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
摘要: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主要功能在于交际,而听说又是
非常重要的交流手段,因此,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有着特别重要
的意义和必要性。
本文从基本的语音,词汇出发,提出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能力培养英语教学听说能力
一、前言
英语是世界通用的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
作为跨文化语言学英语课,只有把英语当作交际工具来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听说能力的培养则是学习英语的突破口,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才能更好地学习并掌握这个交际工具。
因此,培养大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不容缓的必要性。
听与说是沟通活动中的两大环节,是紧密联系的。
在英语教学里,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说是听的自然结果。
听和说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传递思想的交际过程,听是理解和吸收信息,说是表达和传递
信息。
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
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应是同步的,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
二、培养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
(一)重视英语语音学习
大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发音不够标准、正确的问题,自身发音与标准发音存在差距,就会导致听力受阻,学习者无法从连贯的英语口
语语流中获取信息;也直接影响学习者开口说英语的自信心,信心
不足不敢开口与他人交流,英语表达能力自然无从提高。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英语语音的学习,学习者自己要多听、多看一些英语栏目,在提高英语鉴别力的基础上,通过模仿改进自己的英语发音,使自己的发音逐渐向标准发音靠拢,为英语口语的提高做好准备,同时也有助于听力能力的提高。
(二)扩大词汇量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进行思维和交际的重要元素。
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词汇量的不足将严重影响英语学习。
所以掌握一定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也是提高英语学习者听说能力的重要保证。
在词汇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例如:归类记忆法、构词记忆法、字母变化记忆法、读音规则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
其次,教师在讲授新词汇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增加记忆单词的趣味性。
例如,当教师在讲一些单词时,可以针对这个词的来源及相关的故事做些讲解,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听说的能力。
再次,及时强化单词。
由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刚记住的词汇在最初的几个小时遗忘的速度最快,所以应要求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及时强化单词,增强记忆力,克服遗忘现象。
最后,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广泛阅读来扩大词汇量。
(三)精听为主,泛听为辅,精泛结合
1.精听
在做精听练习是,需要利用好听力原文。
第一遍昕,把握大意,能
听懂多少是多少。
当第二遍听时,边听边看听力原文,听完后,查出在其中出现的生词的读音及在此语境中的意义。
通常,词汇量是妨碍听力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精听也是扩充词汇量的最后途径之一。
第三遍,充分理解全文意思,做到音义完全匹配。
第四遍听,舍弃听力原文,仅用听觉感官再次理解此英语声音材料。
第五遍听,调动耳、眼、口三方功能,边听边看听力原文,边紧随原声模仿朗读。
跟读有利于听说能力的提高。
因为,一方面可以训练标准语音语调;另一方面听力材料中出现的一些惯用搭配,可以以语块结构记忆,
用于说写,形成语感。
2.泛听
泛听材料可以结合个人兴趣,有人喜欢听歌,有人爱看电影。
也有人钟情于新闻广播。
这些兴趣都可以转入学习外语听说的兴趣。
另外要让学生听各种形式的英语,多接触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语言。
例如电视节目,日常交谈等,不拘一格。
听力的提高来源于交际性的、综合性的材料,而并非那些强迫听的,完全正确的东西。
对于兴趣浓厚的内容还可以选择半精听。
歌曲配上歌词,影视节目配上字幕对白,音文结合,内容听全。
泛听时,只听一遍,精力主要放在内容上,但不忽略语言形式,无需听懂每一个词,只要能懂大意,把握中心即可。
多泛听各方面的材料有助于增加英语语言或时事政治方面的背景知识,这对听力理解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要真正提高听力水平,还需要学习者在实际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渐地提高听力感知的敏感性和丰富语言的社
会文化知识。
总的来说,学习者要把精听、泛听结合起来,通过课内外不问断的训练,英语听力才可能会有显著的长进。
(四)注重不同语言技能的互相促进,及视、听、说的同步进行
听和读是语言输入,说和写是语言输出。
没有大量的听、读输入,想要优美准确地输出是不可能的。
流利的口语要建立在大量听的基础上,足量的听是提高英语口语的基本途径。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把声音、动画、图形、字幕、视频等信号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生动、直观、接近现实的英语听说情景,有效地激发联想,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同时,丰富的听说互动也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五)加强文化导入,创造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现和承载形式。
要想真正学好目的语,就要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忽视文化背景的影响,实质上说明他们缺乏对整个语言实际能力的正确认识。
因此,学生不能在“听”的训练中仅做听力练习题,“说”就靠读课本上的对话。
教师要通过名著阅读、时事分析及电影欣赏等形式,营造丰富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对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听力理解力而且丰富口语交谈的内容和口语表达的方式。
(六)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西方思维自苏格拉底开创思辩
的方式起,惯于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中国则偏重形象思维,加之迥然的历史及宗教传统、哲学思想、语言文化,使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要指导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情况下,要灵活运用语法知识,学会用英语思维组织语言,避免所谓“中国式”英语表达现象。
(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他们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充分体现其主体意识,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进行有效学习。
教师要一方面帮助学生逐渐学会主动思考,另一方面帮助其管理好学习过程。
网上的听力资源非常丰富,它往往比书本上的听力材料内容更新。
纯正的语音语调,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实际的语言交际情景,对学生理解、模仿、吸收语言知识都十分有利。
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下载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听力材料,实现资源共享,可以跟读、模仿、对比、重复,而且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练习。
这些个性化、自主式的有声学习,是对课堂听说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
(八)营造更多听说环境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还可以利用故事复述(story-retelling),角色扮演(roleplay),辩论(debate)等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校园生活和课外活动中尽量使用英语,让学生认识到听说英语不仅是课堂上,还要在平时大量应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用英语交流,即
使是汉英夹杂或单个词往外“蹦”也要说,比如学生可以找个固定的搭档(partner).平时之间的交流尽量用英语。
鼓励学生在课外收听英语广播,阅读英文报纸、杂志,更广泛地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
给学生介绍一些英语网站及全球性英语聊天软件,利用网络来获取更多的资料及与外国朋友进行网上交流、聊天或互发电子邮件。
利用广播、mp4、学校电台的调频耳机等先进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获得英语知识。
三、结语
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这需要方法和时间,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一定的付出,就一定能取得显著的
进步。
参考文献
[1]胡壮鳞,语言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1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黄良波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障碍及策略[j],株洲师
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112-113
[4]刘润清,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