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排架工程施工方案一、基础模板工程1、基础承台及基础梁模板施工流程弹线、找平→钢筋绑扎→安装侧模→安装支撑系统。
2、基础承台、梁侧模2.1、模板构造:采用15厚胶合板作为面板、40×90木枋背楞、钢管、扣件加固。
2.2、模板施工要点:1)模板支设时,竖向木枋在里、横向钢管围檩在外,竖向背檩采用40×90木枋,横向围檩采用φ48×3.5钢管。
2)承台侧模,用钢管和木枋作为斜撑支撑于土壁,以保证承台侧模有足够的刚度和可靠的稳定性。
3、墙模板3.1、模板构造:采用15厚胶合板作为面板、40×90木枋背楞、ф48钢管、扣件、ф10对拉螺栓连接加固;对拉螺栓中间加焊止水片。
3.2、墙模支设要点:1)支模前在底板表面弹出墙的边线,弹好模板安装位置线和支模控制线,并核对标高找平。
2)墙板的对拉螺栓应在中间和两边加焊4×50×50的钢板止水片,加20厚小木块,以利拆模后凿除,使对拉螺栓割除后,能用水泥砂浆填平。
3)为防止墙模下口跑浆,发生烂根现象和控制支模高度,在打砼之前将木底模与底板之间的缝隙用砂浆或海绵条等堵严。
4)墙模校正时拉杆与地面夹角宜为45 ,连接拉杆的预埋筋直径不小于φ25mm,距离为墙高的3/4。
5)墙模支好后,加底模顶撑和中上部加拉撑,以保证结构截面尺寸的准确性。
二、主体结构模板工程1、柱模板1.1、柱模构造:面板采用 =18mm胶合板,木楞为40×90木枋,木楞间距为200mm。
采用φ48钢管(双杆)围檩,间距为:2m以下间距400 mm;2m以上间距600mm设一道箍。
1.2、柱模板施工要点:1)柱模板拼装前复核基层上的模板控制线,在主筋上做好找平层控制标高,然后在基层上做30mm厚砂浆找平层。
模板拼装前板面涂刷脱模剂,用吸尘器、鼓风机清除结构内的垃圾。
2)在浇筑梁板混凝土前,在柱的每面柱外300mm处预留两根Ф18钢筋头高出楼面150mm,在支柱模板时,采用木方将模板与预留的钢筋头固定,以确保柱定位的准确。
3)对柱模的标高及垂直进行校正,无误后用斜撑夹固定。
4)对通排柱模板,先装两端柱模板,校正固定,拉通长线校正中间各柱模板。
模板按柱子大小,预拼成一面一片(一面的一边带一个角模),或两面一片,就位后先用铅丝与主筋绑扎临时固定,用U形卡将两侧模板连接卡紧,安装完两面再安另外两面模板。
5)安装柱模的拉杆或斜撑:柱模每边设2根拉杆,固定于事先预埋在楼板内的钢筋环上,用经纬仪控制,用花篮螺栓调节校正模板垂直度。
拉杆与地面夹角宜为45O,预埋的钢筋环与柱距离宜为3/4柱高。
6)柱模安装时应在一侧靠近根部及沿柱高每隔2000mm设置200mm高的检查口,待模板安装完成并清理结束浇筑砼前将检查口封堵。
柱模板对拉螺栓设置示意图2、梁板模2.1、模板选型:1)采用梁侧模包底模,楼板模压梁侧模法施工。
2)梁侧模及底模采用胶合板(δ=15mm)。
3)楼板底模下设40×90木枋作为纵向小搁栅,间距为400mm,大搁栅采用100×100木枋,间距为900mm。
放置于支撑立柱上部的调节支撑头上。
4)梁侧模采用φ48钢管做背楞,当梁高小于600mm时,间距取≤750mm,当梁高大于600mm 时,间距宜≤600mm,且沿梁长度方向设φ48钢管做水平背楞;梁中央和梁底模下口应设φ12拉杆一道,抵抗砼的侧压力,拉杆间距为:当梁高≤600mm时,间距为800mm;当1200≤梁高>600mm时,间距为600mm梁中部拉杆外加塑料套管,可以使拉杆拆卸后周转使用。
梁侧向加斜撑,以确保梁模稳定,间距为900mm。
5)梁底模铺在木枋50×100的小搁栅上,小格栅间距根据梁宽尺寸定为200~250mm之间,主搁栅采用100×100木枋。
6)梁板的承重体系采用钢管排架承重的形式,选用Φ48钢管作为立杆,立杆纵向间距选为800mm,横向间距选为1000mm;所有立杆下均应设50*100木方垫木,长度不少于2跨;从楼地面向上200mm左右要设置纵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然后在第一步距为1800mm设置水平拉杆,以后每间隔1500mm均要设置水平拉杆;水平拉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接头位置的应交错布置,相邻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主次梁等交叉处,为防止砼在浇捣中产生变形,影响砼的外观质量,另外增设立杆顶撑。
7)由于该工程办公区梁板排架层高为4.5m的满堂脚手架,在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水平剪刀撑应在支架两端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应根据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角度为45°、50°、60°而分别为7根、6根、5根,最低不得少于4跨,且不应小于6m。
8)梁板模板构造示意见附图2.2、模板施工:1)在楼层平台梁板砼浇捣完毕,弹出主梁的中心线、轴线和位置线。
2)按规范要求支搭梁底和板底钢管脚手架。
3)从边跨一侧开始安装,先安第一排立杆,上好连接横杆,再安第二排立杆,二者之间用横杆连接好,依次逐排安装。
4)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撑头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要拉线找直,并进行梁底板起拱,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3‰,注意起拱应在支模开始时进行,而后将侧模和底模连成整体。
在预留起拱量时,要迭加上支撑间隙闭合等因素,使梁在拆模后起拱量符合规范要求。
5)梁斜撑搭设须牢固,且与水平夹角不得大于60 ,使斜撑起作用。
6)在梁模与柱模的接口处理、主梁楼板与次梁模板的接口处理,以及梁模板与楼板模板接口处的处理,谨防在这些部位发生漏浆或构件尺寸偏差等现象。
7) 按楼板尺寸,铺设楼板模板,从一侧开始铺设板,尽可能选用整张的,并且是经包边角处理的胶合板,余下尺寸再需裁切。
以利于多次周转使用。
8)模板铺设完毕,应用水平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
9)标高校正完后,支撑系统加设剪刀撑,加设二道纵横水平向拉杆,以保证支撑系统的稳定。
10)支撑搭设时,必须保证上下层支撑在同一垂直线上。
2.3、模板拆除2.3.1、拆模条件1)模板拆除应以同条件试块确定拆模时间,确保混凝土表面不会缺棱掉角、蜂窝麻面。
2)板、梁底模应在同条件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拆除。
梁跨度超过8m或悬挑梁时必须在同条件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拆除。
2.3.2、首先拆除梁侧模板,再拆除楼板模板,楼板模板拆除时,先调节顶部支撑头,使其向下移动,达到模板与楼板分离的要求,保留养护支撑及其上的养护木方或养护模板,其余模板均落在满堂脚手架上。
2.3.3、用钩子或扁铲撬棍将未拆下的模板撬下,等模板全部落下之后,再集中运出并堆放指定地点,分规格码放好。
2.3.4、梁模加设拉杆螺栓时,应先拆掉拉杆和背楞之后,再拆除侧模和底模,梁底模拆除时砼强度必须满足规定的要求才可以拆除。
2.3.5、梁、板底支撑拆除时,须在上层梁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才可以拆除。
模板计算:1、假定条件及有关参数取值楼板长度a(m) 8.1 宽度b(m) 6.2 厚度h(m) 0.12楼层净高H(m) 6.1 横杆步距(mm) 1800 步数n03模板形式:夹板+木楞方案荷载折减系数k为:0.9模板选用:落叶松胶合板夹板厚度t0(mm) 12惯性矩Im(mm4) 486000截面抵抗矩Wm(mm3) 54000弹性模量Em(N/mm2) 4000内楞木选用:落叶松楞木宽度b1(mm) 50 楞木高度t1(mm) 100惯性矩Il(mm4) 4166667 截面抵抗矩Wl(mm3) 83333木材的弹性模量El(N/mm2) 10000楞木净距l3(mm) 225 小楞根数n 3外钢楞采用φ48×3.5钢管截面积A(mm2)489 截面抵抗矩W(mm3) 5080截面惯性矩I(mm4) 121900 钢材的弹性模量E(N/mm2) 206000大楞间距(横向) l1(mm) 900 大楞间距(纵向) l2(mm) 9002、计算1、荷载计算①底模自重 0.5×1.2= 0.60 kN/m2②混凝土自重24×h×1.2= 3.46 kN/m2③钢筋重量 1.1×h×1.2= 0.16 kN/m2④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 2.5×1.4= 3.50 N/m2线荷载为:q1=k×(①+②+③+④)= 6.94 kN/m2 (用于强度验算) q2=k×(①+②+③)= 3.79 kN/m2 (用于挠度验算)2、模板验算(按三跨连续梁计算)抗弯强度验算:M=0.10×q1×1000×l32= 35149 N·mmσ=M/Wm= 0.65 N/mm2 ≤[fm]其中:[fm] 为夹板抗弯强度设计值 20 N/mm2符合要求挠度验算:w=0.677×q2×1000×l34/100EmIm= 0.03 mm ≤[w]其中:[w]为允许挠度[w]=l3/400= 0.5625 mm符合要求3、小楞验算(按简支梁计算)抗弯强度验算:M=0.125×q1×l3×l22= 158169 N·mmσ=M/Wl= 1.90 N/mm2 ≤[fm]其中:[fm] 为木材抗弯、抗拉强度设计值13 N/mm2符合要求挠度验算:w=5×q2×l3×l24/384ElIl= 0.17 mm ≤[w]其中:[w]为允许挠度[w]=l2/500= 1.8 mm符合要求4、大楞验算(按三跨连续梁计算)抗弯强度验算:M=0.10×q1×l2×l12= 506142 N·mmσ=M/W=99.63 N/mm2 ≤[f]其中:[f] 为钢材抗弯、抗拉强度设计值 205 N/mm2符合要求挠度验算:w=0.677×q2×l2×l14/100EI= 0.60 mm ≤[w]其中:[w]为允许挠度[w]=l1/500= 1.8 mm符合要求5、钢管立柱验算支模排架自重N’=(38.4×(l1+l2×(1+n))+15×(2+n))×n0×1.2= 1008 N每根立柱承受的荷载N:N=q1×l1×l2+N’= 6.632 kN一般按立柱的稳定性控制,可按两端铰,按受压弯构件简化计算查建筑施工手册,搭接立杆容许荷载为 11.6 kN符合要求三、质量保证措施:3、1排架搭设时应调选钢管,弯曲、开裂、薄皮管不允许用在竖向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