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时期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
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①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②分封制逐渐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③逐渐由贵族政治过渡为官僚政治④诸子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 17、18世纪中西文明有较大规模的交流,西方的宗教、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传播到中国,同时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制度也传到西方。
这表明当时A. 中国文明处于优势地位B. 中国文明跟上时代发展潮流C. 文明交流具有双向特点D. 文明交流推动双方社会转型3. 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君子之思不出其位”。
这主要由于明代A. 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B.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C. 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 政治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4.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公)孔(子)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中国文化包容其他文明B. 儒家思想在秦汉时期形成C. 中国传统文化在变化中进步D. 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5.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经过不断改造创新,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这主要由于A. 儒学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利益和要求B. 儒家思想是古代最进步的思想主张C. 佛、道与儒学较量后退出舆论阵地D. 儒家吸取各派学说以适应统治需要6.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
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
这一现象表明A. 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B. 统治者注重用儒家伦理纲常维护统治C. 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D. 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7. 下列名句或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③“经世致用”④“致良知”A .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③④①D.①③④②8.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B.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9.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 忠、孝、节、义” 。
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中有一奇特现象——魏王曹操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变成丑角,而关羽在民间逐渐由人而变成神和圣,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的影响。
影响人们评价曹、关二人的因素分别是A. 忠、孝B. 孝、义C. 节、义D. 忠、义10.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时说道:……在禅学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的一种反叛,因为他将重点放在了冥想与直觉认识之上。
学者论及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阳明D. 李贽11.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贤者曾留下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符合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之人之父”。
要“知行合一”。
乙:“工商皆民之本”。
“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 王阳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 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12. 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家发展演变表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创立了“仁”为核心的儒学B.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C.朱熹以“天理”“人欲”之说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D.顾炎武继承了“仁、义”观念,提倡“经世致用”13.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________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14.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人”逐渐成为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 )A.他们失去了研究、探讨自然的兴趣B.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C.他们认为人与自然关系密切,研究人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界D.城邦的发展使人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体现15. “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
”“他们”发起的运动A. 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B. 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C. 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D.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16.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
这反映出A. 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B. 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C. 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D. 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17.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资产阶级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后者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突出表现在A. 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构想B. 反对教会的权威C. 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D. 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18. 在公元前 8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在一些重要的古代文明中心,如希腊、中国,人类的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
下列主张能证明此观点的有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 人是万物的尺度③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④ 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19.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 宗教意识淡薄B. 反对神灵崇拜C. 注重物质生活D. 强调人的价值20. 公元前 5 世纪的雅典出现三个享有世界声誉的三大悲剧家,他们都善于从传统的神话中寻取戏剧的题材,从观众所熟悉的故事中,体现存在于现实生活里面的思想感情上的激烈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而导致的不幸的遭遇。
根据材料可推测这三大悲剧家的作品成功之处在于()A. 顺应了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B. 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宗教情绪C. 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D.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21. 文艺复兴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
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
材料中“请出古代的幽灵”的主观原因是A. 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B. 古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 中世纪只有一种神学世界观22.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A. ①②B. ②④C. ①③④D. ①③23.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A. 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 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C.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 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24.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没有必要知识的人却被任命去驾驶一条船或带领军队,他只会给那些他所不愿毁灭的人带来毁灭,同时使他自己也蒙受羞辱和痛苦”。
下列观点与之最接近的是A. 韩非:“废常尚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B. 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C. 韩非:“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D. 黄宗羲:“缘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25. “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
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
”文中省略处应为A. 智者学派B. 苏格拉底C. 康德D. 伏尔泰26.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 孔子B. 墨子C. 普罗泰格拉D. 亚里士多德27.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A. 汉赋和唐诗B. 话本和小说C. 元曲和汉赋D. 风俗画和文人画28.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列信息,全都属于同一个朝代的是A. 布政司、翻车、散曲、《人物龙凤图》B. 宣政院、赵孟頫、胶泥活字印刷术、《齐民要术》C. 司礼监、汜胜之、“致良知”、《石氏星表》D. 行省制、黄道婆、《窦娥冤》、《农书》29.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 《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 《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 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 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30. 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
可知其画作应属于A. 山水画B. 人物画C. 文人画D. 风俗画31. 中国古文化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B.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C.“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D.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全面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32. 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是否可以享受到以下文明成果①用楷书字体抄写《论语》②利用祖冲之的割圆术计算圆形池塘边的长度③带朋友去看杂剧④借助官方编定的《黄帝内经》医治病人A. 全可以享受B. ②③可以享受C. ②④可以享受D. 全部无法享受二、连线题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儒家学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