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uoc 共模放大倍数: AC uic uod 差模放大倍数: AD uid AD AD 或 K CMR 20lg ( dB ) 共模抑制比:K CMRR AC AC
KCMR越大,说明差放电路放大差模信号的 能力越强,而受共模干扰的影响越小。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若电路完全对称,理想情况下AC= 0, KCMRR→∞ uo = AD (ui1-ui2 ) = AD uid 若电路不完全对称,则 AC 0 uo = AC uic + AD uid
差模输入电阻Ri 差模输出电阻Ro
2(RB +Rbe) 2RC RC
2(RB +Rbe)
2RC
RC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1 某一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动放大电路,已知 差模电压增益为48dB,共模抑制比为67dB, ui1=5V,ui2=5.01V。试求输出电压uo。 解: 由已知得: 20 lg AD 48 则:AD≈ -251 则:AC ≈ 0.11
放大器只 放大两个 输入信号 的差值信 号—差动 放大电路
ui1 ui2 其中:共模分量 uic uic1 uic2 2 ui1 ui2 差模分量 uid1 uid2 2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3. 共模抑制比 ——衡量差动放大电路放大差模信号和抑制 共模信号的能力。
+ ui=0 –
多级直接 耦合放大 电路
+ uo –
uo
晶体管参数随温度变化、电 源电压波动、电路元件参数 的变化等。 (2) 评价零点漂移的指标
O
t
把输出漂移电压折算到输入 端来衡量。
uod ui d页 下一页
例:若有两个放大电路的A、B,它们的电压放大倍数 分别为1000和200,输出端的零点漂移电压均为1V。 若要放大2mV的信号,应采用哪个放大电路?
RC
RB2 RB1 + ui2 –
+ ui1 –
①共模信号 大小相等、 极性相同 (uic1 = uic2 )
共模信号 ② 在共模信号输入下: 需抑制 VC1 = VC2 (集电极电位等向等量变化) uo= (VC1 + VC1) – (VC2 + VC2 ) = 0 对共模信号没 有放大能力 差动电路抑制共模信号能力的大小,反映了它对 零点漂移的抑制水平。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常用的集成运放芯片F007 实物外形图: 外部接线图:
+12V 7 2 Auo + 54 –12V
管脚图:
正电源端 空脚 8
u–
输出端 7 6 5
调零端
–
6
u+
3 + 1
uo
μA741
调零端 1 2 3 4 负电源端
调零电位器
反相输入端 同相输入端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 RC u oc1 -
RC 2 RE
若RE足够大,AC 0
微变等效电路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其差模放大倍数AD为:
uo1 uo1 RC AD1 (反相输出) ui 2uid1 2( RB Rbe ) uo2 uo2 RC AD2 (同相输出) ui 2uid2 2( RB Rbe )
上一页 下一页
三、集成运放的符号、外特性和电路模型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三、差动放大电路的几种形式 1、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UCC RC
(1) 静态分析
RB
IB + UBE – 2RE
IC + V1UCE – – UEE + IE
RB I B U BE 2RE I E U EE
前两项很小,可忽略。
U EE IC IE 2 RE
当T ICVC (两管变化量相等)
uo= (VC1 + VC1 ) – (VC2 + VC2 ) = 0
对称差动放大电路对两管所产生的同向漂移 都有抑制作用。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 有信号输入时的工作情况
+UCC (1) 共模输入
RB2
RB1
RC
+ uo – V1 V2
微变等效电路
AD1 (ui1 ui 2 ) 双端输出电压放大倍数为: uo RC AD AD1 ui1 ui2 RB Rbe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当两管之间接负载电阻 RL时:
AD
R '
L
RB Rbe
RL ( R L RC // ) 2
第一节
直接耦合放大器
+UCC
RB2 RB1 + ui –
RC1 V1
RC2 V2 RE2 +
uo
–
优点:能放大直流信号或变化十分缓慢的交流信号。 缺点:(1)前、后级静态工作点互相影响; (2)零点漂移。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前后级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
+UCC RB2 RB1 + ui – RC1 VC1
(2)差模输入
+UCC
RB2 RC + uo – V1 V2 RC RB2 RB1 + ui2 –
①差模信号 大小相等、 极性相反 (uid1 = – uid2 )
RB1
+ ui1 –
差模信号 ② 在差模信号输入下: 是有用信号 VC1 = – VC2 (集电极电位一增一减,呈等量异向变化) uo= (VC1 – VC1) – (VC2 + VC2 ) = –2 VC1 对差模信号有放大能力。
+ ui2 –
差动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
电路结构对称, 两个输入、两个输出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 零点漂移的抑制
+UCC RB2 RB1 + ui1 – RC VC1 + uo – V1 V2
RC R B2 VC2 R B1
+ ui2 –
静态时:ui1 = ui2 = 0
uo= VC1 – VC2 = 0
uod 1 ui d A 1mV AuA 1000 uod 1 ui d B 5mV AuB 200
所以采用A放大电路。
(3) 抑制零点漂移的措施 —— 差动放大电路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 差动放大电路 一、差动放大电路的基本形式
+UCC RB2 RB1 + ui1 – RC + uo – V1 V2 RC RB2 RB1
RC2
V2 RE2 + uo –
V1 VB2
VC1 VB2
RE2的接入,提高了V1基极电位,从而保证第一级 有较高的静态电位,而不致于进入饱和区。但RE2 的接入使第二级电压放大倍数大大降低。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零点漂移 —— 指输入信号电压为零时,输出电压发生缓慢 地、无规则地变化的现象。 (1) 产生的原因
结论:差动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与输出形式有 关,只要是双端输出,它的差模放大倍数与单管相 同;若为单端输出,则为单管的一半。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四种差分放大电路的比较
输入方式 双端 双端
RC
单端
输出方式
单端
双端
单端
RC RC RC 差模放大倍数AD RB Rbe 2( RB Rbe ) RB Rbe 2( RB Rbe )
第二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第一节 直接耦合放大器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差动放大器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集成运放电路中的负反馈 集成运放在信号运算电路中的应用 集成运放在信号处理电路中的应用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集成运放在信号发生电路中的应用 集成运放的选择与使用
集成运放应用实例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即共模信号对输出有影响。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二、典型差动放大电路(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
+UCC RC
RB + ui1 – V1 + uo – RP V2 RC RB
RE的作用:
(1) 抑制零点漂移,稳 定静态工作点。 + —— 共模抑制电阻
ui2 –
RE – UEE +
(2)对差模信号无反馈 作用。
U EE IB 2RE IE
单管直流通路
U EE RC U CE U CC RC I C U CC 2 RE VE 0(虚短)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 动态分析
由于RE对差模信号不起作用, 则单管差模信号通路为:
RB + T1 RC uo1 单管交流通路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3) 比较输入 ——常作为比较放大来用
ui1 、ui2 大小和极性是任意的。
例: ui1 = 10 mV, ui2 = 6 mV 可分解成: ui1 = 8 mV + 2 mV ui2 = 8 mV - 2 mV
共模分量 差模分量
ui1 = uic1 + uid1 ui2 = uic2 + uid2
uo1 RC AD1 ui1 RB Rbe
同理可得: uo 2 RC AD2 AD1 ui2 RB Rbe 双端输出电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