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的运动处方心脏病患者如果能坚持运动,可以使心跳变慢、搏出血量增加,改善机体功能。
不信可以一试。
那么,心脏病患者应该怎样运动呢?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的种类、强度、时间、频率等。
当然,无论采取何种运动方式,正是运动之前都应进行一定的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
运动种类:体操、自行车、游泳、羽毛球、跳舞等。
然而,最值得推荐的运动就是我们每天都进行的活动——走路,体育术语就是步行。
运动强度:因为人的耗氧量与心率有着大致的变量关系,可用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来大致制定运动强度,即:处方心率=(220-年龄-安静时心率数)×0.7+安静时心率数运动时只有达到处方心率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如果能严格执行处方心率,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你的心脏变得健康起来了。
心绞痛患者如果执行上述处方时出现心绞痛,可适当向下调整,直到不出现心绞痛为止。
冠心病患者以分次间歇进行为宜。
下面是运动医学专家推荐的适于心脏病患者的运动时间:无条件者可采取简单的处方:热身运动低于处方心率 5分钟步行按处方心率计算 30分钟放松运动低于处方心率 5分钟运动频率:每周3—4次较为合适,应以运动后身体能够完全消除疲劳为宜。
如以跳舞为运动方式,则可隔天选择轻松的调法,真正轻松的玩一次。
运动禁忌:运动疗法对心脏病患者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但并非所有的心脏病患者都能采用运动疗法。
在有些情况下不但无效,反而会招致危险,因此不能勉为其难。
冠心病康复之饮食长期饮食:少脂是关键由于脂肪(主要是低密度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中心环节的作用,因此谈到冠心病患者的饮食问题,首先就要谈到脂肪摄入的问题。
对于冠心病稳定期的患者,饮食应提倡多样化。
但要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动物内脏,少食油炸食品(即使是用植物油炸的食品也应少食)。
应尽量在家进餐,减少在外就餐,这样才便于控制每日油脂的摄入。
此外,每日应有新鲜蔬菜、水果。
肉、蛋、奶也必不可少,但要适量,并尽量选择瘦肉。
如果是养殖的鸡鸭,则应去皮。
对于体重超重、血脂异常者,素食1~2个月是有益的。
有饮白酒习惯的,应逐渐改为饮适量红酒。
暴饮暴食和偏食都是不利于健康的,而且可能诱发急性心肌缺血。
对于那些家族性血脂异常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监测下长期用药物控制血脂水平。
冠心病康复之运动“课程表”由于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差别很大,笔者以未进行介入或溶栓治疗(或治疗未成功)的患者为例,制作了一份运动康复“课程表”,可以在自己的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在医院内参照执行。
发病第2~3天抬高床头45度,持续15~30分钟。
第4~7天床上伸展上肢5次,伸展下肢5次,做深呼吸5次。
每天完成2套。
第2周在床上直立静坐,每天2次,每次5~10分钟;可在床上或床边坐位洗脸、吃饭;坐椅子,每天2次,每次5~10 分钟;床边站立每天2次,每次5~10 分钟;床边走动,每次10~20步,每日2次;室内步行,每次10~20步,每日2次。
第3周病区走廊步行,从每日1次,不超过50米开始,每日递增,至周末时达到300~500米,行走不要求速度,可以自由速度步行。
第4周可以在室外步行,每日步行2次,周末时应能在步行中上下1次二层楼。
4周之后,患者就可以根据医生对病情的把握,测算出适合自己的运动量,选择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等动态型运动(避免举哑铃、搬重物、掰腕子等静态型运动)进行后期的康复锻炼了。
运动中的安全备忘冠心病患者在康复锻炼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自觉症状,如有没有胸闷、胸痛,有没有眼前发黑、头晕、走路不稳等,这些都是心脏负担过重的信号,此时应休息或减少运动量。
并且,不要饱餐后马上就去锻炼,一般要等饭后1小时再去,以免造成血液大量供应胃肠而引起心脏缺血。
如果有条件,最好在运动前后监测血压和心电图。
此外,很多冠心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这些患者在进行运动疗法时应监测血糖并及时调整药物,并避免在餐前运动,防止出现低血糖反应和酮症酸中毒。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远离心脏疾病虽然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病史等危险因素难以改变,但是如果有效控制其余危险因素,就能有效预防某些心脏病。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脏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1954 年,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患了严重的心力衰竭。
他的私人医生怀特博士建议他改变某些生活方式,如减肥、戒烟,并坚持锻炼等。
虽然政务繁忙,艾森豪威尔还是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并坚持不懈。
不久后,居然恢复了全日制工作,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由此可见,科学的生活方式,不但会预防疾病,还可能减轻疾病程度,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完全有可能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甚至比以前更健康。
建议大家注意事项可包括:1、控制体重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胆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比没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2、戒烟戒酒美国科学家的一项实验证实乙醇对心脏具有毒害作用。
过量的乙醇摄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
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3、改善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及噪音强度较大的地方,可能诱发心脏病。
因此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音,防止各种污染。
4、避免拥挤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还是冠心病、风心病,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
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节,以免受到感染。
5、合理饮食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
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所以,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
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
6、适量运动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
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从事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
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状为原则。
7、规律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动脉硬化应该如何预防(1)饮食治疗:①减少对脂肪的摄取:应少食"饱和脂肪酸"占有量较多的煎炸食物,及含"高胆固醇"食物的虾、肝、肾和其他内脏蛋黄等。
提倡每周至少吃2次鱼。
海产品如海带、海鱼、海蜇、淡菜、紫菜等,含有丰富的碘铁钙硒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被公认为大脑营养剂,血液稀释剂。
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之功效。
②每日摄盐量控限于5克以内,不食或少食甜食、奶油糖果或酸味饮料。
多食粗粮,黑面包,糙米以及蚕豆、豌豆、胡萝卜、绿叶蔬菜和新鲜水果:桃子、梨、苹果(最好带皮)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在不提高血液胆固醇的情况下供给人所需要的全部热量。
③ 吃饭要定时。
两顿饭之间不要加小吃,如果非吃不可的话,可吃些苹果、生胡萝卜、饼干或其他不提供脂肪含量的食品。
(2)不吸烟并防被动吸烟:烟草毒害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内皮系统功能可致心肌肥大变厚,殃及正常的舒缩运动,并可致"好"血脂HDL下降。
(3)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量需根据原本身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运动。
每天最好坚持不短于30分钟的活动,可"一次性完成"或分3次进行,每次10分钟。
依个体条件进行跳绳,保健体操,打太极拳,骑车,步行,修花剪草,拖地,干家务等。
(4)释放压抑或紧张情绪:慢性忧郁或持续的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易致心跳快速,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流减少。
放松身心,莫让重重心事缠身束脑,良好又充裕的睡眠可使呼吸及心跳趋缓,是心脏自我保护措施。
预防动脉硬化的常见食物:玉米,燕麦,大豆,甘薯,洋葱,大蒜,生姜,茄子,胡萝卜,韭莱,芹菜,山楂,茶叶,菇类,藻类,牛奶,海鱼,蜜桔冠心病患者4注意过度劳累、气温骤降、精神刺激或恶梦等因素易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致命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消心痛片、速效救心丸等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心绞痛的速效急救药品。
一旦发现心前区疼痛,或心悸、胸闷、气短加重,就应就地坐下休息,马上取出以上药物含服。
二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或加重心绞痛。
需要强调的是,心绞痛发作时必须静坐或静卧休息,等待时机呼救,切不可挣扎着去叫人或往医院走,以免发生意外。
三是防止寒冷及精神刺激,以免出现冠状动脉痉挛而诱发心绞痛。
凡参与或旁观吵闹斗殴,或看武打小说、电影、电视、录像,或听令人大笑不止的相声,寒冬雪雨顶风而走等等,均会对心脏造成严重的刺激,应努力避免才对。
四是减少恶梦惊吓。
冠心病患者由于本身有恐惧心理而恶梦较多,且多在恶梦中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故应适当服用柏子养心丸、安神补心丸等加深睡眠的药物来提高睡眠质量,减少恶梦刺激。
动脉硬化应该如何治疗首先应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一级预防)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二级预防)已发生并发症者及时治疗防止其恶化延长病人寿命(三级预防)(一)一般防治措施1.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已有客观证据表明:本病经防治病情可以控制病变可能部分消退病人可维持一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病变本身又可以促使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使病情得到改善因此说服病人耐心接受长期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2.合理的膳食⑴膳食总热量勿过高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40岁以上者尤应预防发胖正常体重的简单计算法为:身高(cm数)减110=体重(kg数)可资参考⑵超过正常标准体重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食用低脂(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动物性脂肪不超过10%)低胆固醇(每日不超过500mg)膳食并限制蔗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入⑶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不增高,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肥肉、猪油、骨髓、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避免多食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肝、脑、肾、肺等内脏,鱿鱼、牡蛎、墨鱼、鱼子、虾子、蟹黄、蛋黄等,若血脂持续增高,应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如:各种瘦肉、鸡、鸭、鱼肉、蛋白豆制品等。
⑷已确诊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制食盐和含钠食物。
⑸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
在可能条件下尽量以豆油:菜油、麻油、玉米油、茶油、米糠油等为食用油。
3.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