血液中的某些 物质转运到肾小管腔中的过程。
肾小管的重吸收 重吸收方式 选择性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 重吸收部位与功能 近曲小管:物质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 髓袢:尿液的浓缩稀释等功能。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要参与体液及酸 碱等调节。 重吸收效率与阈值 水的效率=1.5L终尿/180L原尿。 其他物质各有不同„„。 最大重吸收量(阈值):肾小管对许多 物质的重吸收作用有一定限度。
对氨基马尿酸清除试验临床意义 计算 肾血浆流量RPF(ml/min)=UV/P 肾全血流量RBF(ml/min)=RPF/(1-Hct) 参考范围 RPF 600~800ml/min RBF 1200~1400ml/min 意义 RPF降低:慢性肾炎、晚期肾盂肾炎、高血 压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 休克等。 RPF升高:甲亢、妊娠等。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临床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九章
肾脏疾病的 生物化学诊断
教学内容
一、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二、肾脏疾病的生化实验室检查 三、常见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测定方法和评价 四、常见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一、肾脏的基本结构 二、肾脏的基本功能
肾小球滤过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肾血流量 肾血流量(RBF) 肾血流量=心输出量(5000ml/min)/(4-5) = 1200ml/min 通常主要指的是肾皮质血流量,占总量的 94%。 肾血浆流量(RPF) 肾血流量中的血浆部分。 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2=660ml/min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调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主要受肾血流量及肾小 球有效滤过 压的调节。
肾脏对物质的处理方式 排泄 代谢终产物—尿素、尿酸、 肌酐等含氮代 谢物。 异体物质—药物、毒物等。 超过机体需要的过多物质—葡萄糖等 保留 营养物质—蛋白质、G、AA、脂肪等。 有形成分—血细胞。 调节 水、电解质—H20、K+、Na+、Ca2+等 酸碱—HCO3-、H+、NH4+等 渗透压
尿钠与滤过钠排泄分数测定
FeNa计算 FeNa(%)=尿钠排出量/滤过钠总量 =[(尿钠/血钠)/(尿肌酐/血肌酐)]×100 滤过钠总量=GFR ×血钠 参考范围 尿钠浓度<20mmol/L;FeNa=1 临床意义 可作为估计肾小管坏死程度的指标。 在急性肾衰时,肾小管功能受损,尿钠浓度 >40mmol/L,FeNa>1。 鉴别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肾前性氮质血症时有意义 肾前性氮质血症,尿钠浓度<20mmol/L,FeNa<l。 若尿钠为20~40mmol/L,则表明病人正在由肾前性氮质血症向急性肾 衰发展。
肾小球滤液生成与细胞外液生成相似。 决定肾小球滤过作用的主要因素 结构基础:滤过膜滤过面积和通透性。 动力基础:有效滤过压。 物质基础:肾血流量。
肾小球滤过膜滤过面积和通透性 滤过面积 人体肾单位总数达200万个,总滤过面 积约1.6m2。 通透性 结构与屏障:滤过膜的三层结构形成两 个滤过屏障。 评估指标 评估滤过能力的指标 评估屏障能力的指标
血胱抑素C测定
血胱抑素C(cystatin C) 属非糖基化的碱性蛋白质,分子量约13kD, 是半胱氨酸蛋白酶的一种抑制剂。 机体内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均能产生,且其 产生率多处在相对恒定状态。 完全经由肾小球滤过并几乎全部被近曲小管 重吸收和分解。 方法:乳胶颗粒增强浊度法。 参考范围:正常成人 0.6mg/L~2.5mg/L。 临床意义:血cystatin C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 能的较为理想的内源性物质。
一、肾脏的基本结构
肾单位nephron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 每侧肾脏约100万个肾单位。 肾单位组成: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肾小管 :分近端小管、髓袢细段、远 端小管。 肾单位汇集于集合管,再汇入乳头管,开 口于肾盂。
肾单位结构图示意图
临床意义
肾功能不全的代偿期 尿素轻度增高(>7.0mmol/L)。 肌酐可不增高或轻度增高。 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 尿素中度增高 (17.9 mmol/L~21.4mmol/L)。 肌酐也中度增高 (442.0μ mol/L)。 尿毒症 尿素>21.4mmol/L,肌酐可达1.8 mmol/L, 为尿毒症诊断指标之一。
中分子物质测定
指血清中分子量在200~3000的物质,是引 起尿毒症患者诸多并发症的主要毒素。 包括甲基胍、胍基乙酸、酚、羟基酚酸、 芳香烃、吲哚类物质、胺和多胺类等。 测定方法:目前临床上大多用高效液相层 析测定血清中中分子物质总量。 意义:测定尿毒症患者血清中中分子物质, 对于估计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血液透析治疗 的效果有一定价值。
肾小球滤过与吸收的调节
第二节 肾脏疾病的生化实验室检查
一、肾功能的生化检查 二、尿蛋白和尿酶检查
一、肾脏功能的生化检测
肾清除功能试验 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 肾血流量测定 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检测
肾清除试验
肾清除或肾廓清 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浆中的某些物质 通过 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处理而排出体外的 过程。 肾清除率(C) 衡量肾脏在单位时间(min)内能全部 清除血液(ml)中某种物质能力的指标。 单位:某物质的清除率C = ml/min
肾小球过滤功能检查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CCr) 蛋白质负荷试验 血液中相关物质浓度的测定 含氮类化合物检测 血胱抑素(cystatin C) 氨甲酰血红蛋白测定 中分子物质测定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测定途径:GFR尚不能直接测定,必须通过 某物质清除率的方法间接反映。 测定物质:主要有菊粉(inulin)、肌酐、 甘露醇、硫代硫酸钠和51Cr-EDTA等。 标准方法:菊粉清除试验为目前测定GFR的 “金标准”,可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 但菊粉是外源性物质,测定方法繁杂。 常规方法:临床上多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 它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
肾单位对各种物质的代谢方式
重吸收 全部重吸收—营养物质(蛋白质、G、AA等)。 大部分重吸收—水、无机离子(Na、K等)。 部分—代谢物(尿素、尿酸等)。 不重吸收—代谢物(肌酐)。 分泌 代谢物质—H+、K+、NH4+;酸碱物质。 异物—对氨基马尿酸PAH、酚红PSP、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