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标准课程编码:3010300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负责单位:机电工程系学时:116课时学分: 5 制定日期:2011年8月1、课程概述1. 1课程性质本课程性质是“理论+实践”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承担模具专业学生的模具制造与装配知识、技能的培养任务。
针对模具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具制造中级工国家职业标准所涵盖的相关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以模具制造为对象,“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综合学习刀具、机床选择、数控铣镗程序编制、电加工线切割程序编制,加工工艺方案制订、装配工艺方案制订。
1.2课程的定位本课程是在已经学习完成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基础技术平台课程后,以模具为对象,综合应用刀具、机床、加工工艺、设备操作相关知识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课程是针对模具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特点和就业岗位特点设置。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绘图、模具设计、机加工实训、钳工实训;后续课程为: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1.3修读条件全日制模具专业高职学生。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掌握模具零件的一般机械加工方法、模具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工艺规程的编制、了解模具的电加工方法与特种加工方法;掌握模具的装配工艺;掌握各类机床夹具的选择;掌握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方法的选择;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制模技术。
2.2技能目标:在设计、制造、装配模具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制造方法的特点,从而选用最佳的工艺方案:具有分析模具结构工艺性的能力,具备设计出工艺性能良好的模具结构的能力;具备工艺设计过程中的计算能力;具备相关手册的查阅能力与新知识的检索能力。
2.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达到从事本专业的基本职业素质:纪律性强、能遵守学校的教学规章制度;具有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的现代大学生风貌;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团结协作、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3、课程内容与要求、参考课时、教学方法建议序号模块标题子项目教学载体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参考课时1 模块一:模具机械加工基础项目一:模具的生产过程1、模具的工艺规程基本概念;模具的技术经济指标2、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42 模块二: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方法项目一:外圆柱面的加工;项目二:平面的加工;项目三:孔与孔系的加工;项目四:精密加工1、机床结构的认知与分类;2、加工原理;3、加工方法与机床参数调整;4、工件装夹与找正(含机床附件使用);5、机床简单维护。
183 模块三:模具的数控加工概论项目一:小模板试制1、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与分类2、数控加工的工艺分析 44 模块四:模具成型表面的电火花加工项目一:手机壳型腔的加工项目二:老虎挂饰的制造1、机床结构的认知与分类;2、加工原理;3、加工方法与机床参数调整;4、工件装夹与找正5、机床简单维护。
125 模块五:模具成型表面的无屑加工方法项目一:大力神杯的制作(非金属)项目二:大力神杯镀金1、电铸成形的原理与特点;设备认知;成形工艺2、点解磨削加工的原理与特点3、模具快速成形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工艺种类;成形方法66 模块六:光整加工技术项目一:解决手机壳模具脱模不畅的问题1、光整加工概述2、研磨加工的原理与方法3、抛光加工的原理与用途47 模块七:模具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规程项目一:制定模架类零件的加工工艺项目二:冲裁工作零件的加工项目三:塑模工作零件的加工项目四:滑块和浇口套、冷却水道的加工1、模具制造的工艺过程,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和步骤2、模具零件的工艺分析,毛坯的选择,定位基准选择3、零件工艺路线的拟定,加工余量的确定4、工序尺寸计算5、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6、填写工艺卡片208 模块八:模具材料与热处理项目一:止动件复合模零件的材料选择项目二:止动件1、材料概述;碳素钢2、铁碳合金的结构及相图3、热处理的概念及分类4、退火与正火, 淬火和20复合模的热处理工艺项目三:手机模具的热处理工艺回火5、钢的表面热处理与表面强化6、合金钢及硬质合金钢7、冲压模具材料与热处理8、注塑模具材料与热处理9 模块九:模具的装配工艺项目一:止动件复合模的装配项目二:肥皂盒注射模具的装配1各类模具结构的认知;2总装配图的读图;3模具零件和组件的装配顺序;4装配基准的确定;5装配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6装配工序划分与说明7装配工具与设备选择;8检验方法和验收条件。
1810 模块十:机床夹具的选择项目一:汽车拨叉的孔加工夹具设计1、夹具的作用与组成2、工件的定位方式与原理以及定位元件的选择3、工件的夹紧装置的组成与基本要求、夹紧力与夹紧机构。
10考虑到课程标准的相对滞后性,允许科任老师在执行该标准时加减一定的教学内容,课时不超过总课时的5%;学时分配只是参考,允许科任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4、课程实施建议4.1软硬件条件4.1.1软件:除上课PPT、挂图外应有下列资源1、机械加工方法演示动画与现场录像2、数控机床加工与编程演示动画与现场录像3、电加工演示动画与现场录像4、模具零件的光整加工演示动画与现场录像5、模具典型零件加工过程演示动画与现场录像6、模具装配现场演示动画与现场录像4.1.2硬件:1、校内实训基地:根据开发确定的实习实训项目,建设校内冲压实训基地、模具钳工实训基地以及模具结构实训室。
按照实习实训的能力目标加快硬件建设,营造企业生产的真实氛围,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实现由“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换,同时聘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辅导实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长沙众泰汽车有限公司;长沙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广汽长沙长丰汽车有限公司;长沙北汽福田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长沙通用汽车特约维修站;4.2师资条件1、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双师型”教师应达80%,应有兼职教师。
应有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讲师、助讲2、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应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 50%以上本科毕业学历占总人数 40% 以上3、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应包含有老、中、青三个年龄结构的教师4、教师队伍学缘结构:高层次:应有50%以上教师有研究生学习经历。
多院校:应有教师来源于不同的学校。
工程背景浓厚: 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数应占80%以上4.3 教材与教学资源4.3.1推荐教材:《模具制造技术》张信群王雁彬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4.3.2推荐教学参考书1、《机械制图》第五版钱可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机械制造工艺学》陈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3、《机械制造工艺学(高级冷加工适用)》机械工人技术理论培训教材配套习题集机械工业部技工培训教材编审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2月7日4、《模具制造工艺学》张晓翠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5、《模具制造工艺学》李云程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6、《模具制造工艺学》郭铁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简易模具设计与制造》罗启全主编广东科技科技出版社8、《现代模具制造技术》邓明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4.3.3推荐教学参考网站1、/default.htm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模具制造技术精品课程网站2、/2007/mj/index.asp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模具制造技术精品课程网站3、/jpkc/site-jxzzjs/index.asp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技术精品课程网站4、/中国模具站5、/index.php先进复合材料论坛6、/?jdfwkey=zomyl模具溜溜网7、/模具学习网5、课程考核5.1合格标准:1、旷课不超过10节(总课时的10%);2、平时成绩不低于20分;3、总分大于或等于60分;4、没有不诚信行为。
5.2成绩构成: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结果考核)组成,本类课程平时成绩不低于40分。
5.3考核内容:学习态度、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综合素质表现(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5.4考核方案:考核内容、标准与方式。
该课程考核平时成绩60分:其中包括态度10分,综合素质10分,单元学习成绩40分;期末考试成绩40分,由学院统考。
具体方案见下表。
表一:课程考核方案框架6、课程教学设计根据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要求以能力为目的。
1.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模块一:模具机械加工基础、模块二: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方法应根据先修课程的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2 )模块三:模具的数控加工与编程、模块四:模具成型表面的电火花加工、模块五:模具成型表面的无屑加工方法、模块六:光整加工技术、模块七:模具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分析、模块八:模具的装配工艺是培养专业能力的重要模块。
该模块与模具钳工、电加工操作工、模具设计人员、模具制造工艺人员等工作岗位需掌握的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关系密切。
2.教学模式课程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积极实行项目法、案例分析、任务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视频、演示文档(PPT)、、胶片、图纸、任务书、各种工具、辅具、刀具手册、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实施因材施教,积极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大力加强教学沟通,促进教学相长。
3.教学手段与方法1)多媒体课件教学。
2 )理论和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打破原来实验室和教室场地分开教学的模式,充分利用实验实习场地的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穿插进行,减少单纯验证性实验,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7、其他说明本门课程实践性、综合性较强,在各部分内容讲授中均应重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注意有关知识的综合应用,在处理工艺问题时不能生搬硬套,要注意质量、生产率和成本之间的辨证关系。
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比如学习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和模具装配工艺规程时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增强学习自主性。
应推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数控编程的模拟加工。
在教学中大量地使用了光盘录像,并制作了大量的图片、表格和教学PPT。
通过课程网站建设开展网上教学,除了为学生提供教学大纲和教案外,还汇集了大量的模拟试题、习题集、教学PPT等资料,并且为学生按章节配备习题答案。
还提供了大量的优秀模具行业相关网址,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通过Internet及时了解国内外模具行业的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