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的散文教学
摘要:散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本文从引导学生体验教材所选的散文之美和选择教学法提升学生散文学习的兴趣等两方面,来探讨了中学语文散文教学问题。
关键字:中学语文散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相比于其他文学样式,散文在概括生活深度和广度上更全面,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表达的情感方面更细腻,更真实,更丰富。
因此在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散文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目前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散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能唤起学生对美得追求,非常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散文的基础知识,激发他们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养成高效阅读和鉴赏散文的习惯与能力。
本文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学散文的教学问题。
一、引导学生体验教材所选的散文之美
教学美学论中谈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审美活动时说到:语文教学充满了鲜明的美。
那我们在散文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审美欣赏和情感体验呢?
1.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抒情散文中处处有景,处处含情。
自然环境给人以美妙的情感体验,作者将它们化成纸上的美,引领读者进入独特的情感体验。
例如《春》中对花、草、山、水、雨种种春天景物的描绘,形成了一幅丰富而饱满的春景图,焕发出令人陶醉的美感。
《海滨仲夏夜》中对海滨傍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夜景的描绘,让人如临其中,如沐海风,令人心驰神往。
这些或温暖鲜明或
生机勃勃的景象,不仅带给读者想象中视觉上的美,更带来思想上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情感上的陶冶,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相似心灵感受的共鸣。
就是心与景的统一,情与景的统一,意和境的统一。
2.让人体悟生活的哲理美。
不同时代的不同人对同一件事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形成不同的情感体悟。
一些富有哲理的对情感经历和生活经历进行深度提炼和精致加工的的散文,往往以清晰的条理和简明的道理让人顿悟。
比如《荔枝蜜》一文,作者通过细致地介绍和丰富的联想,把蜜蜂酿蜜的可贵精神和劳动人民勤劳辛勤的品质联系在一起,歌颂了劳动人民为子孙后代“酿造生活之蜜”的高贵品质。
《白杨礼赞》中通过对白杨的礼赞,赞扬了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囚绿记》中写“囚绿”的故事实际上就是赞美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这种通过象征和联想构建的开放性哲理,让人们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⒊.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美。
散文结构精巧,篇幅大多短小精悍,转承启合间与文章主旨和谐统一。
《故都的秋》一文中寓情于景,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特征,在开篇写下了“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净,来得悲凉”的文眼,下文便逐一展开对“清”、“净”、“悲凉”的描绘,使文章通体紧密完整。
《土地》一文中,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无限扩展,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人间天上,内容繁复,应有尽有,但却都由“土地”贯穿全文,表达出作者热爱土地、保卫土地的思想感情。
⒋.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语言可以称得上是散文极其重要的一个特征了,也是散文教学中的重点。
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或华丽多姿,或朴实无常,但总能在摇曳生姿的组合中创造出流动美、音乐美、绘画美,各种修辞手法运用灵活,使得作者的思想感情饱满而富有张力。
语言的运用上体现出作者的性格特质和文学功底,情节快慢的设计,情感起伏的表达,都在语言的安排和建构上,从而产生不同的审美特质。
二、选择教学法提升学生散文学习的兴趣
在中学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调动起学生积极学习散文的兴趣。
可选择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
1.讲授法。
在散文教学中,讲授法主要运用在背景介绍、作者简介以及相关基础知识的讲解中。
例如高级教师程少堂在讲解《荷塘月色》时,运用讲授法介绍了作者朱自清的生平、文章写作背景等,还讲解了一些写作手法的基础知识,比如什么是通感,借景抒情如何运用等。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系统的、有逻辑的知识。
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2.讨论法。
讨论法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还是很广泛的,由于不同人对同一件事或物有不同的看法,大家通过讨论相互交流而达成共识,形成与作者的感情的共鸣,或者个人的不同看法和感受在同学
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沟通。
例如程少堂老师在《荷塘月色》的讲解中,说到《采莲赋》一段曾经被删除过,就“该不该删除”这一问题在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形成了讨论。
学生认为不应该删除,老师故弄玄虚说应该删除,于是学生就积极思考,找出证据劝服老师,说这段对采莲场面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因内心的苦闷而产生的对自由快乐的向往。
然后总结讨论结果:作者的这一段关于采莲场面的描写是不能删去的,因为它恰好反衬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失望。
3.郎读法。
朗读分为很多种,有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有教师播放配音朗诵,有学生分角色朗读等等。
朗读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添加了对文章不同理解的个人色彩,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慢就能看到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学生就应己当做朱自清,进入作者的内心,使文章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自然流淌出来。
这样就使学生完全融入作者的感情氛围中去感受,去体验,能够更加真切理解作者的心境。
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法不失为散文教学的必备方法。
4.自主学习法。
在散文教学中,这种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
例如在学习《背影》之后,让学生以亲情为话题,模仿《背影》选取一个生活细节来练习写作,以达到亲情教育的目的;学习《春》和《荷塘月色》的通感写作手法之后,让学生在其他作品中寻找这种修辞的运用,或者进行自我创作,以达到学会运用修辞手法的目的;学习《荔枝蜜》之后,让学生摹写它“以小见
大”的写作技巧和行文结构等等。
总之,在散文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课文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法,不同教学法的组合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根据新课标要求,注意调整散文教学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鉴赏美的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听郑桂华老师讲课》,郑桂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教学美学论》宋其蕤著,广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