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答案)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8年11月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修订国际单位制”决议,正式更新包括国际标准质量单位“千克”在内的4项基本单位定义,新国际单位体系采用物理常数重新定义质量单位“千克”、电流单位“安培”、温度单位“开尔文”和物质的量单位“摩尔”。
以F 表示力,v 表示速度,a 表示加速度,x 表示位移,t 表示时间,m 表示质量,借助单位制可知下列表达式可能正确的是 A. x=m Ft B.t=a x C.v=xat D. a=2t x 15.如图所示,P 、Q 和M 、N 分别是坐标系x 轴与y 轴上的两点,Q 为OP 的中点,N 为OM 的中点,a 、b 、C 表示三个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a 、b 抛出点的位置相同,a 、c 落点的位置相同,以v a 、v b 、v c 表示三个物体平抛的初速度,t a 、t b 、t c 表示三个物体平抛运动的时间,则有A.v a ︰v b =1︰2B. v a ︰v b =2︰4C.t a ︰t b =1︰2D. .t a ︰t b =2︰116.A 、B 两质点在同平面内同时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置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其中①是顶点过原点的抛物线的一部分,②是过点(0,3)的一条直线,两图象相交于坐标为(3,9)的P 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点A 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质点B 以2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前3s 内,质点A 比B 向前多前进了9mD.在3s 前某时刻质点A 、B 速度相等17.如图所示,固定光滑斜面的倾角θ=30°,一个质量为m 、可以看成质点的小球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轻绳与斜面的夹角也为θ,重力加速度为g ,则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A.33mgB.23mgC. 21mgD. 43mg 18.如图为测量加速度的简易装置图,内壁光滑的圆管竖直固定在底座上,管与底座的总质量为M ,O 为圆心,A 、B 为圆管水平直径的两端点,管内有一质量为m 、直径略小于圆管内径的小球,当测量装置水平固定在小车上随车一起在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小球最终稳定在圆管的D 点已知OD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7°(重力加速度为g ,sn37°=0.6,c0s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小车对装置的支持力大于(m+M)gB.被测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3g C 测量装置受到的水平合力大小为43(m+M)g ,方向水平向右 D 测量装置水平固定在小车上,当小车加速度很大时,小球可能稳定在圆管的A 位置19.月球背面有许多秘密未能解开,原因在于我们无法从地球上直接观测到月球背面,为探测月球背面,我国计划于2018年12月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并开展巡视探测。
假设“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发射过程简化如下:探测器从地球表面发射后,进人地月转移轨道,经过M 点时变轨进入距离月球表面100km 的圆形轨道I ,在轨道I 上经过P 点时再次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之后将在Q 点着陆月球表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发射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B.“嫦娥四号”在轨道Ⅰ上的速度小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C.“嫦娥四号”在轨道Ⅰ上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Ⅱ上的周期D.“嫦娥四号”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经过M 点的速度大于在轨道Ⅰ上经过M 点的速度20.如图所示,AB为竖直固定的四分之一粗糙圆弧轨道,O为圆心,P为圆弧AB的中点,OA 水平,OB竖直,轨道半径R=0.5m,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以2m/s的速度从A到B做匀速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到B的过程中合力对小物块的冲量为零B.在P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10WC.小物块在AP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在PB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D.在B点时,小物块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为14N21.如图所示,一内壁光滑绝缘圆筒AB固定在水平面内,在圆筒B端的水平右侧固定+Q点电荷,在圆筒的A端有一个带负电的小球,其直径略小于圆简的直径将小球从A端静止释放,小球从A向B运动过程中,以v表示小球运动时的速度,t表示小球运动的时间,x表示小球运动的位移,E p表示电势能,假设运动中小球的电荷量不变,则关于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其v-t图象和E p-x图象可能正确的是(规定A到B为正方向,无穷远处电势为零)22(6分)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小车A的质量为M,连接在小车后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B,它们置于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已平衡摩擦力),钩码P的质量为m,C为弹簧测力计,实验时改变P的质量,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多次实验,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
(1)对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当M>>m时,小车的合外力近似等于钩码的重力B.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与钩码的加速度大小相等C.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2)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电源的频率为f,纸带可得小车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x1、x2、x3、x4、f来表示)。
(3)若实验中电压的实际值小于220V,则测量的加速度大小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3(9分)某兴趣小组要将一块量程I g为1mA、内阻约为100Ω的电流表○G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
首先要测量该电流表的内阻现有如下器材A.待测电流表○G(量程1mA、阻值约100Ω)B.滑动变阻器(总阻值5000Ω、额定电流1A)C.滑动变阻器(总阻值500Ω、额定电流1A)D.电阻箱R2(总阻值999.9Ω)E.电源(电动势为1.5V,内阻很小)F.电源(电动势为3V,内阻很小)G.开关、导线若千(1)该小组如果选择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待测电流表○G的内阻,则滑动变阻器R1应选择________(填器材前代码序号),电源应选择_______(填器材前代码序号)。
(2)实验时,先断开开关S 2,闭合开关S 1,调节滑动变阻器R 1,使得○G 的示数为I g ;保证R 1的阻值不变,再闭合S 2;调节电阻箱R 2,使得○G 的示数为3g I ,此时电阻箱R 2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G 的内阻为________Ω(3)该实验中,○G 的内阻测量值_______真实值(填“大于”或“小于”)24.(12分)如图所示,P 为倾角30°的光滑绝缘斜面ABC 斜边AC 的中点,空间存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未知,当在B 点固定一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时,另一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恰好可以静止在P 点且对斜面无压力。
已知AB=l ,重力加速度为g ,静电力常量为k 。
求(1)带电小球的电性及电量大小;(2)如果撤去B 点的带电小球,将小球m 从A 点以速度v 0水平抛出,求小球从抛出到第一次落回斜面的时间。
25.(2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c =4kg 、长度为l =8m 且两端带有弹性挡板的长木板C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D 、E 为长木板左右端点,P 为中点,质量为m B =3.8kg 的物块B 静止在P 点,一质量为m A =0.2kg 的子弹A 以v 0=160m/s 的速度水平飞来与B 发生正碰并留在其中。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0m/s 2。
求 (1)当A 、B 与长木板C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时,B 与C 均向左运动,若B 刚好与挡板没有发生碰撞,则C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为多少?(2)如果地面光滑,A 、B 与长木板C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8,且A 、B 整体与挡板发生弹性碰撞时刚好速度交换,则I.B 最终停在长木板上何处?Ⅱ.从B 开始运动到与长木板相对静止,B 物块运动的总路程为多少?(1).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某种物体的温度为0℃,说明该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B.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但内能不一定增大C.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增大的更快,所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D.10g100℃水的内能小于10g100℃水蒸气的内能E.两个铝块挤压后能紧连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2).如图所示为固定竖直放登的U形气缸,内璧光滑,EF为气的底部其面积为S,CE=4AC,活塞质量为m,厚度不计,A、B、C、D为装有力传感器的四个限制装置,使活塞只能在AC之间运动。
开始吋,活塞处在CD处且传感器CD的示数之和等于活塞重力的2倍,此时气体的温度为T,现对气体缓慢加热使得活塞与AB接触但传感器示数为零。
已知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则(I)当传感器CD的示数为零时,气体的温度为多少?(Ⅱ)当活刚到达AB位置时气体的温度为多少?(1)(5分)一列简谐横波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M、N、P为x轴上的三点,其坐标分别为x M=4m、x N=6m,x p=1m,t=0时刻波形如图所示,且质点M刚好开始振动,再经过1s,质点P第一次到达波峰,测由此可知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t=1s时,质点N的振动速度为10m/sB.质点M开始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C.质点N的振动周期为0.4sD当质点M处在波峰时,质点N一定在波谷E.从t=0到t=1s时间内,质点N振动的路程为0.5m(2)(10分)如图所示,P、M为一截面为等腰梯形的透明棱镜ABCD的两条棱边的中点,AB=BC=AD=2l,校镜底角∠ADC=60°,EF为平行于CD的光屏,两束相同单色光同时垂直CD分别从P、M竖直射入棱镜,已知从P点射人的光从CD边射出时与CD的夹角为30°,且光屏上只有一个点(不考虑光在界面的反射),c为单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求(ⅰ)该单色光在棱镜中的折射率n及从P点射人的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ii)光屏EF到CD边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