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2018年07月02日,智研(一)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概况1、定义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主要用于医疗诊断、监护和治疗。
从上表可见,医疗器械的特点是产品间差异极大,既包括止血海绵、一次性输液设备这类较简单的产品,也包括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这类复杂的大型设备;基础领域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精密机械、光学、自动控制、流体力学等众多方面。
因此,医疗器械的发展受相应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影响很大,美国、欧洲、日本由于发达的工业基础和多年的技术积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2、市场情况(1)受益于需求端驱动,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持续稳定增长随着全球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长期来看全球范围内医疗器械市场将持续增长。
2016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为3,868 亿美元,预计2022年将超过5,200亿美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5.10%。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十亿美元)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全球各地区医疗器械发展阶段各异从区域来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产品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增长稳定。
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医疗器械市场,产品普及需求与升级换代需求并存,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
美国是医疗器械最主要的市场和制造国,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约40%市场份额。
美国医疗器械行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欧洲是全球医疗器械第二大市场和制造地区,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约30%市场份额。
德国和法国是欧洲医疗器械的主要制造国。
法国是仅次于德国的欧洲第二大医疗器械制造国, 医疗器械出口国。
中国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 市场份额,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领域, 产量居世界第一。
分份额由外资企业占领。
日本是全球一个重要的医疗器械制造国, 本在医疗器械行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医学影像领域。
(3) 医疗器械部分子领域发展迅猛从具体领域来看,2016年前15大医疗器械种类销售额达3,254 亿美元,合计市场规模占比为84.1%,预计2022年可达4,386亿美元。
其中,前三类医疗器械类别是体 外诊断、心血管类和影像类,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分别为 494亿美元、446亿美元和392 亿美元,到2022年市场规模预计将分别达到696亿美元、623亿美元和480亿美元。
(4)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迅速我国是人口大国,医疗器械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增长迅速,行业规模从 2006年的434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69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23.89%4。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 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 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提咼, 医疗需求将不断释放, 从而推动医疗器 械市场迅速扩容。
随着全球制造业产能转移以及国内装备制造能力的提升, 中国已经成为医疗器械的重要出口国,医疗器械出口规模逐年提升。
2016年我国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总金额为93.63亿美元,自2010以年来复合增长率达到 9.27%。
随着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技 术提升和规模壮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还将逐渐扩大,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将在全球医疗器械贸易中承担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行业竞争格局1、行业竞争格局全球范围来看,能够生产医疗器械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其他国家的医疗器械产业相对不发达。
(1) 医疗器械行业属于全球范围内集中度较高的行业2016年,全球前十大医疗器械公司占据37%的市场份额,前三十大医疗器械公司占据63%的市场份额。
(2) 我国高端市场被跨国公司占据,国内大多数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与国际医疗器械巨头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对于大 型设备及高端医疗设备, 国内医疗机构仍倾向于使用进口设备,进口医疗器械高昂的费用也是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国内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具有价格优势的常规产品,包括中小型器械及耗材类产品, 仅有部分产品具备了和进口医疗器械分庭抗礼的实力,例如监护仪、麻醉机、血液细胞分析仪、彩超和生化分析仪等。
也是欧洲主要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约 14% 我国咼端医疗器械市场大部 基于其工业发展基础,日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018年04月18日1、定义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主要用于医疗诊断、监护和治疗。
从上表可见,医疗器械的特点是产品间差异极大,既包括止血海绵、一次性输液设备这类较简单的产品,也包括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这类复杂的大型设备;基础领域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精密机械、光学、自动控制、流体力学等众多方面。
因此,医疗器械的发展受相应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影响很大,美国、欧洲、日本由于发达的工业基础和多年的技术积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2、市场情况(1)受益于需求端驱动,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持续稳定增长随着全球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长期来看全球范围内医疗器械市场将持续增长。
2016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为3,868 亿美元,预计2022年将超过5,200亿美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5.10%。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十亿美元)■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韦场俎技:十亿类元)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全球各地区医疗器械发展阶段各异从区域来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产品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增长稳定。
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医疗器械市场,产品普及需求与升级换代需求并存,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
美国是医疗器械最主要的市场和制造国,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约40%市场份额。
美国医疗器械行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欧洲是全球医疗器械第二大市场和制造地区,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约30%市场份额。
德国和法国是欧洲医疗器械的主要制造国。
法国是仅次于德国的欧洲第二大医疗器械制造国,也是欧洲主要医疗器械出口国。
中国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约14%市场份额,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领域,产量居世界第一。
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大部分份额由外资企业占领。
日本是全球一个重要的医疗器械制造国,基于其工业发展基础,日本在医疗器械行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医学影像领域。
(3)医疗器械部分子领域发展迅猛从具体领域来看,2016年前15大医疗器械种类销售额达3,254 亿美元,合计市场规模占比为84.1%,预计2022年可达4,386亿美元。
其中,前三类医疗器械类别是体外诊断、心血管类和影像类,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分别为494亿美元、446亿美元和392 亿美元,到2022年市场规模预计将分别达到696亿美元、623亿美元和480亿美元。
(4)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迅速我国是人口大国,医疗器械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增长迅速,行业规模从2006年的434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69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3.89%。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提咼,医疗需求将不断释放,从而推动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容。
随着全球制造业产能转移以及国内装备制造能力的提升,中国已经成为医疗器械的重要出口国,医疗器械出口规模逐年提升。
2016年我国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总金额为93.63亿美元,自2010以年来复合增长率达到9.27%。
随着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技术提升和规模壮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还将逐渐扩大,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将在全球医疗器械贸易中承担更为重要的作用。
3、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我国医改政策推动行业扩容2009年,国务院印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对医疗健康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推动行业健康、有序、规范的发展。
在医疗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医疗服务市场逐步开放,使得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各类医疗机构数目稳步增长,未来预计将保持持续增长。
同时,原有的医疗机构纷纷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两方面需求叠加带来大量的医疗基础设施投入,医疗器械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受益于整个行业扩容。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有序就医格局。
随着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及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中国成为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
在市场需求的刺激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在整个医疗行业中的重要地位越发凸显。
(2)政策支持国产医疗器械近年来,国家针对医疗器械行业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在企业创新和高端产品国产化两方面对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支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产业政策方面,国家将高端医疗设备列为重点发展目标。
《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未来5年将重点研制核医学影像设备、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无创呼吸机等诊疗设备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等体外诊断设备,开发应用医用加速器等治疗设备及心脏瓣膜和起搏器、介入支架、人工关节等植入产品;国家发改委2017年第1号公告指出,医疗器械领域的医学影像设备与服务、先进治疗设备及服务、医用检查检验仪器及服务、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及服务四大类方向入选《战略性新兴产品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2016版)。
政府在推动医疗设备国产化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2014年3月,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改了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模式,将原有的“先生产许可、后产品注册”改为“先产品注册、后生产许可”,规定了生产企业在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医疗器械生产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