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泌尿系统的感染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好,王医生好。
王医生:听众朋友胶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今天我们请王医生来讲讲糖尿病并发症的又一危害—泌尿系统的感染。
王医生:泌尿系统感染是指病原体在机体内尿道、膀胱、输尿管、肾脏中生长繁殖,侵犯泌尿系统粘膜或组织而引起的泌尿系统炎症。
细菌是其发病的主要病原体,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也可引起感染。
糖尿病与泌尿系统感染可相互影响,泌尿系统感染可加重糖尿病,糖尿病病人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患病率可高达32.6%~90.5%。
泌尿系统感染在糖尿病感染中仅次于呼吸系统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真菌感染也可见到。
约有10%~20%的患者表现为无症状菌尿。
泌尿系统感染症状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
前者起病急,症状较典型易于诊断。
慢性及反复感染者可导致肾损害,将大大增加对人体的危害,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小腹坠痛等,尿常规检查会有白细胞出现,清洁中段尿培养会有细菌生成。
由糖尿病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在各个年龄均可发病,尤其女性发病率很高。
发病率女性是男性的8倍,而且比非糖尿病妇女高2—3倍,其发生率为16%——19%,而男性发生率2%。
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率高,可能与女性尿道短、妊娠、导尿等有关。
主持人: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后会有哪些痛苦?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患了泌尿系统感染呢?王医生:泌尿系感染在糖尿病合并各种感染中占第2位。
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及病程有一定关系,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年龄越大,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越高,60岁以上的发病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高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中,十大现状困扰着糖尿病患者。
第一大现状急性尿道综合症(女性):患者常表现为尿痛、尿频、尿急、不能自主排尿,常合并阴道炎。
第二大现状急性尿道炎(男性):患者表现为尿痛、尿频、尿急并有尿失禁现象,尿道口有炎性分泌物。
第三大现状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剧,有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尿频、尿痛、腰痛(肾区有疼痛)等症状。
尿液浑浊,或发白。
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超过半年或一年,肾盂纤维化及疤痕形成者,称为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时,临床表现同急性肾盂肾炎。
第四大现状急性前列腺炎:常有寒颤、发热以及不同程度的排尿刺激症状,排尿困难,前列腺肿胀有触痛。
第五大现状急性盆腔炎:女性阴道、宫颈感染后细菌逆行到达盆腔内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卵巢)。
临床表现为寒颤、发热、下腹疼痛,阴道内有难闻的豆腐渣样的东西。
第六大现状急性附睾炎:患者一侧或双侧附睾肿胀、疼痛,有时伴有发热、排尿困难。
第七大现状慢性前列腺炎:包括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常见的症状有下腹不适,尿频、尿道烧灼感、排尿不尽,会阴酸胀等。
第八大现状膀胱炎:膀胱炎顾名思义是膀胱急性炎症。
急性膀胱炎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常表现为尿频、尿痛、尿急、排尿不畅,下肢水肿等。
可发现血尿或脓尿。
第九大现状膀胱功能失调: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失调的现象,发生率为26%—87%,可见尿潴留、排空困难、残余尿增多,甚至充满膀胱。
偶有尿频、尿急或尿失禁,这表明泌尿系统已形成由于膀胱残余尿增多、尿潴留而引起的细菌感染。
主持人:为什么糖尿病人会这么容易患泌尿系统感染呢?王医生:泌尿系统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尿道、膀胱、输尿管、肾脏中生长繁殖,侵犯泌尿系统粘膜或组织而引起的泌尿系统炎症。
细菌是其发病的主要病原体,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也可引起感染。
糖尿病与泌尿感染可相互影响,糖尿病会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可加重糖尿病。
但泌尿系统感染为何紧缠糖尿病病人?这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一、白细胞及免疫功能低下:①糖尿病人久病体虚,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低,所以易于感染;②高血糖使起免疫作用的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向炎症部位移动的功能及杀菌功能均降低,所以细菌能够在体内生存、繁殖、扩散而导致感染;③糖尿病人代谢紊乱使蛋白质合成减少,造成免疫球蛋白供给减少,表现为体内白细胞数量明显偏低,无法对抗病原体(细菌、病毒等)的侵犯。
这两种因素使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故易导致感染。
二、高血糖:高血糖时,组织及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适宜细菌的生长繁殖,故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三、糖尿病人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病时,可发生尿潴留,尿液中的糖分有利于细菌的繁殖、生长、扩散,加上尿的逆行,所以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基于上述三种原因,所以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是整个人体的重要系统,泌尿系特别是尿道,与外生殖器官是相近的器官,它的感染往往是并存的,因此要重视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
在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时,应以中西医联合治疗,西医药中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肾功能,以免造成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
在国家科技部召开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评审会上,众多著名专家、学者都肯定了三十六味消渴胶囊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领域独到的作用,让我们听一段采访录音。
(广告光碟中有)主持人介绍:王凤岐(国际传统医药产业促进会副会长、主任医师、老年病专家):“三十六味消渴胶囊作为中药国粹的一个典范,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研究及效果确实值得推广,它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肾病病变、大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是目前临床上不多见的。
”(放光碟中的声音)翁维健(我国养生康复泰斗之一、中国养生康复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目前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血糖方面,正所谓扬短而避长啊,三十六味消渴胶囊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大家都知道全球糖尿病并发症治疗领域研究成果较少,而且治疗面比较窄,疗效不确定,多数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像三十六味消渴胶囊这样经过反复临床证实对多种并发症有控制和治疗效果的药物,值得大力推广,前景无限!”(放光碟中的声音)主持人:这么多专家都向大家推荐三十六味消渴胶囊,请问王医生,三十六味消渴胶囊怎样解决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问题。
王医生:三十六味消渴胶囊对糖尿病泌尿系统病变的治疗:改善神经营养供给三十六味消渴胶囊中大量的活血化瘀药物成份,能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脂肪合成,清除血液中过量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恢复血液清洁能力。
血循环的改善抑制了毛细血管中蛋白质的糖化,清除糖脂蛋白沉积,使供给神经营养的微循环活跃起来,恢复了神经传导指挥功能。
同时大量新鲜血液中的带氧红细胞,白细胞直达病灶,改变了病变部位缺血,缺氧的环境,与抗菌类药物共同消杀了大量细菌,控制了泌尿系统炎症的蔓延。
为患者解除了漏尿、遗尿、尿湿裤子的尴尬局面。
消除神经水肿三十六味消渴胶囊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控制山梨醇生成从而阻止了神经细胞的水肿,有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神经病变。
使统摄膀胱肌和膀胱扩约肌的神经恢复正常功能,患者能够感觉到膀胱的充盈有尿意,并能顺利排出,尿潴留解除。
增强蛋白质合成利用三十六味消渴胶囊增强蛋白质合成和利用功能,使机体抵御疾病的免疫系统得已重建增强、大量白细胞繁殖,对细菌的吞噬功能增强,泌尿系统的细菌被杀灭,膀胱肌和膀胱括约肌神经功能的康复,使糖尿病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排尿变得流畅,尿频、尿痛、腰酸等现象消失。
真正解决了糖尿病患者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
我在这里重点强调:对出现尿细菌阳性者,一定要迅速使用足量抗菌素消灭细菌,降低治疗风险。
当然降低血糖是治疗各并发症的大前提,我们在治疗糖尿病泌尿系统病变的时候,也一定要首先重视血糖的控制,只有控制好血糖的平衡,才能保证其它并发症治疗的顺利进行。
主持人:三十六味消渴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良好疗效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权威部门及机构的广泛认可。
三十六味消渴胶囊被国家科技部,国家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五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被科技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利药品”,并获多项专利金奖。
这种国家级的名医名方,传承祖国医学的精髓,经历近百年的临床实践,它的良好疗效和高度信誉赢得了广泛的认同。
三十六味消渴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早期肾病病变、糖尿病足部病变的良好疗效已被人们共识。
三十六味消渴胶囊组方庞大,使用中药名贵、纯正,是目前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不可多得的良药。
三十六味消渴胶囊是近代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老人及其子京城名医施小墨先生两代人的心血之作,是糖尿病并发症专业用药。
三十六味消渴胶囊组方科学、制备工艺严谨细致、疗效独到,突破了糖尿病治疗依靠单纯控制血糖、缺乏并发症有效治疗药物的尴尬局面。
其配方利用三十六味中药配伍,从根本上平衡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在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填补了全球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药物的空白。
王医生:郑州糖尿病防治中心李医生在和同行交流糖尿病治疗经验时提到这样一个病例,刘先生患糖尿病17年,时常排尿困难、残余尿增多,甚至充满膀胱。
偶有尿频、尿急或尿失禁。
加上用药、饮食不规律,血糖控制不理想,曾多次入院治疗,但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尿失禁,让刘先生出门都极不方便,每次出门,他最怕的事情就是找不到厕所。
后来,我给了他开了国药三十六味消渴胶囊,刘先生便抱着试试的态度,服了3个疗程。
服用后,他的尿频、尿急、尿失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6个疗程后,排尿正常了,尿频、尿急、尿失禁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