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专题八语文考试范围:古代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释】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
3.结合相关诗句,说说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写景的,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4.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5~6题。
定西番唐·温庭筠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
肠断寒门消息,雁来稀。
定西番唐·牛峤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
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5.简要概括温词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及牛词中抒情主人公“梦长安”的原因。
6.这两首词的结尾二句都传达了相思之情,但传情手法有较大差异,请具体说明。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浪淘沙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7.诗的开头两句中“吼”字和“触”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
8.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春日即事吕本中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①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②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注释】①阑干:栏杆。
②兔葵燕麦:两种植物。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序:“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9.本诗第二联,宋张九成评道:“此自可入画,人之情意,物之容态,二句尽之。
”(《横浦日新录》)试就此作简要分析。
10.第三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指出并分析其妙处。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题杭州樟亭郑谷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
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
11.诗中写了哪些“登临”所见之景?突出了景物的哪些特点?1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拟古(其七)陶渊明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13.第二句中的“扇”字,是常见的字眼,却显得新鲜有味。
试结合诗句赏析。
14.“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冷语刺骨。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句中的“刺骨”之痛。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夕崔涂①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注释】①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这里指作者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5.第二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找出一种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6.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试找出并加以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7~18题。
池州翠微亭岳飞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17.有人认为,“催”字看似平常,实则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刻画出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18.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何独到之处?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9~20题。
离亭燕张升一带江山如画,风物①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②。
蓼屿荻花洲③,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④。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①风物:风光、景物。
②霁色:雨后初晴时的天色。
冷光:指江水清冷的光。
相射:互相辉映。
③蓼(liǎo):一种水草。
荻:一种草,与芦相似。
④亚:低垂。
19.这首词的上阙描绘了哪些景物?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20.词的下阙是怎样抒情的?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1~22题。
临江仙晁补之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
松间药臼竹间衣。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21.这首词的上阕首句“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22.下阕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3~24题。
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①。
倚东风、豪兴徜徉②。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注释】①陂塘:池塘。
②徜徉:安闲自得地步行。
23.词人在词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4.此词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点?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5~26题。
鹧鸪天李清照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①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释】①仲宣怀远: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曾写《登楼赋》抒怀。
25.这首词的三四句分别着一“喜”字和“宜”字,是在写欢乐之情吗?请作简要分析。
26.试析这首词的写作特色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7~28题。
满江红·金陵怀古萨都剌①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②。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
怀故国,空陈迹。
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③泣。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注释】①萨都剌,元代诗人,在元文宗至顺三年调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
该词大约作于此时。
②畴昔:从前。
③寒螀(jiāng):寒蝉。
27.“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中“急”字好在哪里?请简析之。
28.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简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9~30题。
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29.这首曲子采用了哪些意象?描写出一幅怎样的画面?30.“芭蕉雨声秋梦里”是全曲抒发“秋怀”的高峰,试分析它蕴含的感情。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1~32题。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明·陈子龙①满眼韶华②,东风惯③是吹红去。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④路。
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⑤。
【注释】①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
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被俘后,不屈而死。
他的词在缠绵宛转中寄托了爱国深情。
②韶华:美丽的春光。
③惯:照例。
④王孙路:指归路。
王孙:泛指宦属子弟。
⑤“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
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
31.这首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32.词的下阙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33~34题。
咏史龚自珍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①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②。
田横③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注释】①牢盆:本是古代煮盐的器具,这里代指把持盐政的官僚和盐业巨商。
②稻粱谋:语出杜甫诗:“君看随阳雁,各为稻粱谋!”原为飞鸟谋求稻粱食物,这里借指文人著书立说只为谋求衣食生活。
③田横:故齐王田氏宗族,刘邦建立汉朝后,因耻于向刘邦称臣,自刎而死,其部下500人闻讯,也全部自杀,以示不屈。
33.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有何独特之处?34.尾联“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十八、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35~36题。
双调·庆东原白朴忘忧草①,含笑花②,劝君闻早冠宜挂③。
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④。
【注释】①忘忧草:即萱草,又名紫萱,可食,食后如酒醉,故有忘忧之名。
②含笑花:木本植物,花如兰,“开时常不满,若含笑焉。
”③闻早:趁早。
冠宜挂:即宜辞官。
④渔樵话:渔人樵夫所说的闲话。
35.此曲首句描绘了哪些景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6.本曲的语言有怎样的风格?请简要赏析。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7~38题。
和盛集陶落叶①钱谦益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
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
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②正无衣。
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
【注释】①清兵攻破南京后,钱谦益率先迎降,被授予重职后六月病归,后因被人告发反清被捕,旋改狱外看管,时其友盛集陶等常到明故宫踏落叶作诗,此诗即和盛在明故宫踏落叶时所作。
②青女:主霜雪的女神。
37.首句“秋老钟山万木稀”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38.此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二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39~40题。
秋闺思张仲素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施肩吾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①上暗生尘。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释】①回文机: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婉转循环,词意凄婉。
39.两首诗写景的手法有何不同?40.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语文专题八答案与解析1.【参考答案】两个“自”字,都是“独自”的意思,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有情,以自流之水写无可奈何的伤别之情。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人伤心”的主观感受与“江自流”的客观景象的统一,明确诗人是以水的无情反衬人的有情。
2.【参考答案】写法:以景作结,融情于景;好处:营造意境,含蓄蕴藉。
“青山万里一孤舟”用辽阔的万里青山与孤舟的对比写尽了裴郎中被贬途中的孤独,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恋恋不舍的深情。
【解析】结尾一句诗人联想出一幅“友人乘一叶孤舟在万里青山之中,在烟波浩渺的长江上顺流而下”的图景,将无限的怅惘与牵挂不舍之情巧妙地融合其中,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
可以说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颇具李太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妙!3.【参考答案】抓住“露”“月”“泉”“竹”“鸟”等意象来写景。
这样描写一方面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意境,一方面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