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根据藏象理论,人体的中心是A.经络B.精C.六腑D.气血津液E.五脏正确答案:E解析: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两方面。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2.具有“藏而不泻”特点的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五体E.五液正确答案:A解析:五脏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素问》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3.“心主神明”是指心主宰人体的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生理、心理活动D.精神意识活动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解析:心藏神,主神明,是指心不仅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的作用,而且还主司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
选项C较全面。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4.肺主气功能的核心是A.主气的生成B.主呼吸C.调节气机D.主宣发E.主肃降正确答案:B解析: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方面。
主呼吸,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主一身之气指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这两方面实际上都基于肺的呼吸机能。
肺的呼吸调匀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
所以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机能。
故选B。
宣发肃降是肺气的运动形式,是肺的生理特性,不是基本功能,故选项D、E排除。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5.脾主运化是指脾能够A.运化水液B.运化水谷C.化生血液D.化生气血E.运化水谷和水液正确答案:E解析: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机能,即可分为运化食物和水液两方面。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6.与人体生长发育有关的脏腑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E解析: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答案选E。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7.肾主纳气的生理作用是A.摄藏精气于肾B.防止水液外泄C.防止阳气外脱D.封藏五脏精气E.防止呼吸表浅正确答案:E解析:肾主纳气,是指肾气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8.肺主气的含义之一是A.主一身之气B.主气向上向外C.主调节腠理开合D.主调节宣发卫气E.主调节汗液排泄正确答案:A解析: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方面。
主呼吸,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主一身之气指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9.肝能调畅情志,其理论依据是A.疏通气机B.调节血量C.贮藏血液D.疏泄胆汁E.调节脾胃升降正确答案:A解析:情志活动分属五脏,但由心所主。
心主神志机能与心主血脉密切相关。
而血的正常运行赖于气机的调畅。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使血脉通畅、心情舒畅。
所以肝能调畅情志理论依据是疏通气机。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10.有“气血生化之源”之称的脏腑是A.心B.肺C.脾D.肝E.肾正确答案:C解析:脾主运化,不但将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充足的原料,而且能将水谷精徼吸收并转输至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11.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核心是A.调畅情志B.疏泄气机C.促进脾胃运化D.促进生殖E.促进血行和津液代谢正确答案:B解析:肝主疏泄生理功能核心是调畅全身气机。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气机调畅进一步促进血、津行及代谢;②气机调畅促进血行,气血调和、心脉通畅则情志活动正常;③气机调畅即有助于脾胃之气升降,促进脾胃运化机能;又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
④正常的男子排精和女子排卵、行经有赖于肾之闭藏与肝气疏泄相互协调作用完成。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12.肾所藏之精是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先后天之精D.脏腑之精E.生殖之精正确答案:C解析:肾精的构成,是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加之部分后天之精(脾胃运化形成的后天之精减去支持脏腑生理机能之精的剩余)的充养而化成。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13.胃的生理特性是A.喜燥恶湿主升B.喜燥恶湿主降C.喜润恶燥主降D.喜润恶燥主升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解析:脾的生理特性:喜燥恶湿主升;胃的生理特性:喜润恶燥主降。
注意区分。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14.肺与脾的关系表现在A.宗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B.血的生成和运行C.气机的调节D.呼吸运动与消化吸收E.阴液互资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五脏之间的关系: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两个方面;心与肺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和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心与脾关系主要表现在血的生成和运行;心与肝关系主要表现在行血和藏血以及精神调节两方面;心与肾关系主要表现在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调节;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相互协调;肾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资互助;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后天互促互助及水液代谢方面。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15.既是六腑又是奇恒之腑的是A.胆B.胃C.大肠D.膀胱E.三焦正确答案:A解析:因胆汁直接有助于饮食的消化,故胆为六腑之一。
但胆本身并无转化饮食的生理功能,且贮藏精汁,与胃肠等有别。
又属奇恒之腑。
六腑包括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16.既为五体,又为奇恒之腑的是A.胆B.筋C.肉D.脉E.髓正确答案:D解析:五体指筋、脉、肉、皮、骨;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17.与膀胱贮尿和排尿功能直接相关的是A.脾的运化功能B.肾的气化功能C.气的固摄功能D.气的推动功能E.肺的宣发功能正确答案:B解析: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两者构成表里相合关系,其关系主要表现在共主小便。
膀胱贮尿和排尿功能取决于肾气盛衰;膀胱贮尿和排尿有度,也有利于肾气的主水功能。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A.主气B.泌别浊清C.腐熟谷物D.主血E.藏血18.心的功能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9.肝的功能是正确答案:E解析:五脏生理功能:心主血脉和主藏神;肝主疏泄和主藏血;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脾主运化和统摄血液;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A.肝B.心C.脾D.肾E.胃20.“喜燥而恶湿”的脏腑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1.“喜润而恶燥”的脏腑是正确答案:E解析:脾的生理特性:喜燥恶湿主升;胃的生理特性:喜润恶燥主降。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A.受纳与腐熟水谷B.主津C.贮藏与排泄胆汁D.主液E.贮尿和排尿22.胆功能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3.胃功能为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4.大肠功能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5.小肠功能为正确答案:D解析:六腑生理功能:胆主贮藏排泄胆汁和主决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小肠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而主液;大肠主传化糟粕和主津;膀胱主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主通行诸气,疏通水道及运行水液。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A.髓海B.血海C.气海D.水谷之海E.十二经脉之海26.胃被称为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7.膻中被称为正确答案:C解析:脑为髓海;膻中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中脉为血海、十二经脉之海。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A.心与肺B.心与肝C.肺与肾D.肝与肺E.脾与肺28.与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9.与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关系密切的是正确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对脾肺肾生理功能相互关系的认识。
肺为水之上源,行水之脏,肾为主水之脏,共主水液代谢;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共同完成呼吸运动。
肺吸入自然之清气,脾运化水谷之精气,清气、水谷精气是气生成的主要物质;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湿,相互协调维持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A.心B.肝C.脾D.肺E.肾30.“生痰之源”指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1.“贮痰之器”指正确答案:D解析:人体水液,由脾气上输于肺,通过肺气宣发肃降而布散周身及下输肾、膀胱。
肺脾两脏协调配合保证津液正常输布与排泄。
若脾失健运,水液不化,聚湿成痰,影响及肺,则肺失宣降而咳嗽痰喘。
此病标在肺,本在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A.膀胱B.三焦C.大肠D.小肠E.胆32.“受盛之官”是指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3.“传导之官”是指正确答案:C解析:膀胱——州都之官;三焦——决渎之官;大肠——传导之官;小肠——受盛之官;胆——中正之官。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34.依据中医藏象学说,与肝直接相关的有A.精明B.筋膜C.汗液D.黑睛E.泪液正确答案:A,B,D,E解析:肝在体合筋。
其华在爪,在窍为目(精明),在液为泪。
目分五轮,黑睛属肝,为风轮。
而选项C为心之液。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35.肺的肃降,主要向下向内布散的物质是A.浊气B.清气C.卫气D.津液E.水谷精气正确答案:B,D,E解析:肺气宣发,句上向外布散气与津液体现在三方面:呼出体内浊气;水谷精微上输头面;外达皮毛肌腠;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肺气肃降,向下向内布散气与津液体现在三方面:吸入清气,合宗气以资元气;将水谷精微、津液布散于其他脏腑;将脏腑代谢浊液下输于肾及膀胱,生成尿液。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36.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有A.在志为思B.在液为涎C.在体合肌肉,主四肢D.在窍为口,其华在唇E.在志为怒正确答案:A,B,C,D解析:脾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选项E怒为肝之志。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37.关于肾与志、液、体、华、窍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A.在志为恐B.在液为涎C.在体为骨D.在华为毛E.在窍为耳正确答案:A,C,E解析:肾在志为恐,在体为骨,其华在发,在液为唾,在窍为耳。
选项B 涎为脾之液,选项D毛为肺之华。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38.肝与肾的关系可概括为A.水火既济B.先后天互资C.藏泄互用D.精血同源E.阴阳承制正确答案:C,D,E解析:肾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肝藏血、肾藏精而精血同源,肝主疏泄与肾主封藏之间的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资互助。
水火既济是心与肾,先后天互资为肾与脾。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