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蛋白质组学相关考题

【精选】蛋白质组学相关考题


A DNA
B RNA
C 蛋白质
D 脂类
名词解释:
1. Edman降解(Edman degradation) (苏州大学2008试题; 浙江大学2004试题) 2. 等电聚焦(isoelectrofocusing,IEF/EF) (苏州大学2008试
题;华南理工大学2005试题) 3.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深圳大学2010试题;武汉大学
(2)Trypsin是胰蛋白酶,是最常用的蛋白水解酶,专一性 强,只断裂赖氨酸或精氨酸的羧基参与形成的肽键。用固 相法测序时,用胰蛋白酶裂解得到的肽段可以通过双功能 交联剂—对苯二异硫氰酸直接偶联到固相载体上。
解题思路
多注意常用酶的英文及缩写根据知识要点1、2,排除相互作用的方法。
2003试题) 4. 蛋白质组(proteome) (深圳大学2010试题;协和医科大学
2006试题;武汉大学2005试题) 5. 双向电泳(two-dimentionl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
(四川大学2006试题;军事医学科学院2000试题) 6. 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ird system)(浙江大学2007
2. 简述双向电泳研究蛋白质组的优缺点。 (北京大学2010试题)
6. 请例举三种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并 简述其原理。(中国海洋大学2003试题)
10.列出三种研究D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并 简要说明其原理。(中国科学院2010试题;兰州大
学2008试题)
答:(1)凝胶阻滞分析法(EMSA):DNA在电场中发生 迁移,至一定位置形成条带,其迁移距离与其分子大小、 形状和所带电荷有关。DNA和蛋白质结合后其大小和形状 发生变化,因而其在电泳时迁移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形 成不同的条带;(2)DNaseⅠ印迹法:DNA与蛋白质结 合后,结合部位的DNA因受到蛋白质的保护而不被 DNaseⅠ降解,而未与蛋白质结合的部位则对DNaseⅠ敏 感;(3)酵母单杂交:首先将已知的特定顺式作用元件 构建到最基本启动子的上游,把报告基因连接到最基本启 动子下游,然后将编码待测转录因子cDNA与已知酵母转 录激活结构域融合表达载体导入酵母细胞,该基因产物如 果能够与顺式元件相结合,就能激活最基本启动子,使报 告基因表达;(4)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它的基本 原理是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合物,并将其 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 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 DNA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段的纯化与检测,从而获得蛋白 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信息。
1. 生物质谱所用的内肽酶是 。(北京大学2010试题;北 京大学2009试题)
A CPA
B CPB
C CPY
D Trypsin
知识要点
(1)CPA,CPB,CPY是羧肽酶A、羧肽酶B、羧肽酶Y。 羧肽酶(carboxypeptidase)是一类肽链外切酶,它能 专一地从肽链的C-末端开始逐个降解,释放出游离氨基酸, 用于C-末端氨基酸残基分析。
A Northern blot
B Western blot
C Southern blot
D Eastern blot
10. 用来研究蛋白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技术是( )。 (中国科学院2007试题)
A 酵母双杂交技术
B 原位杂交技术
C RACE技术
D SAGE 技术
25. 免疫沉淀法(immunoprecipitation)一般用于分离 ( )。(中山大学2008试题)
试题;协和医科大学2006试题) 7. SDS电泳(SDS-PAGE) (中国农业大学2006试题;南开大
学2006试题) 8.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南开大学2006试题) 9. 蛋白质测序 (protein sequencing) (军事医学科学院2000
试题)
10.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 (浙江大学2008试题)
13.酵母双杂交技术是利用其什么特点建立起来的? 在科学研究中有什么作用?(武汉大学2008试题)
参考答案
(1)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ird system):是利 用杂交基因通过激活报道基因的表达探测蛋白-蛋白的相互 作用。真核生物转录因子具有DNA结合结构域(BD)和转 录激活结构域(AD),这两个结构域分开时仍分别具有功能, 但不能激活转录,只有它们以适当途径在空间上较为接近时, 才能重新具有转录因子活性,并激活报道基因表达。
8.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可以采用 、 、 等方法。 (北京大学2008试题)
14. 蛋白质双向电泳(2-DE)是根据蛋白质分子量大小和 的不同来分离蛋白质的技术。(中山大学2007试题)
5. 蛋白质芯片技术基本上是基于( )方法中的原理。(深 圳大学2009试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2006试题)
(2)免疫共沉淀(IP):基本原理是抗原和抗体之间专一性 地相互作用而沉淀,从而保留下来,其是一种经典的检测蛋 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其实验过程比较简单,裂解细胞后, 加入抗体,抗原被沉淀下来后洗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再 分析复合体。抗体可以是单克隆,也可以使多克隆。
(3)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蛋白质芯片可以用来大 规模筛选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一个蛋白质芯片与荧光 标记的探针蛋白孵育,洗脱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后,可以通 过扫描芯片上的荧光点来检测稳定的相互作用蛋白点。
(北京大学2010试题;中国科学院2009试题)
知识要点 (1)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已被纳入蛋白质组学的
研究范畴。 (2)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酵母双杂交、Far
Western印迹技术、GST融合蛋白质沉降技术、蛋白质芯 片技术、等离子表面共振技术、免疫共沉淀技术和荧光共 振能量转移法等。 解题思路 首先要了解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蛋白质-DNA相互作 用方法的区别,然后根据知识要点选取2-3种方法进行阐 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