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常见修辞手法ppt

高中常见修辞手法ppt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
高中常见修辞手法
温故知新
-
修辞欣赏
学习目标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了解高中常见修辞手法的基本特 点及作用。
提高修辞的实际应用能力。
-
广告修辞大擂台
▪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
▪1、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白酒) ▪3、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汽车) ▪4、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处理器) ▪5、特步,非(飞)一般的感觉。(运动鞋) ▪6、人生仿佛表上的指针偶尔分离,但始终有相逢的 一刻。(手表) ▪7、××广告做得好,不如××冰箱好。(电冰箱) ▪8、小身材,大味道。(巧克力) ▪9、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电讯)
-
你来辨别一下
1.晕月爬过墙来。
2.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 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3.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技能巩固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用比喻、 拟人的修辞 可以使干瘪 的句子生动 形象起来。
(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 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家- 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 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 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解。
-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其一,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其二,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
例1: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借代)
例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 厚障壁了. (借喻)
(可改为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 壁)
(6)事物的名称代本体。
例1:我买了一部“苹果”。 例2:他一天一包中华。
-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 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 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 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借代要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产
B、比拟 D、夸张 F、借代 G、反问
-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一 比喻种事 物或道理。
中考演练
例: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 三两天,可别恼。看,像 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朱自清《春》)
-
同类相比 表示猜度 表示想象
表示举例
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 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2、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
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 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 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
我国古代诗文里很早就运用了对偶这种修辞格。 例如:
2、夸张要明确、显露,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否则分不清是事实还是夸张。如“劳动三十天, 胜过六十天”就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了。
3、运用夸张要注意文体 的特征。在文学体裁
中运用夸张会取得很大的艺术效果;而在科技 说明文、说理性的文章中就一般不用夸张,以 免歪曲事实。
-
借代
1、概念: 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 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 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 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 霎时的喜悦。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 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 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 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2、分类: (1)特征代替本体 例: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例2: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
慢向外走去。 (2)具体代抽象 例:枪杆子里出政权。 (3)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例: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
-
(4)借部分代替全体。
例1:樯橹灰飞烟灭。
(5)结果代原因
例1:好吧,我们多勒勒裤腰带吧。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 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刚出生的婴儿是一张白纸。
(3)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
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
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 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 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身边: 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
它可能是一片海
它可让能你体是会一壮片阔海, 让你体会壮阔 ;
它可能是一座雕像
它让可你能明是白一雄首健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 它可能是一座雕像, 让你明白雄健;
-
▪夸张
▪引用 ▪引用 ▪比喻 ▪夸张 ▪比喻
▪对比 ▪对比 ▪镶嵌
请大家猜猜谜语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
(猜一植物)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比喻)
-
请大家猜猜谜语
•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 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
(猜一动物)
-
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C、排比 E、对偶 H、设问
那是(

那是(

那是(

那是晨雾馈赠的头饰 ; 那是仙女遗落的夜明珠; 那是太阳撒下- 的七彩球。
二、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 修辞方式。
-
<1>拟人:把事 物当作人,写出 和人一样的感情 和动作。
例:
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 着眼睛。
<2>拟物:把人 当作物来写,使 人具有物的动作 或情态。
《心田上的百合花》林清玄
-
拟人的作用 (1)色彩鲜明 (2)描绘形象 (3)表意丰富
-
运用原则
比拟的表达效果 主要是赋予感情,因 此使用比拟特别要注 意感情真切自然,用 语和谐,既要符合事 物本身的特点,又要 与人或事物的情况相 协调。
判断下列比拟是否恰当
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了,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子 宏儿。
禾苗见了它让路,花儿 见了它点头,云儿见了它 弯腰,小树见了它招手。
禾苗见了它弯腰,花儿 见了它点头,云儿见了它 让路,小树见了它招手。
-
区别:比喻与比拟
1.比喻的重点在“喻”,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 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它直接把甲当 作乙来描述。 2.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可以不出 现但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拟体彼此交融, 浑然一体。
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 翘上天了。
-
品味拟人的妙处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 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 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 颜色。
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 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 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 泪滴。
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
粹。
-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夸张
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 的描述。
例: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夸张的类型 :
扩大的夸张 穷,:人那连壁力逝要 真峰。拔。是 要去山遇 淹天兮到 死不气不 在盈盖痛 泪尺世快 水,,的里枯时事了松不就。倒利哭挂兮鼻倚骓子绝不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
-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 或者去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 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 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的露水,手指 那么轻一碰就会掉下来。
————(《围城》钱钟书)
-
请你续写
露珠(散文诗)
孩子:妈妈,小草哭了。
妈妈:孩子,那不是眼泪。
这天好像要下雨了。
每当看见这条红领巾,我就 仿佛置身于少年时代。
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关键条件: 必须是两种不同事物
两事物间有相似点
-
比喻的种类
例 :
西沉的落日像 一只金 色的圆盘。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 花。
-
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 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
例: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 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 一片雪帘雾障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