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管理新七大手法排列圖、因果分析圖等老七种質量管理常用工具,在生產現場的質量管理中,用來歸納整理數据,并從中尋找出影響質量的原因,進而采取對策以控制質量。
這种方法簡便易進。
但是,隨著質量管理活動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僅靠這老七种常用工具還是不夠的,為此日本科技聯盟質量管理方法研究會又提出了新七种質量管理工具。
所謂質量管理新七种工具是指關聯圖法、KJ法、系統圖法、矩陳圖法、矩陳數据解析法、過程決策程序圖法(PDPC法)和箭條圖法。
它們作為方法在質量管理的領域中應用為新七种工具。
但以圖形式來歸納整理質量信息資料,幫助人們清理思路,作好全面質理管理的計划,卻有突出的作用,并能和常用的老七种工具相鋪相成。
一、關聯圖法所謂關聯圖法,就是把几個問題与其主要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加以標示,以找出關鍵問題与因素的方法。
關聯圖法的基本圖形,見圖4-10所示。
圖4-10關聯圖的基本圖形關聯圖法是抓問題的核心,指導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方法。
因此,它不僅可以用來解決企業質量管理方面的問題,而且也可應用于社會現象的分析。
對工業企業質量管理來說,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工厂目標的制訂和展開;用制訂質量管理的推進計划;用制訂質量改進的活動方案;用于改進和提高質量職能及部門的工作質量。
通過繪制關聯圖,找到影響質量的關鍵原因,從而通過优先解決主要問題而解決質量問題。
關聯圖的优點是不拘形或,由有關人員共同深挖問題原因,討論將什么問題作為重點或优先解決,從廣闊視野看問題全貌,以便捕捉到一般因果圖所不便表示的各种因素間的因果關系。
因此,也容易找出确切的對策。
二、KJ法(親和圖法)所謂KJ法,就是對于未知或雜亂無章的問題,首先收集有關的文字資料作成卡片,然后利用資料卡片之間的內在關系(即親和性)歸納整理成圖解形式,進而從中找到應解決的問題和明确這問題形態。
這种圖觖方法就是親和圖法。
由于該方法是由日本川喜田二郎(Kawakita Jiko)提出,以“川”“二”兩日文漢字的羅馬拼音字頭命名,則稱為KJ法。
KJ法常常用來研究“應如何進行新產品的研究開發?”“今后質量保証怎么搞?”等課題的研究。
KJ的應用步驟如下:1.确定課題一般應選定一些應解決但又不易解決的課題作為KJ法的對象。
如“本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現狀診斷”,“五年后質量保証的發展趨勢”,“80年代的全面質量管理應如何開展”,“怎么開展有效的質量管理小組活動”等,都是KJ法的對象。
2.收集語言文字資料課題确定以后,就要用各种各樣的方法收集与該課題有關的語言文字資料。
3.把語言文字資料作成卡片把收集的語言文字資料,按內容分解為一些具有最低限度獨立意義的短句,把每一短句記錄在卡片上。
4.展開資料卡把資料卡攤放在面前,使之能看到每張卡片的內容。
5.利用卡片間新和性歸攏卡片把一些“几乎相同”或“十分相似”即相互間“親近”的卡片集攏在一起。
但決不能人為地去歸類。
6.制作親和卡把集攏的每組卡征上的語言,歸納成新的短句,記錄在新的卡片上,這就是親和卡或稱標題卡。
并把親和卡放在該組資料卡上面。
7.排列卡片作成親和圖把各組卡片展開并排列起來,根据其相互關系作成親和圖。
如果收集語言文字資料時還處于混沌狀態,作出親和圖時,就脈絡一目了然了。
8.口頭發表或寫成報告作出親和圖之后,既可口頭講解,也可把講解內容寫成書面報告發表。
由此可知KJ法主要應用于P階段,以整理未知的混亂事件,确定問題所在。
三、系統圖法系統圖法是用于系統地探求達到目的最為适當的方法。
系統圖又稱為樹形圖,它是采用樹木分枝的形狀來表達事物的現象,它和很早以前被用于家譜和組織系統的一种常見圖形。
所謂系統圖法,就是把要實現的目的与需要采取的措施手段,系統地展開并繪制圖,達到明确的問題的重點,尋找出最佳手段和措施,目的的方法(見圖4-11所示)。
…圖4-11系統圖的基本形式系統圖法的用途較為廣泛,在工業企業的質量管理中,其主要用途有:用于制訂和解決工業企業內的產品質量、成本、產量、交貨期等問題的措施方案。
用于厂長方針目標的展開和管理。
●用于產品的開發設計中的設計質量的展開。
❍用表示工業企業組織机构。
⏹可以作為因果分析圖使用,尋找影響質量問題的主要因素等。
系統圖的制作常常采取下列5個步驟:1、确定作圖的基本目的就是把要解決的問題以簡單明确的語句表達出來。
記在卡片上并放在一張大紙的左側中央。
2、將達到基本目的所需的措施(方法或手段)從左向右逐級展開,一直展開到可以采取具体行動的措施時為止。
但要注意一張措施卡上只能記一項措施。
3、确認目的与措施的關系從左向右,逐級審核“為此目的是否确需這些措施”?或者從右向左審核:“采用這些措施后能否達到這個目的?”以便于發現矛盾或遺漏,及時進行糾正和補充。
4、整理成系統圖固定卡片位置,用直線將目的与措施關系連接起來,制成系統圖。
5、制定實施計划從最右端可以采取具体行動的措施開始,依所制定實施計划、明确實施內容,實施人及完成日期等。
四、矩陣圖法所謂矩陣圖法,就是把与問題有關的成對因素,即把屬于因素組L的因素L1,L2,…,L i…,L m和屬于因素組R 的因素R1,R2,…,Ri…,Rm,分別排列成行和列,构成方陣圖,在其坐標的交點上表示L和R 各因素之間相互聯程度的圖形。
如圖4-12所示。
圖4-12矩陣圖的形式根所据圖中L因素和R因素坐標的交點相互關聯程度,可以明确得到兩個情況:從二元排列中,探索問題的所在和問題的形態。
從二元的關系中,可得到解決問題的啟示等。
從因素L和因素R的交點得到“构思”的要點來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矩陣圖法。
矩陣圖法的用途較廣,一般有兩种以上的目的和結果,并要使它与手段和原因相應展開的情況下,可用矩陣圖法。
從質量管理角度,它可以應用下述几個方面:用于新產品開發設計,老產品改造的設想方案。
用于分析生產工序中產生不良現象的原因。
●用于分析某一代用質量特性(如毛坯)同用戶所要求的多种質量特性的對應關系。
❍用于分析產品質量特性和有關部門的相互關系,明确質量變化,建立產品的質量管理体系。
⏹用加強質量評价体制和提高工作效率等。
現以開發新產品時,用掌握用戶的矩陣圖為例,說明矩陣圖的制作步驟:1、确定新產品概況質量管理的出發點是“滿足用戶的要求”。
為此,必頇确切的掌握用戶對新產品的質量要求,要确定產品銷售對象,他們對產品的要求及使用方法等概況,并歸納出大致的開發方向。
2、把用戶要求記入卡片把用戶的具体質量要求記在卡片上,這种卡片稱之為用質量要求卡。
3、對卡片進行分類對所收集的卡片進行分類,即把內容相近的用戶要求分類合并在一起。
4、按用戶要求的抽象度高低逐級排列卡片。
如同繪制系統圖那樣,逐級排列卡片。
如用戶對象用塑料桶的質量要求卡,可排成表4-4。
表4-4家用塑料桶的質量要求6、确定代用特性所謂代用特性就是能代表產品固有性質的特性。
并且也把類似的代用特性歸類,按抽象度高低分級排列。
7、將用戶的要求与代用特性用矩陣圖表示出來上述家用塑料桶的矩陣圖可如表4-5所示。
在質量管理界,用來掌握用戶質量要求的矩陣圖又被稱為“質量表”。
表4-5家用塑料桶質量表7、用◎,①,❒等符號表示用戶要求与代用特性之間的對應強度順序。
強度大小可討論确定。
上述矩陣圖中強度大小符號依次為◎>①>❒。
8、确定并設計出各項代用特性的內容從家用塑料桶的情況來看,應得視桶的形狀設狀,日本的家用塑料桶設計為桃形桶,淺粉紅色,深受日本婦女喜愛而暢銷。
因為桃形桶在提運時不磕腿,倒水又方便,還可放置其他物品和買萊。
除這种L型矩陣圖外,還有T型、X型、C型和P型矩陣圖。
五、矩陣數据分析法所謂矩陣數据分析法,就是將矩陣圖中各因素相互關系的數据(見表4-6),通過計算可整理的一种方法。
這种方法在新質量管理七种工具中是唯一用數值資料來解析,其結果仍以圖來表示的方法。
它的主要方法叫做“主成份分析法”,是多變量解析法的一种。
矩陣數据解析法的主要用途有:分析影響工序質量的錯綜复雜因素。
解析由大量數据組成的不良因素。
●根据市場調查資料,分析用戶以產品質量的期望。
❍分析評价复雜的質量問題。
⏹感官檢查結果的分析等。
矩陣數据分析法使用過程中,因計算量較大而且复雜,需用電子計算机進行計算,故只介紹一下其分析步驟。
表4-6 各評价組合對种食品的帄均嗜好。
首先將原始數据抄寫,整理為矩陣形式,如表4-6那樣。
就各評价項目求出帄均值与標准偏差。
●將數据標准化。
就是由于評价項目的量值与單位不同,不能進行比較。
因此,需將各項原始數据減去該項數据的帄均值,然后除以該項數据的標准偏差,這就是數据標准化。
標准化的數据才能進行比較。
❍計算相系數。
⏹計算特征值,這是就要矩陣計算技術,應用變量分析方法。
☐計算特征矢量、因子負荷量。
這兩個量均用于計算主成分得分及表示主成分所具有的意義。
☐計算主成分得分。
❑用坐標圖表示主成分的散布狀態❒考察結果。
矩陣數据分析法是整理复雜性數据的有效方法,在通過電子計算机解決計算的复雜性后,我們就可以把精力放在結果的觀察分析上了,但運用這种方法時應注意以下兩點:詴樣個數應比評价項目數多,最好多2倍以上,否則,不能進行准确的分析。
要根据分析結果多次變化評价項目才能獲得好的效果。
要惜工時,不怕麻煩。
六、過程決策程序圖法過程決策程序圖法(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簡稱PDPC法。
所謂PDPC 法,就是要實現某一事物的理想目的過程中可能要發生的各种問題,事先推想出能夠得到的各种結果,制訂出解決的措施方案,并能隨著事態進展,對出現新的問題及時加以修正,最終保証實現其理想目的的方法。
因此,有關文獻對PDPC 法作了如下定義:“對于隨著事態進展可以設想各种結果的問題,應用PDPC法可以找到實現最佳結果的途徑。
”這個定義可用PDPC法的基本形式(圖4-13)所示。
從圖4-13中可看出,要從A0到達理想目的Z,首先要考慮了A1,A2,A3,…A P 這樣一個過程。
預測實現A3有困難,則可考慮A0,A1,A2,B1,B2…,B q這樣一個過程達到理想狀態Z的方法。
如果上述兩個系列都不行,再可從C1,C2,C3,…,C r或C19,C2,C3,D1,D2,…,D s這兩個系列來考慮作為實現理想狀態Z的手段。
過程決策程序圖法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制訂企業目標管理的實施計划;用于制訂新產品詴制計划或新產品開發設計的實施計划;●用于預測和制訂系統中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和解決的措施;❍用于制訂生產工序中防止發生質量問題的措施;⏹用于制訂和選擇談判方案的措施。
PDPC法不同于關聯圖、系統圖,它的形式沒有一定規定,正如其發明者近藤博士所說“PCPC沒有嚴密的規則,与其說是分析的方法,莫如講它是啟發思路的方法。
”PDPC法有兩种型式,逐次展開型PDPC和強制連結型PD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