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①种群用于人类又称人口,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②种群的很多特征是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
种群所特有的特征:密度、分布型。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速率..自然增长速率=自然增长率×当时种群数量
*出生率:由遗传因素决定,尤其是由动物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②年龄结构:各年龄组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不是所有种群都有年龄结构,如稻、麦、蛾等没有世代重叠的生物,但蝉、蜉蝣、大马哈鱼除外)。
表示方法:年龄金字塔(底部最年轻,中线左边为雄性,右边为雌性)。
年龄组包括: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不是所有的种群都有完整的年龄组)。
年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可以体现种群未来..数量动态信息。
*替补出生率(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只有在稳定型...中人口(仅指人类)才会零增长。
③性比率:种群性比率是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大多数物种和人类的性比率基本
保持1∶1,性比率会影响种群密度变化。
♀>♂→增长快 ♀≈♂→相对稳定 ♀<♂→增长慢
④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决定生物益或害的依据,是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注意区分年龄结构体现种群未来数量动态信息)。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不是所有种群都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三、种群的分布型
种群的分布型分布型是指种群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
......,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有不同分布型:
①集群分布:种群的集群分布与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动物的社会行为有关。
是最常见的分布型,人类在地球表面也呈集群分布。
②均匀分布:是种内竞争的结果。
如动物的领域行为、树木争夺树冠空间和根部空间、沙漠植物争夺水分。
这里的环境资源的分布是均匀的且是短缺的。
③随机分布:既不相互吸引也不相互排斥,如狼蛛在森林底层和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中的分布。
这里的环境资源的分布是均匀的且是充足的。
四、种群的存活曲线
种群的存活曲线是种群中
全部个体死亡过程、情况的曲
线。
种群的存活曲线的横坐标
...
是年龄
.........
...,纵坐标是存活个体对
数值
..。
Ⅰ型(凸型):绝大多数个体
都能活到生理寿命,早期死亡
率极低,但一旦达到一定生理
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
如人类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
等.
Ⅱ型(直线型):种群各年龄的死亡基本相同,如水螅等.
Ⅲ型(凹型):生命早期有极高的死亡率,但是一旦活到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如鱼类、很多无脊椎动物等
*(非考)种群的存活曲线取对数值为纵坐标的原因:
假设同时出生的个体数为N0,不同年龄存活率均为L,则年龄为x
时的个体数①N x=N0·L x,取对数得②lgN0+x·lgL
①式中0<L<1,其图像是一条左高右低的下凹曲线,人类、水螅、蛙类代表三种不同种群类型的存活曲线区别不大。
②式中0<L<1,lgL<0,只有当L为常数时,图像才为斜率为lgL 的直线,并可以以直线为基准,体现各型曲线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