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保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一、板块持续分化,大固废高景气 (5)二、疫情影响危中有机,长期碳排达峰是关键 (6)1、“十三五”是生态环保发展最好时期 (6)2、五中全会:持续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7)(1)“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开局向好 (7)(2)2035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碳排达峰是关键 (8)3、疫情影响:危中有机 (8)三、环卫装备融合服务,电动兑现未来 (8)(一)市场化改革带来黄金十年,行业整合开启白银时代 (8)1、市场化改革处于后期,市场化率上缓坡 (8)2、垃圾分类贡献增量蛋糕 (9)3、龙头的白银时代:行业整合空间巨大 (11)(二)新能化:打开装备空间,优化竞争结构 (13)1、机械化率拉动环卫装备增长 (13)2、新能化开启下个十年增长 (14)3、最优竞争策略:装备融合服务+全面转向新能源 (17)四、垃圾焚烧行业进入密集投产期 (18)(一)落址中西部+项目小型化,加速行业整合 (18)(二)马太效应主导,龙头提升份额 (19)(三)国补退坡,行业回归环境治理本质 (19)五、垃圾分类后端,湿垃圾处理必不可少 (20)(一)后垃圾分类时代:湿垃圾市场启幕 (20)(二)产品深度资源化增加盈利性,打通湿垃圾商业模式 (22)(三)供给分散,竞争蓝海 (23)六、重点标的推荐: (24)(一)盈峰环境:装备+服务相得益彰,数字化优势独具 (24)1、布局完善的智慧环卫龙头 (24)2、装备、服务、新能源,全口径冠军 (24)3、盈利预测 (26)(二)瀚蓝环境:机制体制改革,打造一线固废企业 (27)1、业绩持续优秀的环保国企 (27)2、内生外延并重,成长可期 (27)4、管理层激励落地,创业精神不滑坡 (28)5、盈利预测 (28)(三)维尔利:深耕湿垃圾,三年业绩翻番 (29)1、补齐湿垃圾技术链,战略聚焦主业 (29)2、技术领先,兑现市场份额 (30)3、盈利预测 (31)(四)高能环境:垃圾焚烧、危废强劲,延续增长势头 (31)(五)ST宏盛:宇通重工登陆资本市场,打造实力环卫新军 (32)七、风险提示: (32)图1:今年以来环保行业涨幅排名18/28 (5)图2:相对标准行业配置比例 (5)图3:今年以来,基金重仓股持仓变动(持股占流通股比) (5)图4:前三季度细分板块净利润增速 (6)图5:前三季度细分板块季度ROE增速 (6)图6:估值处于低位 (6)图7:环卫服务市场化率测算 (9)图8:市场化率将上缓坡:2019年57%,2023E年87% (9)图9:2016-2019年各企业环卫服务新增年化合同金额(单位:亿元/年) (9)图10: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订单总金额、年化金额增长较快 (10)图11:2023年垃圾分类预测市场规模将达到326亿元 (11)图12:2023年垃圾分类订单在环卫服务总需求占比或将超16% (11)图13:2019年中国环卫服务市场占有率情况 (11)图14:环卫市场集中度远低于其他环保板块 (12)图15:2016-2019年主流企业环卫服务合计市占率有所下降 (12)图16:龙头企业合同期限长于行业平均 (13)图17:未来三年,环卫服务市场化的年化合同金额CAGR13% (13)图18:Top10环卫服务年化合同金额CAGR达36% (13)图19:环卫车市场销量(单位:辆) (14)图20:2013-2018年城市、县城清扫面积及机械清扫率 (14)图21:2019年环卫车细分车型销量规模(单位:辆) (14)图22:2019年环卫装备主要车型销量占比 (14)图23:工信部新车目录中新能源环卫车的占比不断攀升 (15)图24:2019年新能源环卫车区域销量份额排名 (16)图25:2019年整体环卫车区域销量及份额排名 (16)图26:新能源环卫车Top10份额远高于传统环卫车 (18)图27:主流企业在新能源领域都获得了更高份额 (18)图28:至2030,年度新增处理能力CAGR约24.7% (18)图29:垃圾焚烧在无害化处理中的渗透率2018年为41.8% (18)图30:中西部省份将是未来垃圾发电项目的主要建设区域 (19)图31:单体项目规模小型化发展趋势 (19)图32:2016年垃圾焚烧行业份额(集中度) (19)图33:2019年垃圾焚烧行业份额(集中度) (19)图34:湿垃圾建设市场预测 (22)图35:油脂、沼气、沼渣是除处理费之外的(潜在)盈利点 (23)图36:2019年收入板块占比 (24)图37:2016-2019年收入板块占比变化 (24)图38:公司新能源环卫装备销售收入 (25)图39:1H2020公司新能源装备销量行业份额升至31% (25)图40:公司环卫服务收入 (25)图41:公司环卫服务年化合同额增长迅猛 (25)图42:2015-19年,扣非归母净利润CAGR 23.4% (27)图43:固废收入逐步提升 (27)表1:“十三五”期间生态环保领域取得突出进展 (7)表2:“十三五”绿色生产转型成果 (7)表3:各地垃圾分类户均补贴情况 (10)表4:环卫服务需求结构预测(亿元) (11)表5:使用新能源环卫车具有经济性 (15)表6:预测2023年三类重点区域新能源环卫装备渗透率将提升至30%/20%/10% (16)表7:预测2023年新能源装备渗透率将达16% (17)表8: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需求达515亿元 (21)表9: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需求达479亿元 (21)表11:预测年度建设规模在百亿上下 (22)表11:不完全统计餐厨垃圾处理主流企业一览 (23)表12:分业务盈利预测 (26)表13:1H2020公司在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览 (27)表14:分业务盈利预测 (29)表15:湿法厌氧,干法厌氧和MYT技术适用性比较性 (30)表16:预测维尔利湿垃圾处理业务收入利润规模一览(亿元) (30)表17:公司分业务收入预测 (31)一、板块持续分化,大固废高景气今年以来,环保行业在所有申万一级行业涨幅排名18/28,相对指数跌了1.3%。
2020年三季度环保板块持仓占股票投资市值比为0.31%,较标准行业配置比例低0.24%。
今年以来,基金环保持仓从一季度高点下降,从-0.18%的低配幅度降至-0.24%的低配幅度。
基金重仓股变动不大,依次为玉禾田、瀚蓝环境、碧水源、高能环境、维尔利、旺能环境、伟明环保、上海环境、盈峰环境,其中瀚蓝环境、高能环境、维尔利、旺能环境4个标的3季度持仓比例有所提升。
资料来源:Wind,华金证券研究所图2:相对标准行业配置比例资料来源:Wind,华金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华金证券研究所今年以来,环保细分行业业绩持续分化,环卫、垃圾焚烧、市政水务业绩逐季上升,到三季度其单季净利润增速分别为92.9%、29.7%、12.6%,而工业水、大气板块业绩压力在累积,三季度下滑为-11%、-59.3%。
而细分板块ROE基本都好于年初水平,三季度环卫、垃圾焚烧、工业水、市政水务、生态领域的ROE分别为5.1%、3.4%、1.7%、1.4%。
图5:前三季度细分板块季度ROE增速资料来源:Wind,华金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华金证券研究所业绩增速和盈利能力差异反映在估值上,截止11月,环卫、工业水、垃圾焚烧、生态、市政水务、大气板块的2020E年P/E分别为21X、18X、16X、15X、14X、6X,且普遍低于年中估值水平。
按照环保行业投资特点,四季度及次年一季度是较好投资时间,近期估值有望向上修复。
资料来源:Wind,华金证券研究所二、疫情影响危中有机,长期碳排达峰是关键1、“十三五”是生态环保发展最好时期2020年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
“十三五”时期,是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性重视,生态环境得到了全局性提升和保护。
“十三五”深入实施气、水、土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渤海综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七大污染防治战役,全面完成9项约束性指标。
具体来看:1)生态环境好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2015年的76.7%提升到2020年的86.7%,未达标城市PM2.5浓度较2015年累计下降23.1%;三类及以上水体比例较2015年66%提升至81%,劣五类水体比例较2015年9.7%降低至0.9%。
2)污染物排放减量:相较2015年,COD/氨氮/SO2/NOx排放量分别降低11.5%/11.9%/22.5%/16.3%。
3)遏制住碳排放快速上升局面:单位GDP碳排放量较2015年下降18.2%,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48.1%,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5.3%。
4)重点领域绿色节能改造进展: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5年降低15%,绿色建筑在新建民用建筑中比例达60%;清零地条钢、化解过剩钢铁产能2亿吨,煤电超低排放改造8.9亿千瓦等。
表1:“十三五”期间生态环保领域取得突出进展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华金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华金证券研究所2、五中全会:持续努力建设美丽中国(1)“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开局向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下一步将由发改委按照五中全会精神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具体测算得出量化目标和指标,并于明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审议。
(2)2035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碳排达峰是关键全会还擘画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2)持续改善环境质量、3)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4)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首先,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其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
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
同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河湖长制,推行林长制,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