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茶产业相互发展
1温州茶文化对温州茶产业的促动作用
不管是从内涵还是外在形式看,茶都是有文化的。
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
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
只有挖掘这
些散落的文化基因,植入茶叶品牌中,才能让茶叶散发文化味,才能
使温州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转变为可体会、可消费的文化产品。
2013年
2月底,在杭州举办的中国早茶(乌牛早)发展论坛上,永嘉县政府就特意把“仙牛衔茶”的传说印刷在茶叶推介资料内页显著位置。
短短十
来行字,把产品宣传和文化展示结合在一起,在扩大茶叶影响力、提
升品牌效益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效。
自2003年以来,到2013年温州
市已成功举办11届温州早茶节。
2011年,温州早茶节还与西湖龙井开茶节等一起入选全省“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农事节庆”。
2012年11月
19日,苍南县申报的“中国茶文化之乡”顺利通过评审,苍南县的国
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苍南翠龙茶”同时被列为“中国文化名茶”。
被称为“人间妙品”的雁荡毛峰就产于风景如画的北雁荡山,同样,“乌牛早”也种植在楠溪江这样的国家级景区,温州茶文化相关历史,文人墨客留迹的名胜,都能用来为温州茶叶品牌增添文化气息,吸引
社会名流、知名人士和广大群众参观景区感受茶文化。
至今温州永嘉、泰顺等8个县(市、区)都已相继成立茶文化研究会,为推动茶文化与
茶产业的融合提升,茶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做出不懈的努力。
实
践表明,做好茶文化,对于提升产品质量、打响品牌、拓展销路都有
着积极的意义。
2温州茶文化产业发展中存有的问题与发展战略
2.1温州茶产业发展存有的问题
温州茶产业发展存有的主要问题:
(1)茶园基地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
(2)温州茶叶以绿茶为主,多数只采1季,夏秋茶资源利用率低。
(3)企业规模小,缺少专业市场。
(4)茶文化没有系统性地整理和利用,茶文化对茶产业的助推作用不
明显。
2.2在温州茶文化宣传及应用方面存有的问题
温州茶文化宣传及应用方面存有的问题:
(1)在温州,不管是相关政府部门还是茶企业,对茶文化的挖掘都不
够深入,载体不够丰富,茶文化与旅游、休闲等产业的结合度有待提升。
温州茶企业普遍发展慢、规模小,导致温州茶产业整体显弱。
部
分温州茶,内部品牌关系还没有理顺,自然使各企业之间没有精力投
入文化建设。
加上茶文化发掘是一个长期投入工程,短期内不能给茶
叶销售带来多少可衡量价值,企业不乐意做。
(2)近年来,温州政府、企业、学术界、传媒界,都越来越重视茶文
化的宣传和传播,不过却常有茶叶本身的营销与茶文化的传播相混淆,将茶文化局限在茶叶包装、售价品牌等商品属性上,而忽略了茶文化
中的历史、精神,以及茶礼、技法和品茶过程中的意境等。
(3)茶叶首先具备使用价值,其次才具备文化附加价值。
想要让大众
接受文化附加价值,就必须先使其接受使用价值。
部分温州企业走入
了盲目宣传文化的误区,导致历史名茶曲高和寡,忽略了茶叶本身作
为一种健康饮品的作用。
在多数人无法接触到文化名茶的情况下,传
播茶文化就无从谈起。
2.3温州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不管是弘扬发展茶文化还是提升温州茶产业,都需要政府出台更有效
的政策和举措。
政府需要从定位、市场、结构、机构、融资等方面实
行全面的思考。
发展茶产业需要两大支撑:
(1)科技支撑,包括无公害技术的推广、先进设备设施的应用等;
(2)文化支撑,包括茶景区的开发,茶知识的宣传、茶历史的挖掘、茶故事的叙述、茶博物馆的建设、茶博览会的举办等。
从而,让温州茶文化拥抱大众,拥有未来。
(本文来自于《中国园艺文摘》杂志。
《中国园艺文摘》杂志简介详见.)
茶文化与茶产业相互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