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应用协同办公系统管理办法
为加强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的使用管理工作,提高电子政务应用实效和政府公共管理水平,推进依法行政与政务公开,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市电子政务应用协同办公系统是市政府统一规划建设,为全市各有关单位提供公文收发、决策信息支持,为公务人员工作、学习、交流的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第二条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全市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网建设和协同办公系统应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落实工作。
第三条市政府办公室负责电子政务网络和协同办公系统的具体建设、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各接入单位如需改变网络线路,必须得到市政府办公室许可后方可实施。
第四条各接入单位使用协同办公系统,必须在电子政务专网运行,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第五条接入电子政务内网的单位用户权限由市政府办公室根据各单位需求进行统一分配,如因工作需要,确需增加用户数和用户权限,应向市政府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由系统管理员对入网计算机和用户进行逐个登记,统一分配。
经审核符合要求的计算机和用户方可
入网运行。
第六条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安全和保密管理要符合国家和省要求。
各接入单位要完善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专机专用,加强网络、密码和接入电脑终端的管理。
第七条协同办公系统主要包括如下主要功能:
公文收发。
包括应用单位向市政府报送各类请示性公文和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文件。
会议通知。
包括由市政府办公室发出的市政府各类会议通知。
信息报送。
包括各应用单位向市政府报送各类政务信息。
内部签呈。
包括市政府办公室内部签呈的传递与管理。
第八条各应用单位要按要求配备接入协同办公系统的终端电脑和打印机,做到设备完好,专机专用,以满足正常收发文件资料需要。
第九条应用单位至少要明确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的操作人员,确保及时通过协同办公系统收发文件资料。
第十条应用单位向市政府报送请示性公文、政务信息除特殊需要外,必须通过协同办公系统报送;否则,市政府办公室不予接收。
第十一条应用单位应及时接收电子公文、会议通知和市政府领导交办事项。
各单位要于上班时间全程登陆协同办公系统,每个工作日至少在4个时点(8:30、11:30、15:00、17:00)要分别登陆浏览1次,确保及时签收和下载公文。
发生电脑故障、无法上网等情况,有关单位务必于第一时间报市政府办公室或市政府办公室,以便于采取其他方式传输公文。
第十二条应用单位要及时将最新公文下载,将文件保存至系统盘外的其他硬盘分区内,并根据工作需要决定是否打印。
对于紧急重要的公文,收件人员要即收即办,不得延误。
第十三条市政府办公室对各应用单位日常公文(含会议通知)接收情况进行统计与监督,对收报不及时的,第1次给予口头警告;3次以上则给予通报批评。
对由于单位和个人原因造成协同办公系统无法运行或贻误工作的,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四条严禁下列行为:
严禁将协同办公系统的终端电脑访问互联网,进行外联;
严禁未经允许擅自改变电子政务专网线路;
严禁将协同办公系统用户名、口令转交他人使用;
严禁无关人员登录协同办公系统收发文件资料;
严禁盗用他人口令、入侵和破坏协同办公系统;
严禁利用电子政务专网办公系统发送涉密信息。
对违反以上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