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学案【新课自主学习】(一)种群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种群。
(二)种群的特征正因为种群是同种个体通过特定的关系构成的群体,所以种群与个体相比具有数量特征。
而种群的种群数量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1.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概念: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不一样;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也不一样。
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
(1)如下图如果要调查面积为100m²草地中播娘蒿这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____法,根据样方法步骤算出该杂草的种群密度:(2)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应用___________法。
计算公式:N/a=b/c例: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只/公顷。
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原则①随机取样。
②计算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2)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同时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
(3)常用的取样方法①点状取样法:如五点取样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当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为长条形时,可采用等距取样法。
只要是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的均正确(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2.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标志重捕法中的标志技术①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
②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原因: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失真2、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
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种群密度。
3、迁入率和迁出率: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分析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
种群年龄组成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所属类型ABC由此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_________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A B C(2)性别比例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害虫雄性个体 破坏性别比例 害虫的种群密度下降56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试分析课本上三幅图片各属于哪种类型?【巩固练习】1、下列环境中的生物,构成一个种群的是( )A.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B. 一个狼群C. 一片森林中的鸟D. 一个草原上的羊2、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适当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3、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A .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B .目前的年龄组成C .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D .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高考实战演练】(07广东)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 .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C .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 .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09广东)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 .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 .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 .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随堂练习】1.以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 )A .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B .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C .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D .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2.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种群密度将 ( )A .明显增加B .明显减少C .先减后增D .相对稳定3.一个种群中年轻个体非常多,老年个体数非常少,此种群属于哪种年龄组成类型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不定型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中有较大差异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C.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D.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不是种群密度6.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D.人口男女性别比7.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D.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8.在对某种兔的种群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鼠12只。
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A.46 B.25 C.12 D.969.图4-2的左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右图表示一个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随时间推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图4-2(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乙表示稳定型,甲表示______,丙表示_____。
(3)乙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 (4)甲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5)乙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
(6)甲种群所处的时期相当于右图的_______段。
A.ab段B.bc段C.cd段D.de段(7)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
有可能使该害虫的种群年龄组成为图_______所示的类型。
(8)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________所示。
为此我们要严格执行人口的____________政策。
(9)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捕捞之后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图________所示类型。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用样方法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后,准备对学校操场的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进行调查,设计如下调查步骤:①选取100cm×10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1)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2)在确定样方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种群特征的答案【巩固练习】1-3:BCB【高考实战演练】C B【随堂练习】1.A 2.B 3.A4.D6.A 7.C 8.D9.(1)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2)增长型、衰退型(3)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4)越来越大(5)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6)B (7)丙(8)甲,计划生育(9)甲10.(1)②取样方法不对。
应在B操场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
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或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
应先算出每个调查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2)随机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