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聚龙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年产45万吨丙烯项目

浙江聚龙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年产45万吨丙烯项目

浙江聚龙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年产45万吨丙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 RCH DESIGN INSTITUTE OF ZHEJIANG PROVINCE国环评证:甲字第2003号二○一一年十一月一、项目概况1、项目来源丙烯是仅次于乙烯的重要有机化工基础原料,其下游衍生物主要有:聚丙烯、环氧丙烷、丙烯腈、丙烯酸、异丙苯/苯酚/丙酮、羰基合成醇、异丙醇等有机原料。

这些衍生物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正在逐步地取代传统的材料如钢铁、木材、棉及棉制品等,被广泛运用于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航天和航空工业、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生物及医药制品等各个行业。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应用领域还将进一步扩大,需求还将大幅度地提升。

长期以来,由于受原油价格和工艺技术的制约,丙烯供应主要来自石脑油裂解制乙烯和石油催化裂化过程的副产品。

随着近年来大部分新建的乙烯装置已不再沿用陈旧的石脑油裂解工艺转而采用乙烷直接裂解工艺,新的乙烯装置不再代产丙烯,从而导致丙烯产能增长严重滞后。

近年开发扩大丙烯来源的生产工艺成为热点,其中丙烷脱氢(PDH)制丙烯工艺最备受关注。

浙江聚龙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以浙江长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投资组建的独立法人单位。

浙江长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从事集液化气船舶制造、运输、仓储、批发,销售的综合企业。

浙江聚龙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拟投资16.3亿元,引进美国UOP公司Oleflex技术在平湖独山港区新建一套丙烷脱氢(PDH)装置,实施年产45万吨丙烯项目。

2、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浙江聚龙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年产45万吨丙烯项目建设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地点:浙江省平湖独山港区一期内,项目北临老海塘路,南侧为新海塘路及杭州湾,西侧为散货物流区,东侧是规划工业用地,总占地243.34亩。

项目建设地理位置图见附图一。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本项目设计总规模为年产丙烯45万t/a,项目装置设计年开工8000小时。

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依据《石油化工生产装置设计定员暂行规定》和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实行四班三运制,劳动定员共134人,其中生产人员109人,管理人员25人。

建设项目工程组成:本项目主体工艺装置为45万吨/年丙烯装置,配套工程包括循环水场、脱盐水站、罐区、变电站及控制室、空压站、化验室、消防设施等。

本项目内容组成见表3.3-1。

表3.3-1 本项目内容组成一览表二、项目概括及工程分析1、生产工艺流程本项目丙烷脱氢装置设计规模为45万吨/年,采用美国UOP公司的Oleflex 工艺,通过连续催化再生的催化脱氢工艺把丙烷转化成丙烯。

本项目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脱丙烷部分、Oleflex反应部分、脱乙烷部分、丙烷丙烯分离部分以及催化剂再生部分。

(2)工艺说明①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部分包括原料保护床、原料干燥器和脱丙烷塔等设施。

从罐区来的丙烷原料通过原料保护床吸附脱出氮化物、金属化合物等杂质,再经过原料干燥器去除原料中含有的水份,以保护脱氢催化剂和设备。

其中原料干燥剂可以通过再生装置进行再生,重复利用,原料保护剂和干燥剂3年更换一次。

经干燥后的丙烷原料与丙烷丙烯分离塔回流的丙烷一并进入脱丙烷塔,脱丙烷塔操作压力为2.6Mpa(g)。

在脱丙烷塔顶部得到丙烷进入反应系统,底部物料进入脱丙烷汽提塔进一步回收丙烷,丙烷汽提塔下部塔盘抽出C4组分,底部得到碳四以上重组分。

汽提塔丙烷与来自反应产物干燥器的反应产物换热,然后与来自反应器的反应产物换热,再进入到Oleflex反应系统。

②反应部分在反应部分新鲜丙烷和循环丙烷通过催化脱氢反应将丙烷转化成丙烯。

反应系统由4台加热炉和4台反应器交替串联布置,加热炉提供反应所需热能,反应器提供反应所需场所。

4台反应器垂直安装,丙烷原料先经过加热炉加热到反应所需温度后进入到反应器内反应,丙烷原料在反应器内横向穿过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催化剂在反应器内靠重力自上而下流动。

反应器平均进料温度为644℃,第一台反应器的进料压力为0.23 Mpa(g),第四台反应器的出口压力为0.034 Mpa(g),出口温度为605℃。

最后一个反应器流出的产物与进料丙烷换热回收反应系统余热后进入反应产物冷却器冷却。

加热炉烟气进过余热锅炉回收热量后高空排放。

为了防止加热炉和反应器高温腐蚀,第一台加热炉前注入二甲基二硫化醚(DMDS), 注入量以反应产物中H2S的含量为60PPm为准。

DMDS用槽车自厂外购进,在密闭状态下用氮气压到注硫罐内,并采用隔膜泵打入反应器入口管线,整个工艺操作是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的。

DMDS进入反应器后进行高温分解,生成H2S,H2S与反应器内件(不锈钢)中的铬反应形成硫化铬,硫化铬起保护膜的作用,防止高温腐蚀,其反应式如下:CH3-S-S-CH3→H2S+CnHm →CrS+CnHm。

反应产物用压缩机压缩到1.4 Mpa(g),压缩后的物料进行冷却至43℃左右。

反应产物进入压缩机前注入二乙基苯溶剂,以去除换热器管内的污垢,提高传热系数,对二乙基苯最后随物料进入重组分。

压缩后的物料先后进入脱氯器和干燥器以除去硫化物和氯化物。

③分离部分干燥后的反应产物进入分离系统,物料通过膨胀机进行深冷(-110℃)分离,分离成液态烃和富含氢的气相组分。

液态烃去选择性加氢,富氢气体部分去PSA氢气提纯系统提纯到99.99%,部分去再生反应物干燥剂。

经PSA提纯的氢气先经选择性加氢后多余部分用于进入反应器,用于催化剂还原。

PSA尾气去燃料气管网。

④产品回收部分液态烃与丙烯—丙烷分离塔侧线抽出的双烯烃和炔烃一起进行选择性加氢,操作压力为3.8 Mpa(g),温度为60℃。

加氢后的物料进脱乙烷塔,塔顶脱出乙烷和轻组分去燃料气管网。

塔底物料去丙烯—丙烷分离塔,脱乙烷汽提塔的操作压力为3.1 Mpa(g),顶温为62℃;脱乙烷精馏塔的塔顶操作压力为2.8 Mpa(g),塔顶温度为-15℃。

丙烯—丙烷分离塔塔顶得到产品丙烯,塔底未转化的丙烷返回脱丙烷塔分离。

丙烯—丙烷分离塔塔顶压力为0.7 Mpa(g),塔顶温度为10℃左右。

⑤催化剂再生部分本项目催化剂采用连续再生,从第四反应器底部下来的待再生催化剂,使用氮气来吹扫氢气和碳氢化合物。

氢气和碳氢化合物清除干净后催化剂流入提升料斗,用氮气把催化剂提升到再生器顶部的分离料斗。

再用氮气吹除催化剂粉尘和碎末,含有催化剂粉尘和碎末的气流流进集尘器回收催化剂粉尘和碎末,从而回收贵金属铂。

除掉细粉的催化剂从分离料斗通过重力流到再生塔。

再生塔内的催化剂靠重力继续往下流,催化剂上的碳通过与氮气和氧气(约1%)情况下烧焦而再生,烧焦温度为477—550℃,并注入适量的氯气,防止铂在催化剂内部烧结。

烧焦再生后的催化剂返回反应系统,依次通过四个反应器,再回到再生器,进行连续循环再生。

再生烟气经过再生气洗涤塔用10%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根据UOP提供资料,本项目催化剂对硫无吸附作用,再生烟气中基本无SO2排放。

催化剂经一段时间使用后(约3.5年)失效需返厂,系统中的Oleflex 催化剂需整体更换,换下的催化剂由UOP公司回收再生。

⑥干燥剂再生本装置设有2套物料干燥器,交替再生使用。

当干燥剂饱和(24h为一个周期)时,用230℃的富氢干气进行气提干燥,除去吸附的水份和硫化氢。

干燥后带硫化氢的干气经碱洗塔碱洗去除硫化氢后进入燃料系统。

本项目两套干燥器每24小时切换一次,干燥器气提干燥时间为24小时/次。

⑦PSA装置工艺PSA(变压吸附)装置对来自分离系统的富氢干气进行提纯,得到99.99%的氢气,该装置主要包括:5个吸附塔、1个顺放气缓冲罐和1个解吸气缓冲罐。

来自分离系统压力为0.6MPa(G)的原料气,经吸附、均压降压、顺放、逆放、冲洗、均压升压和产品气升压等步骤处理后得到纯度大于99.99%的氢气。

从原料气中吸附的烃类气体经解吸后送往加热炉作为燃料。

PSA生产过程中无废水、固废产生。

浙江卫星丙烯酸制造有限公司丙烯酸及丙烯酸酯二期、三期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6入燃料系统W1图2.1-1 Oleflex 丙烷脱氢污染工艺流程方框图2、原辅材料及设备情况原材料消耗情况见表2.2-1,本项目二期技术改造的主要设备见表3.2-2。

表2.2-1 本项目原材料消耗情况表2.2-2 本项目的主要设备一览表3、污染源汇总表2.3-3 本项目“三废”排放汇总表三、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1、保护目标根据本项目的污染特征和周围的环境状况,本评价的重点为项目的工程分析、废气、废水和废渣排放及事故风险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的分析,同时兼顾声环境和固废的影响分析。

水环境主要保护对象:厂区附近河道。

大气环境主要保护对象:见表1.7-1。

声环境主要保护对象:距离厂界200米范围内。

表1.7-1 主要保护目标概况最近的一类工业用地(规划)为现有的渔业村。

2、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2011年7月监测期间,该区域的SO2、NO2和PM10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要求;非甲烷总烃低于原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关规范说明取值。

可见项目拟建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

(2)水环境质量现状从监测结果来看,附近内河水体水质已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类别的要求,主要超标因子为COD、氨氮、BOD5、石油类、总磷和高锰酸钾指数等。

(3)声环境质量现状从噪声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拟建地厂界昼夜噪声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声环境标准。

(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从监测结果来看,项目拟建地附近地下水的三个监测点中除了渔业村测点的氨氮指标超过Ⅲ类标准,其他所有指标都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III类标准要求,地下水环境质量尚可。

根据分析氨氮超标主要与地表水污染及农田径流的影响有关。

四、环境影响主要结论1、环境空气(1)正常工况下本项目SO2、NO2和非甲烷总烃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不大,SO2、NO2地面小时/日均/年均浓度以及非甲烷总烃地面年均浓度贡献最大值均能满足标准要求;各敏感点SO2、NO2小时/日均/年均浓度以及非甲烷总烃地面年均浓度贡献最大值均能达标。

(2)正常工况下本项目叠加背景浓度后,SO2、NO2和非甲烷总烃的排放对各敏感点环境空气影响不大,各敏感点的污染因子小时/日均浓度也均能达到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3)根据预测可知,非正常工况排放情况下,SO2最大落地浓度及各敏感点贡献值均未超出相应的标准要求,非正常排放下SO2对周边影响不大。

(4)本项目装置区需设置15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

现状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无居民等敏感点,卫生防护距离可达到保证;由于厂区内产生的无组织非甲烷总烃排放计算后得到的结果为“无超标点”,所以本项目不需设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