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甄选3篇)1.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自行调查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有效地预防“白色污染”的产生。
从中获得了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
2、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培养独立解决能力,增强实践。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探讨研究方法。
(课内)一、导入主题1、游戏:根据提供的四个词,猜出是什么物品?超市菜场、轻便结实、免费提供、袋装垃圾——塑料袋2、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塑料袋?3、塑料袋被评为了“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这是怎么回事?二、确定小主题1、关于塑料袋,你知道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图片(人们使用塑料袋、塑料袋的危害)2、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将各自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在纸上,教师将纸条选择性地贴在黑板上,合并问题,得出以下三个主题:(1)塑料袋有哪些危害?(2)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3)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3、我们可以选用哪些途径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研究?上网、查找书籍、问卷调查、实验4、分小组第二阶段:各个小组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活动。
(课外)第三阶段:汇报、成果展示。
一、小组汇报研究成果:主题一:(第一组汇报)塑料袋有哪些危害?1、实验:一个月前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张白纸埋入泥土中,一个月后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照片。
2、当场实验:点燃塑料袋,请大家闻闻气味证明。
3、上网查阅资料,整理后得出:(投影出示)4、小品:《地球爷爷生病了》主题二:(第二组汇报)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1、影像资料:采访市场买菜者。
2、采访结束后,我们小组决定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3、上网查找资料,发现一些惊人的数字:(投影仪出示)主题三:(第三小组汇报)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1、首先应尽量选用无毒塑料袋。
邀请环保专家介绍怎样区分有毒、无毒的塑料袋。
(现场实践)2、上网查找资料。
编成小报《向白色污染挑战》二、教师生成整合:1、板书:“限塑令”,有谁对这个词有所耳闻?2、读了信息,你知道些什么?(时间、内容)。
了解“有偿使用”的含义3、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支持国家这个号召呢?(讨论)4、总结三、学生代表发言:关于现在孩子用塑料书面和自己家长小时候动手用旧挂历包书皮的情况分析,建议同学们用家中的废旧的挂历等纸张来包书面。
课后延伸:微型课请家长来现场包书皮。
2.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第2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记住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理解生物的特征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学会调查的一般方法、设计调查方案。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的分工合作、组织和语言表达等多项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二、教学重点:完成本章节内容的识记和把握,理解、记忆本章节的知识要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三、教学过程:温故篇(温馨提示:尽量先凭记忆完成,然后针对情况做到查缺补漏、有的放矢,有困惑的可小组内解决):1、生物的特征是:生物的生活;生物能;生物能;生物能;生物能;除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2、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有明确的,制定合理的,有时因范围较大不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3、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维持生存。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无机盐和,通过制造出自身所需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或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4、绝大多数生物需要进行呼吸,吸入,呼出。
5、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的排废途径有、等。
6、生物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
例如,大多数植物利用产生的萌发成幼苗;鸟类利用,而猫狗等哺乳动物通过使个体增多。
7、生物归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果按照分,可以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分,可将生物分为和等;按照分,可将生物分为家禽、家畜、作物等。
8、本章节我们学习了两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它们是。
导学篇重、难点点拨(温馨提示:通过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完成,有困惑的可小组内解决):1、生物的共同特征。
熟记并运用所学知识,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作为生物必然具备他们的共同特征;反之,不具备其共同特征的物体就是非生物,这也是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标准。
其中,有一个特例是“病毒”,病毒是生物但却不具备细胞结构。
例题: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电脑病毒B、珊瑚C、珊瑚虫D、智能机器人2、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有机物则是包括葡萄糖、淀粉等在内的含有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物质。
与二者联系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实现“无→有”的转化(所以被称为生产者),而生物的呼吸则实现了“有→无”的转化。
另外因为动物体内不能自己产生有机物,所以为了生命活动的需要,他们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植物或动物)为食,即只能进行“无→有”的转化(所以被称为消费者)。
试回答:任何生物都能进行呼吸吗?呼吸作用的产物你能说出两种吗?、3、动物体的排泄途径有......注意理解植物中落叶也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所以可以看做是植物的一种排泄方式。
4、正确理解三种分类方法(实际上生物的分类方法不知这些),它们是互不影响的。
比如:狗是第一种分类中的“动物”,它还是第二种分类中的“陆生生物”,也是第三种中的“宠物”。
知新篇牛刀小试(温馨提示: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完成,不会的提交小组或班内解决):1、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特征是()A、剧烈的运动B、光合作用C、捕食D、呼吸2、外界生物千姿百态,种类及其繁多,但是除了病毒外,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B、细菌C、器官D、组织3、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暴雨越下越大B、夏天桔子皮上的霉菌越长越多C、久旱的田地裂缝越来越宽D、汽车越跑越快4、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是生物具有()A、应激性B、细胞结构C、生长现象D、新陈代谢作用5、下列哪一项不是人体排出废物的途径()A、出汗B、排尿C、呼气D、排出粪便6、“植物受阳光照射,制造有机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些现象说明了()A、生物的生活需要光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的生活需要食物D、生物的生活需要空间7、关于生命的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能快速运动B、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8、下列哪项不能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A、蘑菇由小长大B、植物种子萌发成幼苗C、鸟产卵、虎产仔D、鲸呼吸时产生水柱9、“非典”和“禽流感”等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生物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生物C、病毒有细胞结构,不是生物D、病毒有细胞结构,是生物10、关于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B、除用肉眼外,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都是观察的用具C、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D、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不需要做记录11、夜晚卧室里摆放过多分植物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这是因为()A、植物生长需要营养物质B、植物要生长C、植物释放过多的氧气D、植物呼吸与人争夺氧气1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句话表明()A、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B、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C、生物体能够繁殖自己的后代D、生物体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B、人口普查就是调查C、调查范围再大,也必须对调查对象挨个调查D、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分析14、在自然界中,孔雀开屏属于什么生命活动()A、美化环境B、生长C、获取营养物质D、生殖15、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生物归类为()A、植物、动物、其他生物B、陆生生物、水生生物C、作物、家禽、家畜、宠物D、有用的、无用的16、下列生物归类的方法正确的是()A、青蛙、玉米、海带是陆生生物B、狗、鸡、鸭是家禽C、松树、蘑菇、小草是植物D、玉米、小麦是作物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调查()A、人口普查B、森林资源调查C、水资源抽样调查D、仔细观察牛,并拍照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过程中应尽量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不喜欢的不记或少记B、调查时看见自己满意的东西就应该采集回来C、为了采到合适的标本,到偏僻的地方冒一下险也是可以的D、调查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19、下面调查活动步骤正确的是()A、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记录→归类→整理B、设计调查路线→分组→选择调查范围→调查记录→归类→整理C、分组→设计调查路线→选择调查范围→调查记录→归类→整理D、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整理→归类→调查记录3.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第3篇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漫画与动画的一些特点。
2、指导学生收集漫画与动画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3、鼓励学生根据一些漫画或动画内容,鼓励学生创作一幅漫画或动漫。
教学重点:运用漫画特点创作一幅漫画或动漫。
教学难点:了解漫画与动画的一些特点。
教学过程:一、组织课堂纪律。
二、谈话导入。
孙悟空、哪吒、金刚葫芦娃、三个和尚、渔童等卡通形象基本土代表了现代我国卡通艺术发展的历程。
唐老鸭、米老鼠、爱丽丝、棒球小子等则是国外众多卡通形象的缩影。
一个经典的卡通形象往往离不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并代表着一定的价值取向。
例如我国传统的卡通人物孙悟空的身上,就浓缩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意趣郁善恶观念膏机智勇敢、忠贞不渝、疾恶如仇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
动画片,它采用“逐格摄影”(又称“定格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互相之间只有细微豪华而动作连续的画面拍摄在胶片上(电视动画片则摄录在磁带上),然后以一秒24格的速度放映出来,能获得形象活动自如的艺术效果。
动画片,有短片,长片和系列片多种,题材和形式广泛多样,在世界影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电视领域中更受重视,为少年儿童和成年观众所喜闻乐见。
三、卡通形象与漫画形象的艺术特点:(1)造型简洁,形象夸张,色彩鲜艳。
(2)拟人化,活泼可爱。
(3)变化丰富,引人入胜。
讲解课本上中国卡通形象和漫画形象。
激发学生兴趣,也可让学生讲解自己喜欢的卡通故事。
放一段优秀动画片,激发学生兴趣。
四、课堂小结。
提问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加以纠正,归纳,复述,巩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