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资料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资料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资料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

古建筑群座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武当山古建筑群筑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当山,坐落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又名太和山,古时称“玄岳”、“太岳”。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经赞叹此山“玄岳出于五岳之上”。

面积312平方公里,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四周有72峰耸立,24水环流,危岩奇洞深藏,白云绿树交映,蔚蔚壮观。

武当山是唐代以来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有规模宏大的道教古建筑群。

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在宋朝也有所建设,元代进一步扩大修建规模,在明朝达到修建的鼎盛时期。

明朝永乐皇帝亲自主持修建,动用数
十万民工,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历时12年,建成了9宫,9观,36庵堂,72岩庙的大规模道教建筑群,成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加强思想统治的史证。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由明代皇帝亲自策划、派人修建、派人管理的。

现存建筑规模之大、规制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在中国道教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武当山古建筑群总体规划严密,主次有序。

选择建筑位置,注重周围环境,讲究山形水脉,聚气藏风,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现存的有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和玉虚宫、玉龙宫遗址以及大量庵堂、祠堂、岩庙等,共有古建筑200余栋,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

其中紫霄宫高18米,宽30米,进深12米,面积为350多平方米。

众多的建筑中,用才广泛,有木构、铜铸、石雕等,都达到了极高的技艺水平。

金殿是一座明代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顶端一个面积约160平方米的石筑平台正中,其余全部构件在北京用铜铸成后,于明朝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经运河转长
江、汉水运至天柱峰组装而成。

高5.5米,面阔4.4米,进深3.15米,遍体镏金,经历了数百年风雨侵蚀仍辉煌如新。

此外,武当山还保存着大量铜、铁、木、石造像1486件,多为明代以前作品,碑刻400多通,以及一批图书、经文,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武当山草药资源丰富。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1800多种草药中,武当山有800多种,且多为名贵药种,不愧拥有“天然药库”的美誉。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图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