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有些人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胁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幺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高贵而尊严,似乎无所不知。
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
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即使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
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能。
”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圆的,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起敬,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出,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
有一个夏天的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黧黑的脸扭曲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
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满街的人潮流动,竟没有人驻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
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人。
但他的痛苦却盘踞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道他在哪里呢?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
那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得了。
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
那年6月,当我赶到考场的时候,只觉得整个人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结束了,谁能预测自己考试后的人生?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竟然会奔波两个城市而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捡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
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未那么心领神会过。
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利的彩笔,他使我第一次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
那天,很不幸的是行列式并没有考,而那以后,我也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的。
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教室里结束的。
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心里总有点内疚。
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
应该不很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不是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更有价值吗?(有删改)(1)文章共写了我记忆中的四个人,请补充女老师和米店胖女人让我觉得难忘的原因。
女老师:①________。
米店胖女人:②________。
衣衫褴褛的中年人:他的无助、路人的冷漠、我的自责。
代数老师:对学生自责,真心为学生好,体现了“君子谋道”的精神。
(2)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圆的,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3)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
(4)文中那位小学老师真的不会写一个常见的“挖”字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一情节的理解。
【答案】(1)谦逊和毫不吝惜的称赞;她让“我”明白人应当有所敬畏(2)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胖女人听到“我”的话之后的强烈反应,突出了胖女人是一个非常讲诚信的人。
(3)“扼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打消自己帮别人的念头的残忍,以及“我”的善心被摧残与压制,表达了“我”的忏悔、不安、自责之情。
(4)文中那位小学老师并非真的不会写“挖”字,而是想借此创造一个表扬、赞美学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文章意在通过这一情节,塑造一位好老师的形象。
【解析】【分析】(1)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可知“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是女教师让我难忘的原因,“ 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起敬,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有神明’”是米店胖女人让我难忘的原因。
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2)认真阅读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句话是对米店胖女人语言、神情的描写,结合语境分析,这是米店胖女人在听到我““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和“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话后的反应,由此看出她非常的吃惊和不敢相信,突出了胖女人是一个非常讲诚信的人。
(3)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扼杀”,掐住脖子,使窒息而死,比喻摧残、压制发展中的事物,结合语境分析,这个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打消自己帮别人的念头的残忍,以及“我”的善心被摧残与压制,表达了“我”的忏悔、不安、自责之情。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由“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及“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的语言描写及我当时和以后的感触来看,文中那位小学老师并非真的不会写“挖”字,而是想借此创造一个表扬、赞美学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文章意在通过这一情节,塑造一位好老师的形象。
故答案为:⑴谦逊和毫不吝惜的称赞;她让“我”明白人应当有所敬畏⑵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胖女人听到“我”的话之后的强烈反应,突出了胖女人是一个非常讲诚信的人。
⑶“扼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打消自己帮别人的念头的残忍,以及“我”的善心被摧残与压制,表达了“我”的忏悔、不安、自责之情。
⑷文中那位小学老师并非真的不会写“挖”字,而是想借此创造一个表扬、赞美学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文章意在通过这一情节,塑造一位好老师的形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本题可从人物形象方面或我的感触方面概括。
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最后再归纳概括。
⑵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使用描写方法及作用的能力。
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等。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文章重点词语的赏析。
答题时首要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赏析文章某个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要在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及主旨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①这一内容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②这一内容与文章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③这一内容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晩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春天的?请简要概括。
(2)任选一句,品味语言,说说句子的妙处。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
B.本文引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选自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这句诗的意思是吹到脸上的风,使杨树柳树不感到寒冷。
C.第四段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春花的生机和美丽。
D.文章最后三个段落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形象地点明了春天成长的过程。
【答案】(1)文章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迎春等方面来描写春天的。
(2)①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树、杏树、梨树人格化,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春花的数量心之多,表达了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②句运用一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喻成母亲的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柔和、温暖的特点,表达了对春风喜爱之情。
(3)B【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从前往后梳理文章的内容,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关键句,理解每段的内容,看每段话是从哪个方面描绘春天的。
这篇文章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写的,第三段到第七段分别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迎春等方面来描写春天的。
(2)这两句话可以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首先分析其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写成了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