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读书笔记
可惜好景不长,在次年可怕的二月,凯勒突然连续发高烧,一直不退。
医生们的诊断
结果是,急性胃充血及脑充血,他们宣布已无法挽救了。
这时,凯勒还只有 16个月大。
没想到的是,凯勒的高烧竟在一天清晨奇迹般地退了,全家人和医生都沉浸在喜悦中。
但是,她的家人和医生都没有察觉到,他在这场高烧中失去了视力和听力。
从此,凯勒的眼
睛变得干涩炽热、痛怕阳光。
她只能天天卷缩在墙角,避开窗外的阳光。
日子一天天过去,凯勒的视力也一天天的下降。
读完《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思来想去,决定写一写
自己的感想,算是对这两本书的一个感悟吧。
其实我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是挺担心遭到李娟的嘲笑的。
但我想最后她还是能
接受的,因为我太可怜了,整天活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生存经验和谋
生法则里,活在被世俗的枷锁套牢,身不由己、无法挣脱的世界里。
人生,其实有许多光明,光靠眼睛看,是远远不够的,要用自己的心感受温暖和希望,并靠自己的行动来让这些变成用眼睛能看到的,这样就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光明。
阿勒泰没啥,李娟罗罗唆唆地叨咕她那里的那些破事,但我看着看着就乐,把乐都乐
没了,心理有哭不出来的酸痛。
在哪个很容易让人绝望的生存环境里,她的笔绕开大苦大
悲式的苦难控诉文学,直追戈壁滩上的欢声、夏牧场上的笑语。
这本书的第三部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分别写了海伦假如有这三天光明,她会如
何度过。
看完后,我也想了一想,假如我也只有三天的光明,我会如何利用。
这个问题也
真的让我足够想了好长的时间,因为我有着一双完好无损的眼睛,也无法体会盲人的感受,也许这就是我们健康人的缺点吧,美好的东西就在你眼前,你却放着不要;那些你追逐不
到的东西,你却偏偏要。
卡拉娜在这个岛上孤独的生活了十八年,这不正像《鲁滨逊漂流记》里的鲁滨逊吗?
但卡拉娜却比鲁滨逊更胜一筹!因为鲁滨逊是一位大人,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自理能力上,都比孩子要厉害的多,而卡拉娜只是一个女孩!她亲眼目睹了弟弟的惨死,制作了自
己的武器,独自出海,建造居所,驯服了一只野狗……她是多么坚强、勇敢!在一个孤岛上
生活了十八年,而还可以生存下来,需要太多太多:毅力、耐力、坚强……这很少有人能做到。
但卡拉娜做到了!如果换做另一个人,他可能会坐在沙滩上等死,可能会被野狗当做
猎物吃掉,可能会在!这和卡拉娜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那片土地赋予了她天才般的灵性,戈壁荒原上的肌肤在泛着莹莹蓝光的滋养下,大众
速腾迸发出一个天才般的信笔为之的书写者,她让我们发现了一个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而
且无人认领的一个清新、快乐的世界。
他厌倦世间的虚情假意,不愿同流合污,表面上又颓废堕落,谈一切被人为捏造过但
又脆弱无比的东西,同不喜欢的女人搂搂抱抱,在影院听一大堆爱显摆的人对片子胡扯一通,在歌手唱的很烂人们却乐在其中的酒巴里与老女人调情,与连琴的名字都搞混的家伙
打架,而打完后那人依然不明所以,不是他没有企图同他们深入探究,只是他们膜拜于那
些被广泛认可的世俗价值,而只有他一个人被嘲笑了,处于被冷落的境地,最后他疯了,
究竟谁活的更悲惨,是脑袋清醒却被看作精神病的疯子,还是不懂思考哗众取宠的正常人?
老舍通过《我这一辈子》告诉我们,如果你生活在黑暗与腐败的社会中,不管是我这
一辈子,还是自己儿子和孙子的一辈子,通通都只能忍饥挨饿,通通都只能给别人当奴才。
不管你在怎么努力也于事无补,除非这个社会变了天:变得光明与正义。
《战争与和平》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它不是传奇,不
是长诗,尤其不是历史记事。
《战争与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达和能够在其中表达他所
要表达内容的那种形式。
”他说的是实话。
孟子也曾有过类似的言语:“吾辞达而已矣。
”辞能达意,就这么简单。
托尔斯泰认为,文学只是表现思想的一种形式,作为形式,它远
不如内在的灵魂重要。
后人读《战争与和平》,往往呼为史诗,那样其实正好违背了托翁
的意愿。
真正读懂《战争与和平》的人,最终会发现,这是一部思想的结晶,却非文学。
而小说的作者托尔斯泰,则纯然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了。
而我们失败就失败在“当我们被群体性的过度索求的欲望和惯性纠结缠绕得疲惫不堪时,我们为了配合心理那念无止境的贪婪成性而无暇审视和欣赏本该属于我们的美,无法
收获那本该属于我们的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我们在拿到我们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遗弃了另一个美好、温馨的世界。
她穿越了苦难、绝望、沮丧、寂寞、孤独、的那强硬的阴暗层面的阻力,言语出了另
一个世界的美。
荒原上的风、戈壁上的云、河岸边的毡房、峡谷里的牛羊,冷得过分的寒冬、另人绝
望的山野,该咋样还咋样,该不咋样还不咋样,没人把她们咋样,她们也没把谁咋样,大
不了吐一吐舌头,还不就是无所为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