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第1讲:导论
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框架
技术 结构
行为 自由进入 绩效
偏离竞争模型只是短期现象
芝加哥学派的观点
1、不论市场集中与否,竞争都应该被看成厂商获 取最佳产业绩效的过程 2、企业为生存而战的获利能力决定现有的市场结 构 3、集中性产业并不一定出现垄断合谋 4、产业集中现象并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有效率 的厂商驱逐了低效率的厂商 5、进入障碍问题 融资、消费者品牌忠诚、规模经济 政府干预
结构、行为、绩效复杂的关系
绩 效 研 究 范 式 )
哈 佛 学 派 ( 结 构 — 行 为 —
方法论:
实验观察、经验性研究、统计学的应用 某一时点上的许多产业、跨时期的许多产 业、跨时期的单一产业 假定行为和市场结构与绩效关联
方法论:
π i = f (CRi , BEi ,...)
i代表产业,π i 代表产业或者厂商的获利能力 CRi是集中度, BEi表示进入壁垒,如最小最佳规模,广告强度等
芝加哥学派的研究范式
代表人物:施蒂格勒(1982)、德姆塞茨、 布罗曾、波斯纳 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信 奉自由市场制度和价格理论,相信市场力 量的自我调节能力
芝加哥学派的研究范式
一个政府对其所意愿的市场绩效能够做的事情就是不参 与,要让市场力量自动调节。 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提高产业效率,增 进社会福利。 政府反垄断政策的目的,在于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超额利润只是短期现象,现实生活并不存在特别严重的垄 断问题。 基础理论性:价格理论(完全竞争、垄断)作为研究基础 垄断势力并不存在,现实中的价格和产量是市场取向长期 均衡的近似值(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或干预,个体垄断势 力就不会长久) 通常否认在为公司对其他在位公司或者潜在进入者能够成 功实施策略性行为的可能性。
产业组织学的历史演变
20世纪初,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集中 度提高、垄断、寡头、卡特尔、托拉斯 Berle 和Means《现代股份公司和私有财 产》”股份制使得资金集中到大企业手中, 从而导致经济力的集中“ Chamberlin(1933)的垄断竞争革命(不完 全竞争市场) Mason(1939)和Bain(1949)的“价格和生 产策略”的研究
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存在的衰败: (1)描述性统计,而非因果关系,获利能力与集中 度、广告强度等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联合内生的。 (2)只能说明产业的收益随着集中度增加而增加的 现象,不能说明集中的原因,不能告诉政府干预的必 要性以及如何干预 (3)计量的困难
政策主张
1、强烈要求实施反垄断政策 2、要求政府采取严格的法令管制企业间的 联合和购并行为 3、要求政府执行对限制性交易的反托拉斯 法。
产业组织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一、内容上差异: 后者主要关注竞争、垄断市场结构 前者关注寡占市场结构 二、后者侧重研究单个市场的竞争行为,前者侧重于相互 关联的市场,即产业链 三、“企业”差异 后者“企业”视作“投入产出黑箱” 后者:假如现实参数,有限信息、交易成本、进入壁垒、 价格调整成本、政府行为 四、政府政策的研究关注度 市场经济国家:反托拉斯政策、经济规制、工商企业的公 共所有权 五、研究方法ibaokuo微观经济学的价格理论,交易成本 理论、博弈理论等
产业组织学是微观经济学中主要关注于企业行 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进程的密切关系 以及相关公共政策的广泛领域。 -《产业组织学 手册》。
产业组织学的历史演变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竞争、劳动分工 马歇尔(1879)《经济学原理》 生产的第四要素“组织”、(萨伊的土地、资 本、劳动) 分工、产业地区积聚、大规模生产、企业 专业化经营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提高企业生产效 率,但是会导致垄断、扼杀竞争
Mason(1939)
无论是在完全垄断还是完全竞争市场,价 格几乎不是一个需要判断的问题。既然没 有判断,也就没有策略而言。价格策略…... 包括买者和卖者旨在影响价格的蓄意的行 动……
Bain(1949)
有关美国市场结构的研究表明…… (1)生产相对集中于少数几家大企业时期主要特 点 (2)在生产投入物市场上买方数量通常也较少 (3)对于所有的消费品和生产投入物来说,产品 差别化显得非常重要 (4)有可能存在许多重要的“少数企业的”和集中 的市场,从逻辑上说它们应该属于……寡占市 场…… (5)在市场能够被合理区分的基础上……尚有一 些额外的市场特征
产业经济学与价格理论区别
(1)企业行为、规模、范围和组织的决定因 素…… (2)不完全竞争……市场行为和绩效是如何 决定于相对稳定的可观察变量……及市场 结构,以及如何在广泛的意义上界定市场结 构? (3)针对企业的公共政策
产业组织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产业组织学的研究对象 产业组织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产业组织学的学术流派
行为
(1)合谋 (2)策略性行为 (3)广告和研究开发
绩效
(1)获利能力 (2)效率 (3)动态效率 度量: 收益率:单位货币投资所赚的利润 收益率=(收入-成本)/资本 勒纳指数:L=(p-MC)/p~(p-AVC)/p 托宾q:公司的市场价值与资产重置成本的比率,q 大于代表获得超额利润(市场价值=股票价值-债 务)
产业组织学的研究对象
产业组织学(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研究企业、产业、市场三者 的组织形式及相互关系的新兴交叉经济学 科;研究产业内部的公司行为和策略,以 及这些行为和策略的政策含义。 关心市场与产业的运行,特别是企业之间 的竞争行为及策略互动,包括产品定位、 定价、广告、质量选择、兼容、并购、研 发等行为
在芝加哥学派形成的过程中, 应用价格理论对反 托拉斯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推动了法学经济学 的诞生。 施蒂格勒、德姆塞兹和佩尔兹曼(S.Peltz man)等人对政府产业规制的分析,开创了经济 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规制经济学。
作为对传统的SCP范式的批判,鲍莫尔(W.J.Bau mol)、帕恩查(J.C.Panzar)和韦利格(R.D. Willig)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 于1982年合作出版了《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 书,系统阐述了所谓的“可竞争市场理论”。 该理论对贝恩的进入壁垒理论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问题 不在于是否存在进入壁垒,而在于是否存在人为的进入壁 垒. 在政策上该学派主张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重视市场结构, 倒不如说更应该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 保潜在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沉没成本。
产业组织理论
许春
参考书目:
国内: 产业组织理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明志等 现代产业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志彪 产业组织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骆品亮 产业组织与规制 经济科学出版社 张耀辉 国外(翻译): 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奥兹夏伊 产业组织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泰勒尔 产业组织导论 人民邮电出版社 刘易斯卡布罗 现代产业组织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丹尼斯卡尔顿 产业组织战略方法 Jeffrey Church;Roger ware
市场边界的界定
替代性:即从既定产品开始,寻找其替代品,再 寻找替代品的替代品,直至有明显差异。 缺陷:明显差异 潜在产品 产品价格相关性:考虑AB两种产品,A的供给减 少,A的价格将下降,则如果B是A的替代品(同 一个市场),什么情况将会出现? 美国司法部的5%原则(rule of 5%),εAB>=5%, 则认定AB在同一市场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中对政府支持垄断商业体系的怀疑:
作为在贸易或者制造业的一个秘密,垄断 权力无论是授予一个个人还是贸易公司, 都具有同样的效应。垄断者通过保持经常 性的存货不足……在其自然价格以上销售 商品……
SCP范式遭到的批评:
缺乏坚实可信的理论基础 过于强调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的决定作用, 无法解释企业之间的策略性行为 跨部门经验性研究在数据采集和模型设计方 面存在缺陷。
市场的边界:
市场:产品与地理区域要素 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 地区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全球性市场
产业组织学:经济市场与反托拉斯市场 (antitrust)
经济市场:生产厂商和消费者从事有关产品交易 的场所和空间。 产品集、买者集、卖者集以及买卖双方进行交易 的地理区域。 反托斯市场:宗旨在于发掘市场力量,其边界由 垄断者假设检验确定,即如果在上述市场中,只 有一个显著市场力量的厂商在供应产品,那么该 市场即为反托拉斯市场。 显著市场力量:市场缺乏需求价格弹性。
企业的边界
科斯:企业是市场的替代,企业应该存在 一个适度的规模 企业边界包括:纵向边界和水平边界
产业组织学的学术流派
哈佛学派(结构—行为—绩效研究范式) 芝加哥学派的研究范式
结构—行为—绩效研究范式
竞争和保护 亚当斯密 Joe Bein和 Edward Mason
结构
行为
绩效
结构:
完全竞争模型 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基本要素 (1)卖者数量和规模分布 (2)买者数量和规模分布 (3)产品差异化 (4)进入条件 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竞争四种市 场结构
可竞争市场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1981年“可竞争市场:产业结构理论 的一次革命” 1982年《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 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 企业当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 本,方便地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无论是垄断还是寡占市场,企业都只能制定超额利润为零 的可维持价格。高集中度的市场与经济效率可以并存 自由放任政策比行政手段和反托拉斯手段更为有效,政府 政策应以促进可竞争性为重点,消除一切人为的不必要的 进入和退出障碍。
《帕尔格雷夫政治经济学辞典》关于“美国 的垄断”
(1)工业垄断的原因在于现代工业需要巨大的资本投资 (2)这种资本的集中导致了各种类型的成本节省和效率 (3)这种成本的节省将使垄断者有可能降低向消费者索 取的价格 (4)但事实上垄断者更喜欢提高价格 (5)尽管超出竞争水平的价格将会吸引新的竞争者,以 致垄断者提高价格的能力会受到限制 加尔布雷恩(1952)抗衡力量的理论 熊彼特(1943)的创造性破坏理论 马歇尔(1920)有关垄断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