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蝉》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蝉》ppt课件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第二课时
20* 蝉/
上节课我们明确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蝉的地 穴和蝉的卵两方面了解了蝉的生活习性。今天让我 们再次走进课文,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
合作探究
20* 蝉/
通读全文,思考:作为一篇文艺性说 明文,本文具有怎样的特点?具体体 现在哪些方面?结合课文内容分析。
在说明中兼用文学的笔法,对要说 明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文章生动活 泼,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20* 蝉/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商务印书馆1956年 版)。王大文译。有删改。《蝉》是一篇事物说明 文(科学小品),实质上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 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蝉是大自然中一种极普 通的昆虫,作者对蝉做了长期、大量、细致的实地 观察,用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科学而又详尽地 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20* 蝉/
蝉的故事启发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只 有奋斗,才有可能成功。或许奋斗的过程很漫长, 需要我们忍受孤独、寂寞,但如果没有这个艰苦奋 斗的过程,就不会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 虹?在困难面前,我们只有坚持那份对生命的韧劲 和执着,永不放弃,才能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开得鲜 艳夺目,让自己的人生之歌唱得响彻云霄!
精读细研
20* 蝉/
读课文,梳理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幼虫走出壳外—— 幼虫落在地上——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 幼虫钻进地里——幼虫从地穴爬出————— 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变为成虫——— 成虫离枝飞去——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精读细研
20* 蝉/
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特别之处?
合作探究
20* 蝉/
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 了它的统治,这里无论怎样都是不安静的。
文艺化的笔调。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统治” 二字用得十分有趣。
合作探究
20* 蝉/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 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 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 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 救它的家族。
语言既准确严谨,又生动有趣,富有感情色彩。这里的动 作描写非常准确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合作探究
20* 蝉/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 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 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 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 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肥胖或衣服穿得过多过厚而显得肥胖,转 动不灵。
罅隙: 缝隙。
坚韧: 坚固有韧性。
锐利: (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
整体感知
20* 蝉/
速读课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从蝉的地穴和蝉的卵两方面介绍了蝉的 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 幼虫 成虫 第二部分:“蝉的卵” 产卵 幼虫
产卵的
蝉卵遇到
蝉卵的孵化和
经过
的危险
幼虫的活动
卵产在哪里, 怎么产卵, 产多少卵
蚋借毁坏 蝉卵来繁衍 自己的后代
幼虫脱壳 变为成虫
20* 蝉/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20* 蝉/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唐朝诗人虞世南写的一首题为《蝉》的诗。 蝉是我们较为熟悉的昆虫,但我们对它的生活习性可 能并不了解。今天,我们跟随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 起重新认识一下这个小生命吧!
八年级语文上册
20* 蝉/
20* 蝉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20 蝉/ *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本文没有按照一般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先写卵,
再写幼虫,再写成虫。而是打破常规,先写幼虫到成
虫,再写卵到幼虫。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四年黑暗中的苦
工”,使行文摇曳生姿,不落俗套。
精读细研 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精神?
20* 蝉/
1.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勇于探索。
2.注重观察和实验。
3.尊重世间万物,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做研究。
知识备查
文学常识
20* 蝉/
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 的不同之处是采用了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文学是 其手段,传播科学知识才是其目的。它短小精悍, 资料可靠,数据确凿,玲珑活泼,通俗生动,把科 学融于艺术之中,富于情趣,引人入胜。
知识备查
昆虫知识
蝉 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 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 尖锐的声音,幼虫生活在土里, 吸食植物根的汁液。成虫刺吸 植物的汁。
语言饱含深情,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这段抒情兼议论的 文字充满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世间万物 的关爱,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20* 蝉/
本文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客观地记录 了蝉的习性和成长规律,体现了对待科学的严谨 态度和热爱自然、讴歌生命的情感。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20* 蝉/
预习检查
读一读
kē
qiāng xiāo
窠 金蜣 喧嚣
20* 蝉/
màn xià
涂墁 罅 隙
fū
zǎo yōng
zhé xué
孵 化 跳蚤 臃 肿 车辙 穴 道
mì suì
jué ruì yà bó
寻 觅 隧道 扒掘 蚋 轧 钹
预习检查 多音字
( yí )遗留 遗
( wèi )遗赠
20* 蝉/
( báo )薄饼 薄 ( bó )薄利
( bò )薄荷
预习检查 形近字
suì 火( 燧 ) suì( 隧 )道
20* 蝉/
蝇 ruì ( 蚋 ) nà( 呐 ) 喊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20* 蝉/
寻觅: 寻找。
暴晒: 在强烈的阳光下久晒。
隧道: 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
喧嚣: 声音杂乱,不清静。嚣,吵闹、喧哗。
学习目标
20* 蝉/
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 地工作的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 法。(重点)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文语言生 动性的写作方法。(难点) 3.理解作者在描述动物的过程中所寄寓的生活哲 理。(素养)
知识备查
20* 蝉/
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 法国昆虫 学家。自幼爱好自然,经常观察昆虫 和贝类的生活情况。晚年详细观察栖 息于未垦地中的各种昆虫和蜘蛛,于 1879—1907年间将研究所得,陆续 写出《昆虫记》十卷。主要著作还有 《自然科学编年史》以及关于物理学 和化学方面的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