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摘要:学生的作文必须经历了一定的场景后,有感想后自主、自愿地表达。
作文写生活内容是基本的要求,因此作文要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生活的本质地位。
教师可以先确定话题,然后选好仿写例文,接着是仿写重点,最后是仿写训练。
关键词:作文教学;仿写经典;记叙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为初中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那么,作文教学应该怎样进行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这方面的体会和思考。
1.作文教学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曾经有位作家说过,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说明作文写生活内容是基本的要求,因此作文要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生活的本质地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的对象。
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将来的不用学,今天的作文写作是为了明天的自主写作。
所以回归生活的基础是回归学生本位。
比如让学生写生活日记、写观察日记,通过这
种方式,促进学生观察生活和描写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定期举办日记展示会,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坚持写日记。
这样才可以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回归生活的写作原则。
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是基于对生活的经历和感受,有感而发的自主抒发和表达。
同样的道理,学生的作文写作也是如此,学生必须经历了一定的场景后,有感想后自主、自愿地表达。
因此,学生的生活经历应该成为作文的重要素材来源。
比如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记叙下来,将自己读过的书的感想写下来;也可以用虚构的方式,通过想象一些内容将生活中的事情写出来。
久而久之,他们会发现生活是美好的,是值得歌颂的。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时政要闻、自然景色、四季更替、旅游见闻等内容,都可以进入学生的视野,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
古人有“千古作文一大抄,抄来抄去有提高”的说法。
这是说仿写也可以促进人的写作能力,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手段。
教师可以先确定仿写话题,然后选好仿写例文,接着是仿写重点,最后是仿写训练。
在文学的海洋中,有数不清的经典文章可供学生学习和仿照。
所以教师应该将品读、感悟、仿写的教学结构应用在作文的指导课中。
采取读读、议议、写写的路径,指定篇目进行仿写。
模仿文本的结构、
模仿文本的修辞、模仿文本的写作主题和思路,在自己的加工中实现提升,实现写作水平的提高。
阅读教学实施完毕,学生对文本熟悉了,对文本的写作方法熟悉了,掌握了文本中关键的修辞手法,就可以实施仿写。
因为经过阅读教学中学生讨论,对文本的写作特点、思想内涵都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所以再实施仿写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仿写不是抄袭,长久坚持,定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