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案
②葛花:为野葛未全开放的花,含多种黄酮类成分,功能解酒毒,止渴。
甘草
【来源】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产地】甘草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目前已有人工栽培。
光果甘草、胀果甘草主产于新疆甘肃等省区。
为喜钙植物,一般野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砂质土壤中。
【采收加工】
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春季产者为佳。
一般去除非药用部位后切成长段晒干;亦有将外面红棕色栓皮刮去者,称为“粉甘草”
【性状鉴别】
一、甘草:
1、根呈圆柱形,外皮松紧不等(直径0.6-3Cm)。
表面红棕、暗棕、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及横长皮孔。
两端切面中央稍下陷(有的不明显)。
2、质坚实而重,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有粉性,具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及放射状纹理,有裂隙。
3、根茎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
4、味甜而特殊。
二、胀果甘草:
根粗壮木质性强,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
质坚硬,
木纤维多,粉性差,断面多裂隙。
(荚果短小,直而肿胀)
三、光果甘草:
外皮大多灰棕色,不甚粗糙,皮孔细小而不明显,裂隙少,纤维性强。
(荚果表面光滑无毛)【显微鉴别】
1、甘草根的横切面:符合正常的双子叶植物次生根的构造。
①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细胞(粉甘草外皮已除去)。
②韧皮部及木质部中均有纤维束,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③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④导管常单个或2-3个成群。
⑤射线明显;韧皮部射线常弯曲,有裂隙。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少数细胞含棕色块状物。
2、甘草粉末:淡黄棕色
①纤维成束,壁厚,晶纤维易察见(含方晶)
②草酸钙方晶:易见
③导管:具缘纹孔,直径较大,稀有网纹。
④淀粉粒:多为单粒,脐点点状,卵圆或椭圆形。
⑤木栓细胞:多角形,红棕色,侧面观为类长方形。
⑥棕色块:形状不一。
【成分】
甘草甜素(三菇类化合物),主要系甘草酸的钾、钙盐,为
豆科植物兰花棘豆的根。
豆科植物刺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豆科植物单体蕊黄茜(鳌山黄黄)的根。
豆科植物苦马豆的根。
锦葵科植物陆地棉的根。
“棉花根”
3、红芭:豆科植物多序岩黄黄的根。
通称“晋芭”,主产于甘肃南部地区。
表面灰红棕色,栓皮易剥落露出浅黄色的皮部及纤维。
质坚硬而致密,难折断。
折断面纤维性强,且富粉性。
气微而特异,味微甜。
显微:有晶鞘纤维,草酸钙棱晶,无石细胞。
抗菌、降压作用较黄芭强。
全国各地作红苗药用的还有:同属植物太白岩黄黄(又称“红黄、锦芭”)、齿翅岩黄芭、紫花岩黄黄、拟蚕豆黄黄、锡金岩黄茜等。
4、南芭:桑科植物五指毛桃的根。
亦称“五爪龙”
五加科:Araliacae
特征:多为草本(人参、三七为多年生草本,刺五加为灌木)。
叶互生,伞形花序,花基数为5,G下位,浆果。
成分:皂忒(三砧类),黄酮,氨基酸,多糖。
人参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植物形态】掌状复叶,轮生茎顶。
可根据叶子的形态数目判断参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