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京都古迹,中原文化-华北旅游区
第五章京都古迹,中原文化-华北旅游区
• 万里长城最为著名,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被外国人视为中国的标志。 • 此外,还有赵州桥、卢沟桥和北京古观象台等 伟大工程。
45
(三)、宗教艺术,博大精深
• 本区是我国佛教、道教的发祥地。由于历 史上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尊儒重教”的 治国方针,大兴土木,因此,修建并保留 下来众多的佛寺、道观、石窟等宗教建筑。
26
(一)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 本区自古以来气候温暖,土壤肥沃,灌溉 便利,交通畅达,非常适合人类的生存繁衍 以及生产活动的开展。中华民族的祖先就 是在这一带发展了华夏文化,创造了灿烂 的古代华夏文明。 • 因此,该区存在丰富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如:旧石器时代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 址、山西丁村遗址、陕西蓝田猿人遗址,新 石器时代的河南仰韶文化遗址、陕西半坡 遗址、山东大汶口遗址等
• 植被:气候影响下,本区自然植被以温带 针、阔叶林为主,多分布在秦岭、燕山、 太行山等地带。 • 本区建立了许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河北雾灵山自然保 护区 • 5-10月为旅游旺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淡季。 (冬寒少雪,春季干燥多风,花木凋零)
25
二、人文地理环境
• 本区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很早就有人类在这里 活动。历朝历代多在此建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 文化遗迹,既有古人类文化遗址,又有古代建筑 遗迹。本区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俗风 情。这些人文旅游资源共同构成本区旅游资源的 突出特征。
• 主要分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陵、
冀北山地和秦巴山地等地理单元。
6
(一)地势起伏,地貌形态多样
冀北山地 秦晋高原 太 关中平原 行 山 陕南山地 地 华 北 山东丘陵 平 原
华北平原
• 华北平原是本区中东部的主要地貌类型,是一个 典型的冲积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及其支流 冲击而成的。 • 华北平原北邻燕山,南至淮河,西抵太行山,东 濒渤海和黄海。包括冀、鲁、豫三省大部分和京 津地区。
8
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起 长城,南至秦岭。包括山西大部分和陕西 中北部,由陕西高原和山西高原组成。
9
•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集中、 发育最典型的地区,黄土堆积厚达100 米左右、
•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秋 多暴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 黄土沟、梁等独特的地貌形态。
29
• 此外,传说中的“三皇”伏羲、神农 、轩 辕和“五帝”黄蒂 、颛顼、帝?、唐尧、 虞舜也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
30Biblioteka • 如最早的部落首领轩辕黄帝活动于陕西中 部一带,最后定居中原,其后代与其他部 落融合,形成中华民族,黄帝也被尊为中 华民族的始祖。神农炎帝尝百草活动于黄 河中下游地区,尧、舜活动于晋南,大禹 治水于晋、豫两省。本区留下了许多与这 些神话传说有关的遗迹,如陕西黄陵县的 黄帝陵、山西临汾市的尧庙、河南新郑市 的轩辕故里等。
第五章 京都古迹,中原 文化--华北旅游区
1
第一节 华北区旅游地理概述 第二节 北京市
主 目 录
2 3
第三节 天津市
第四节 河北省 第五节 山西省 第六节 山东省 第七节 河南省 第八节 陕西省
4
5 6 7
8
中国旅游地理
第四章 林海雪景,关东文化——东北旅游区
学习目标
1. 了解华北旅游区旅游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自然 的、人文的优势旅游资源。 2. 掌握华北旅游区独具特色的重要旅游景区景点。
14
冀北山地 秦晋高原 太 关中平原 行 山 陕南山地 地 华 北 山东丘陵 平 原
秦巴山地
• 位于陕西中南部,由秦岭和大巴山组成, 中间夹有汉中盆地。 •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
16
17
• 山岳:华山、骊山、太白山、终南山
• 秦巴山地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汉朝时即为 兵家争战之地,从而留下了陈仓道、张良 庙等众多与两汉和三国有关的历史古迹。
50
(四)、民俗文化,千般风情
• 本区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浓厚,拥 有许多独特的民俗风情,直到今天仍然流 传并不断被赋予新的生命。 • 在民居上,北京的四合院和黄土高原的窑 洞最具特色。
51
• 宽敞整洁的四合院曾经是北京最有代表性 的民居形式。
• 黄土高原由于土层深厚,有直立性,易于 开凿,非常适合建造窑洞居住。其特点是 经济便利,冬暖夏凉,十分坚固。
20
• 华北区东部濒临渤海和黄海,拥有漫长曲 折的海岸线,形成许多著名的海滨风景名 胜区,主要有冀东北海滨风景名胜区和胶 东半岛海滨风景名胜区。
21
(二)、河湖瀑海,各具特色
• 湖泊:天然湖泊和水库,天然湖泊集中在河北和 山东两省。
• 白洋淀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北省中部,是河北 第一大内陆湖,总面积366平方公里,盛产鱼虾和芦苇。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示意图
西北旅游资源区
东北旅游资源区
华北旅游资源区
华东旅游资源区
青藏旅游资源区
西南旅游资源区 华中旅游资源区 华南旅游资源区
第 一 节
华北区旅游地理概述
第一节
华北区旅游地理概述
• 一、自然地理环境
• (一)地势起伏,地貌形态多样
• 地貌种类齐全,包括平原、高原、山地、
丘陵和盆地。
31
(二)古城云集,古迹众多
• 本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期以来是我 国最发达地区,因此历朝历代多在此建都。 • 如: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建都于山西 平阳( 今临汾); 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 ——秦建都陕西 咸阳 • 此后历代王朝多以本区为中心,丛元朝开 始建都于今天的北京,直到最后一个封建 王朝清朝结束,统治中心都没有离开本区。 • 因此,本区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占有重要 地位。
52
• 山西境内有许多规模宏大的民居。 • 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 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官, 民宅看乔家”之说。
53
• 黄士风情:是本区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 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伴着漫天黄沙, 人们头上扎着羊肚手巾,腰间打着安塞腰 鼓、唱着悠扬高亢的陕北民歌,充分显示 了黄土高原人们豪放、淳朴、热情的性格。
32
1、古都名城
•
•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八大古都,有6个位于本区,即西安、北 京、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 西安古称长安,先后有西周、秦、西汉、隋、唐等13个 王朝在此建都。唐时成为我国唯一人 口过百万的城市, 与当时的雅典、开罗、罗马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33
• 北京有850多年的建都历史,金、元、明、清 4个王朝建都于此,金称中都,元朝称大都, 明初改为北平。
34
• 洛阳先后有东周、东汉、魏、晋、隋等9个 王朝定都于此,素有“九朝古都”之称。
35
中国旅游地理
第四章 林海雪景,关东文化——东北旅游区
安阳,简称殷、邺,是
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 省最北部
• 开封古称汴梁,先后有后梁、后晋、北宋、 金等7个王朝在此建都,有“七朝都会”之 称。 • 此外,本区还有天津、承德、大同、曲阜、 延安等历史文化名城。
42
43
中国旅游地理
第四章 林海雪景,关东文化——东北旅游区
明十三陵(明朝皇 帝陵寝),坐落于 北京市昌平区天寿 山麓,共埋葬了十 三位皇帝、二十三 位皇后、二位太子、 三十余名妃嫔、两 位太监。
4、伟大工程
•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在几千 年的历史长河中,黄河中下游地区留下了许 多闻名于世的伟大工程。
陈仓道
张良庙
18
(二)、河湖瀑海,各具特色
• • 华北旅游区拥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和海滨等多种 水景资源。 黄河:中华母亲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 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 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19
• 壶口瀑布:黄河流经陕西宜川与山西吉县 交界处,河面骤然变窄形成。落差超过30 米。 • “地上悬河”:黄河出河南孟津后,进入下 游,泥沙逐渐淤积,致使河床不断抬高, 河面高出两侧地面3-5m,形成世界罕见的 “地上悬河”。
• 我国历代王朝的帝王陵寝绝大多数分 布在本区。
41
• 本区的古墓陵寝主要分为帝王陵寝和 名人墓祠两类。 • 帝王陵寝主要有北京明十三陵,河北 清东陵、清西陵,陕西黄帝陵、秦始 皇陵等 •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 园。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 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 的地下皇陵。
22
• 微山湖是位于山东省微山县南部的断陷湖。
23
(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 华北旅游区位于中纬度暖温带气候区,东临渤海、 黄海,西北及西南部以群山为屏,在东亚季风环 流的控制下,形成以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 的气候 • 特征: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旱多风,夏热多雨, 秋高气爽,冬寒少雪。
24
47
48
• 石窟:本区有我国四大石窟中的洛阳龙门 石窟和大同云岗石窟。龙门石窟被列人世 界文化遗产名录。(另外两个?)
49
• 本区的戏剧、书法、诗词、绘画、雕刻等 同样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各省都有 传统的剧种,如北京的京剧,河北的评剧、 河北梆子,陕西的秦腔。 • 京剧被称为我国的“国粹”,是“中国文 化四绝”之一。
10
11
山东丘陵
• 位于山东半岛上,包括鲁中南丘陵和胶 东丘陵两部分。
12
• 山东丘陵大部分地区为断块低山丘陵, 地表起伏破碎,海拔约为200-500m • 泰山:位于中部,被尊称 为“五岳之 首”。 • 崂山:位于青岛附近,濒临黄海。
13
冀北山地
• 位于本区北部,主要包括燕山山脉,一般 海拔在1000m左右,是华北平原和内蒙古 高原的过渡地带。 • 北部:木兰围场、承德避暑山庄 • 东部:山海关--万里长城的起点 • 燕山 • 明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